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前委第六次会议召开

1931年6月2月晚,总前委在驻地建宁溪口天主堂召开第六次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红军行动计划等问题。

会议分析了敌情,这时国民党军队的第五十四师、第四十二师退永丰、吉水;第二十五师退宜黄;第十九路军退出兴国向赣州走;第六路军等仍在南丰。

与会者认为:“两广反蒋军队正想急进湖南,蒋有先对付两广的必要,对我们有改守势之可能”。

会议决定,利用国民党内部派系矛盾的新异性和中央苏区周围的国民党军暂处于守势的有利时机,转入攻势作战,准备第三次反“围剿”。

会议对红一方面军当前工作的方向进行了具体部署,决定按三期推进:第一期向北,即向建宁、黎川、泰宁地区筹款,发动群众,扩大苏区,争取南丰、南城、宜黄等县城;第二期向南,即向江西南部,为下一次反“围剿”建立巩固的后方;第三期向西,打通赣江两岸与湘赣边根据地联系。

整个三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准备第三次反“围剿”,并以赣南为工作中心地域。

在第一期工作中,如敌退出南丰,红三军团应全部进黎川,威逼南城,红四军进占南丰城,红三军进向宜黄及南丰以西地区,红十二军仍在泰宁、建宁。

如敌守南丰、南城、抚州以至宜黄,红三军团应留一师于泰宁,在黎川、泰宁之间布一个团,在泰宁、建宁之间布一个团,其余在城内。

红三军团不要进横村,只要占泰宁、黎川要道,以一师进黎川、硝石间架桥,向硝石游击,一师位于黎川城,一师在湖坊,一师仍在泰宁,总指挥应在黎川城。

如敌守南丰、南城不进,红三军团应向右靠,向光泽、邵武、泰宁。红十二军直属队位于建宁城西北,红三十四师在建宁西乡,红三十六师位于建宁东乡。红四军在南丰、黎川、建宁间,对敌进以不打为原则,向右集中后再打。红三军在敌未退时布置在南丰至白舍、南丰至东陂的直角内专牵制朱、孙两师,并在此地区内工作筹款。

总部和红四军在一起,红三十五师调到瑞金接闽西重要物资来,并维持闽赣交通,消灭靖匪吴文孙后,红三十五师之第一○三、第一○五两团,调回建宁归红十二军建制。

在第二期,各军工作区域是:红三军团在大余、遂川、上犹、崇义、泰和(河西)、万安;红四军在会昌、寻邬、安远、信丰;红三军在于都、泰和(河东)、南康、赣县;红十一、十二军在建宁、宁化、汀州、石城、广昌。

红十二军现在可派一团到新区域去布置工作,红三军团在敌退出南丰后可派一个师到新区域去布置,红三、四军同样在相当时期即可派一部队伍到新区域布置。

第一期工作最多不过两个月,对外作四项工作:①迅速建立游击队;②迅速分田;③建立苏维埃;④建立党和团。对内工作三项:①筹款,除本身食用外要筹足100万元,作第三期作战费用;②加强军事技术训练、政治训练、党和团的训练;③扩大红军数量3万。

整个三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准备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以赣南为中心。

会议还对中央来电问题、对于群众工作路线错误问题、西药问题和枪械问题等进行了研究。

关于中央来电的问题,会议认为毛泽东因此地工作开展的需要,暂不去龙岗。由左权任参谋处长,以总部特派员名义派到后方,主要任务是处置伤兵、西药、后方医院、俘虏、枪械和指导地方武装的组织与训练。

根据总前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自6月初开始,红军各部迅速在闽赣边界分兵扩大根据地。红一方面军主力按照第一期计划分头进入指定区域开展工作。其中红三十五军回到瑞金,接应由闽西运来的物资并维护闽赣交通。

6月初,红军迅速向建宁全县推进,并于6月2日成立建宁县红色政权县人民革命委员会,任命聂景祥为建宁县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中旬,又相继成立5个中心区革命委员会和70个乡苏维埃政府。

6月3日,红三军团从建宁分兵,向泰宁、黎川进军。进攻泰宁的红六师以建宁赤卫队为向导,一路从建宁的东乡直插泰宁的大田、新桥、上青、朱口,再插邵武、光泽;一路经梅口、弋口进攻泰宁县城。

彭德怀则率除六师外红三军团各部,从建宁县城经将军殿、樟村向黎川县城进军。4日,红六师攻占泰宁县城。6日,红三军团占取黎川县城。随后,相继成立了泰宁、黎川两县红色政权革命委员会。接着,红六师继续向东出击,于6月29日攻克将乐县城,建立将乐县革命委员会。

