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用教育支持革命斗争

在反“围剿”的革命队伍中,除了毛泽东、朱德这样的军事指挥家,还有像徐特立这样的教育家,他们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默默地为反“围剿”做着自己的贡献。

1930年,徐特立胜利地结束了在苏联的学习生活,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他在上海隐蔽一个时期之后,奉中共中央的命令,化装成商人,假道香港、潮汕、大浦,机警地穿过国民党军警特务的重重封锁线,于当年12月30日到达赣南革命根据地。

当天苏区广大军民正在欢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次“围剿”,活捉敌酋张辉瓒的伟大胜利。而在这里指挥这个震惊全国的战役者,是他在湖南一师任教时的学生、现已成为党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毛泽东,以及在南昌起义炮火中结识的战友、现已成为我军卓越的指挥者朱德。

在宁都小布赤坎,有一幢两层楼的民房,这便是红一军团的总部。在这里,徐特立见到毛泽东、朱德,见到了同是老教育家的董必武……新朋故旧喜相逢,说不出的亲切和激动。从此,他就与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左权等住在这幢简朴的民房里,共同开创开天辟地的伟业。

当时,红军俘虏了许多国民党军官兵,毛泽东和朱德就请徐特立去负责教育俘虏的工作。

徐特立深入俘虏兵之中,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到他们绝大多数出身贫苦,便帮助他们认清个人和家庭受苦的社会根源,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强迫穷人打穷人的滔天罪行,并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红军打仗的革命意义,使绝大多数的俘虏兵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纷纷要求参加红军。在开始做俘虏兵教育工作的时候,由于人数多,徐老和工作人员缺乏经验,出了一些问题。

如开饭时,既不登记,任凭他们吃多吃少,也不规定数量;在途中转移时,请老百姓分散给俘虏煮饭,饭送来有先有后,结果吃食不匀,先吃者饱胀,后吃者挨饿,常常发生矛盾。一个俘虏兵建议:应该等老百姓把饭煮好后,同时拿出来,同时开餐,就可以克服这种吃食不匀的现象。

徐特立认为这个意见提得很好,立即采纳他的建议,并让他去做这个工作。后来这个俘虏兵参加了红军,在长期战争中锻炼成了一个很好的干部。在接着进行的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战争中,徐特立主动要求参加战斗,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第二次反“围剿”战争打响的前两天,他随同朱德到山上察看地形,发现前面已经出现敌军,他拍着朱德的肩膀轻声地问:“老总,前边看到敌人了,为什么还不打?”

朱德回答说:“还远着,不能打!”又说,“远了我们一打,打垮他一部分,其他部分就跑了。要等到距离相当近才打,打垮这一部分,接连又打垮另一部分。但也不能等到太近了才打,那会使自己施展不开,还容易让敌人合围自己。所以远了不打,近了不打。小了一个团不值得打,打了解决不了问题;大了又打不下。所以小了不打,大了也不打……”

朱德的丰富作战经验,徐特立十分钦佩。在这次战争中,他跟随部队从赣江边上一直打到福建建宁。

1931年7月,继第二次“围剿”失败之后,蒋介石又纠集30万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他们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杀气腾腾地闯入中央根据地。

毛泽东决定采取“避敌主力,打其虚弱,乘退追歼”的方针,并采用“敌进我也进”的打法,把敌人引进赣南根据地,然后待机破敌。

在盛夏三伏的酷热季节里,红军和白军平行地走着,只隔一天的路程。徐特立当时不了解毛泽东的作战意图,一边行军一边问:“泽东同志,敌人和我们平行着走,我们为什么不打?”

毛泽东风趣地说:“他们要打时不打,我们要打时才打。”接着,他向老师举了很多战例,讲解了游击战的“十六字诀”方针。通过战争实践和毛泽东的帮助,徐特立对红军的战略战术也逐渐有了了解和研究。

这段经历对徐特立影响很大,直到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他任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代表时,还能生动地讲述关于游击战争的课程。

在反“围剿”时,徐特立除在红军中配合形势进行政治宣传工作外,还和几位领导同志一起,于戎马倥偬之中开始他毕生喜爱的教育工作。

不过,现在进行的教育工作与过去有着本质的不同,而是一种为工农兵服务的新型的人民教育工作。为了使广大指战员和地方武装干部认清形势,了解敌情,提高斗志,红军总部在驻地举办了部队骨干训练班,通常又称随营学校。

这种随营学校是我军建军以来,指战员系统地学习政治、军事和文化的开始。学员有来自各军各部的干部和红军总部的通讯员、警卫员、勤务员等。

教学条件简陋异常,不仅无教室黑板,而且没有纸笔墨砚,教员上课以木炭代粉笔,以白墙壁代黑板,学员就用木棍作笔,沙盘作纸。

学习条件虽然极其简陋,但教员却闻名中外。政治教员毛泽东,军事教员朱德,语言教员徐特立,历史教员董必武,地理教员左权。

后来,这种随营学校逐步发展成为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各种军事院校,为我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干部。

这时,徐特立还经常配合形势,为地方搞宣传,作报告,开展民运工作。他把自己过去在苏联学习时的所见所闻,同国内的革命斗争实际结合起来,鼓励大家以苏联的工人、农民为榜样,为巩固和扩大苏区,壮大和发展红军,实现全国人民的解放而努力奋斗。