与此同时,红三军、红四军等红军,在江西的南丰、南城、资溪等地,也开辟了大片新苏区。

红一方面军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分兵在赣东、赣南、闽西、闽西北广大地区发动群众,扩大根据地,筹集大量经费和给养,组建了新的部队,红军扩大到四万多人,对各部队进行了军事训练,红军指挥员斗志昂扬,战斗激情高涨,准备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尽管总前委对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已经做了充分估计,可是现实依然出乎意料,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来得太快了。

第二次“围剿”在5月底刚被打破,第三次反“围剿”在7月初便开始了,中间相隔只有一个月,几乎没有给红军留下休整和补充的时间。

在第一、二次对江西红军的“围剿”连遭挫败后,蒋介石不得不认真面对眼前的对手。

1931年6月6日,他发表了《蒋主席出发剿共前告全国将士书》,指天发誓,要在最短期间,“清除共祸”。

6月13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三届五中全会,着重讨论“剿共”问题。会后不久,蒋介石就在6月21日带着美国、日本、德国的军事顾问到南昌召开军事会议,具体部署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蒋介石一面令原在中央苏区周围的部队固守阵地,并严令第六、第二十六路军“恢复南城、南丰间交通,准备再度围剿”;一面令其嫡系部队由河南、湖北等省迅速进入江西,担任“围剿”主力军。

蒋介石认为,前两次“围剿”的失败,主要原因是参加“围剿”的部队都不是他的嫡系部队,所以“围剿”不力。这次他下决心增调五个嫡系师到江西,担任“围剿”主力。

蒋介石的五个嫡系师是:陈诚的第十四师、罗卓英的第十一师、赵观涛的第六师、蒋鼎文的第九师、卫立煌的第十师,共计10万人,加上第二次“围剿”失败后留在中央苏区周围的非嫡系部队等,总兵力达23个师又3个旅,共计30万人。

陈诚、卫立煌、蒋鼎文等蒋信重的将领出现在“剿共”名单中,显示蒋对“围剿”红军重视程度大大加强。

更能显示蒋介石决心的,是他自任“围剿”军总司令。在会上,蒋介石破口大骂狼狈逃回的各路将领是无能之辈,骂到痛心处失声痛哭。他就不信:红军消灭不了?这次,他要“御驾亲征”,亲自担任“围剿”军总司令。果然,在此后两个多月时间,他长期驻在江西,就近指挥战事。

此时,苏区核心地域位于赣西南的东固地区,这也是前两次“围剿”国民党军的伤心地;而红军主力由于担负筹款、开辟新区任务,正集中在赣闽交界地区,“围剿”进攻方向在此两点中如何抉择,颇费思量。

20日,在致何应钦、熊式辉电中,蒋提出了初步计划。反复权衡之后,蒋决定不以苏区核心区域为主攻方向,将主攻击点放在其所判断的红军主力所在方向,即赣东左翼一线。

6月底,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前敌总司令官兼左翼集团军总司令,辖第三军团、第四军团、第一路进击军、第二路进击军共7个师及闽西北各部从南丰进攻;陈铭枢为右翼集团军总司令,辖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第三路进击军共7个师从吉安进攻;第十师及攻城旅为总预备军。

第二十八师、第七十七师及第十二师之三十四旅,为吉、泰、万、赣四县守备军。第二十三师、七十九师、骑兵第一师位于南城、宜黄、临川、樟树地区,担“清剿”和维护后方之责。当时报章报道:“赣省现有军队,合计不下二十万人。”

同时,蒋介石还聘请了英、日、德等国军事顾问随军筹划。蒋介石、何应钦都坐镇南昌指挥。

蒋介石对这次“围剿”非常自信。他认为以三十万装备精良的大军消灭三万装备很差的红军是有把握的。由于有前两次“围剿”失败的教训,第三次“围剿”在许多方面都有改变。

因为“围剿”兵力的增加和蒋介石的自信,在战略方针上把“步步为营”又改为“长驱直入”,在进攻部署上,把“围剿”军分为“进剿”部队和“驻剿”部队两部分。

“进剿”部队担任“长驱直入”的任务,寻找红军主力作战;“驻剿”部队担任在己占领的地区修筑工事,作为“进剿”部队的依托,并就地“清剿”,巩固已占领地区。

在行动上,把以一个师为一路独立行动,改为以两、三个师为一路,互相策应,避免被红军各个击破。对苏区,实行杀光、烧光、抢光,企图使红军失去生存的条件。 9zN+r4JWeX2JEp6QWZMFCxs1mDdg3SmrJ8+VTD0E8KcI6yI0vjsOAbIy/atB5Pb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