1931年3月8日,各界劳动妇女在宁都黄陂三堂村召开国际劳动妇女节庆祝大会,徐特立在会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地向大家介绍了苏联妇女的生活和斗争。

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党的前委决定让一些老同志不再随军行动,留在地方开展工作。

一天,毛泽东找徐特立谈话,提出为着革命需要,要发展苏区教育事业,开展扫除文盲的运动。毛泽东请他起草一个苏区的教育方案。

他遂深入到兴国和雩都等地,进行调查研究,起草了一个扫盲教育的方案,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扫盲办法。毛泽东赞成这个方案,并作了修改和补充。

徐特立还深入各区乡,指导和帮助组织识字委员会、分会和识字小组,把群众组织起来学文化。参加识字小组的都不识字,就派一人去分会学习,学会了一些字以后,又回小组教其他的人。识字委员会主要是为分会培训教师。他还亲自在兴国办了一个90人的训练班,培养了一批扫盲骨干。

1931年11月7日,来自全国的工农兵代表,在江西瑞金召开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徐特立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和瞿秋白一道负责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工作,瞿秋白任部长,徐特立任副部长。但瞿秋白从1931年夏到1934年初一直在上海,和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活动,苏区的教育工作,实际上由徐特立负责。

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赣南地区劳动人民的生活极端贫困,文化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当时,瑞金全县只有一所中学和两所小学,全部学生只有两三百人,大部分都是有钱人家的子弟。农村中,90%以上的居民都是文盲。

1931年春,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当地又错误地处置了一部分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给方兴未艾的文化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困难。徐特立迎难而上,决心把他过去那种“历尽艰辛”的办学精神,在这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徐特立凭借他多年的经验,深知要普及人民教育,首先就要培训出一批人民教师。于是,他选定瑞金县城北一栋背靠池塘的两层旧民房作校舍,创办了师资训练班。

不久,这个师资班发展为列宁师范学校。他通过当地政府部门的努力,把农村中能识几个字的人都动员起来接受训练。因此第一期学员200余人,文化程度尚可。但以后几批都是从翻身农民中选拔出来的,其中还有文盲,须从扫盲做起,教学更加困难。

这个师资训练班的全部教学工作由他一人承担,一切教材课本由他一人动手编写,一切课程由他一人讲授,一切问题由他一人负责处理。

他与学生同甘共苦,自己种菜、煮饭、摇铃、扫地,参加熬硝盐等。地方党委很重视他的事业和工作,特意派一个同志前来专管生活问题,以减轻他的负担。

徐特立学问渊博,知识丰富,文理各科均能讲授。但因年岁较大,湖南土音较重,且缺了门牙说话不大关风,上音乐课,教唱歌实在有点吃力,往往弄得满头大汗。

一次,他遇上昔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当时在红军学校、《红色中华报》工作的李伯钊同志,便对她说:“伯钊,我们列宁师范没有唱歌教员,你在这方面有专长,能兼任几个小时的课吗?”

李伯钊为徐老那种诲人不倦的精神所感动,出于对革命老前辈的尊重,满口答应了他的要求,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每周到列宁师范上两次课,帮助完成教学任务。列宁师范学校前后共培养了600多名教师,学员毕业后分配到各区各乡创办列宁小学。

当时瑞金全县有140多个乡,每乡都有一所列宁小学。在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广泛发展列宁小学的同时,徐老还大力开展社会教育,成立扫盲协会、识字委员会,举办成人识字训练班、夜校等,普遍开展业余文化教育。

在徐特立的积极倡导和指导下,苏区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由列宁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教员担任扫盲任务。他发动广大群众互教互学,掀起了一个“老公教老婆、儿子教父亲、秘书教主席、识字的教不识字的、识字多的教识字少的”群众运动。这样,就挖掘了各种潜力,使扫盲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了。

徐特立很重视文化学习中的教材问题。他亲自组织和指导教材编写委员会,根据政治斗争和形势的发展,编写、审查、翻印和出版了大量的教材和识字课本。这些教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程度,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阶级觉悟和政治水平。

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个片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富人贵,穷人贱,穷人吃苦几千年。富人懒,穷人勤,穷人辛苦不堪闻。富人饱,穷人饥,穷人生活好惨凄。富人少,穷人多,及早觉悟学苏俄。苏俄穷人解放了,丰衣足食无折磨。

教材编出后,徐特立均一一过目,提出中肯的意见。他很重视教材的系统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反对内容空洞的概念化和口号化。

在党和徐特立的直接领导下,苏区还办起了各种专科学校,除红军大学、列宁师范学校外,还先后创办了苏维埃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高尔基戏剧学校、通讯学校、商业学校、卫生学校、农业学校,为党培训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革命干部和专业人才。

瞿秋白、徐特立还亲自兼任了苏维埃大学的正、副校长。徐特立在工作中,一贯注重实际,讲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在教育部长的6年任期里,徐特立仅发出一个对各县颁布教育制度的指示,其他各种工作,均采取书信的方式进行。

由于当时的战争环境,徐特立很重视教育为反“围剿”斗争服务。他要求各校师生深入农村阶级斗争,协助政府进行战争动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参加“扩红”和“查田”等运动。

各校师生还经常自编自演各种节目,开展文艺宣传活动。学校领导还给优胜者颁发奖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作出更大的成绩。 MUgjChDe5r/Hr4oR/NHgEeP/FR1bvhRzwqvIzWqIzucFKz6nAaYToeNkk50SJNE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