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会战人员先后抵达东营

1964年年初,中央批准了华北石油会战后,石油工业部将山东东营地区作为华北平原石油勘探的一个重点,从大庆、玉门、青海、新疆、四川等地抽调勘探开发队伍开展石油会战。

同时,石油工业部还组成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亲临东营地区指挥石油会战,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康世恩兼任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总指挥。

1964年3月,国务院正式任命参加过玉门油田、大庆油田会战的张文彬为石油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接着,石油部党组决定由张文彬带队,调集大庆一部分队伍到山东东营,与原华东石油勘探局合并,展开会战。

此时,石油部部长余秋里在这里负责指挥大会战的工作。

工作一段时间后,余秋里重新回到石油部主持工作,东营地区石油会战组成了党的会战工委,张文彬担任会战工委书记兼指挥。

会战开始后,大量人员涌向东营,大批设备及其他物资需要运抵东营。为了迅速展开会战,此时,运输任务无疑非常紧迫。

1964年初,石油部党组根据会战需要,决定让运输公司由新疆转战山东参加胜利油田会战。

1月6日,一支由石油师三团指战员担任骨干的、由1300多名职工和310多辆汽车组成的会战队伍,便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由大西北启程奔赴新的战场。

运输队会战先头部队到达山东的第五天,当时还在山东领导会战的余秋里部长,就向运输公司参战队伍发出了“抓紧时间,迅速投产”的指示。

于是,一场抢上设备、快上人员、争分夺秒、保证会战的长距离搬迁开始了。

3月17日,以沈继深为书记的运输队四区队的20部“太脱拉”、15部解放车首批到达沧州。

一到目的地,在一无住房,二无场地,更来不及办理落户手续的情况下,四区队就根据指挥部的要求,紧急投入了港1井、孔27井和孔36井的搬迁工作。

这3口井的搬迁都是白天装货,夜晚行驶。这里是海滩地带,土质松软加上下雪泥泞,运输十分困难。10公里的海滩路,连拉带拖,一装一卸就要花费一天一夜时间。

就这样,四区队的工人们吃在车上、睡在车上,整整奋战了七天八夜,终于完成了三口井的搬迁任务,打响了支援会战的第一炮。

为了做好高质量的搬迁,在搬迁开始时,运输队便积极开展了学解放军、学大庆的思想教育。

在组织上,按照部队形式编成班、排、连,成立临时党支部,做到一切行动军事化。

运输队一区队130余人,由原石油师排长吕大行同志率领。他们从柳园站上车,放下行李,就全体出动,到各车厢帮助打扫卫生。

每到一大站,一区队又以分队为单位,帮助列车员冲洗车厢。

一区队到达会战地后,起初没房子,就住在一家老乡的院子里。从住进的那天起,他们每天都早起半小时,帮助房东王老大娘挑水、扫地、掏厕所,王大娘感动地说:“真是老八路又回来了。”

随着运输队的陆续到来,大规模的搬迁开始了。

为保证设备的安全搬迁,当时都是“车由火车送,人随汽车行”。

同时,运输公司的各级领导,从党委书记宋世和,到各区队长、科室长,像当年指挥战斗一样,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运输职工“为油而战,虽苦犹甜”的革命精神,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了1300多名职工、300多台设备和上万吨物资器材的千里大转移,做到了途中没有甩掉一车一罐,没有损坏一台设备,也没有一名职工掉队,迅速地安下营,扎好寨,做好了投产准备,受到了会战领导的高度赞扬。

就是在运输公司的大力帮助下,各种设备陆续运抵东营,为会战的展开提供了有力保障。

1964年初,随着搬迁队伍的大规模搬入,荒芜而寂静的东营突然热闹了起来。

会战一开始,会战指挥部就制订了勘探工作方针:

区域展开,重点突破,各个歼灭

并以东营凹陷为主要勘探区,展开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

很快,指挥部集中了20多个钻井队详探花庄胜利村构造,以便迅速探明含油面积和储量。

在当时,东营会战一直得到地方上的大力支持。华东局、山东省和上海、南京、苏州市等地方,从设备、人员、生活、物资运输和建筑施工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援。

特别使石油工人感动的是,山东省除动员地方人力物力,大力支援勘探外,在自身也很困难的条件下,他们还多方照顾石油勘探职工的生活。为此,当地政府对勘探职工的粮食定量,千方百计予以保证,供应的粮食,大部分是细粮,少部分是杂粮。

党和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令石油工人们十分感动!

在这种情况下,会战一开始,在东营负责指挥的石油部长余秋里,就号召石油职工学习、发扬当地人民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学习、发扬大庆会战的艰苦创业精神。

在余秋里的号召下,广大会战职工学习大庆,学习老区人民,积极克服困难搞会战。没有公路自己修,没有吊车和运输工具就人拉肩扛,没有水就自己挖井、积雨水,喝泥塘里的咸水,没有房子就自己搭帐篷、挖地窝子住,口粮不足就吃草籽,自己开荒种地。

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石油工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指到哪里打到哪里,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那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里,参战职工能够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咬紧牙关,艰苦创业,这与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

当时,白天机关里根本找不着人,干部们都往基层跑,确实做到了工人身上有多少泥,干部身上就有多少泥。

在一些大的会战场面里,根本分不清谁是领导,谁是工人。

有一次,由于大雨冲断了道路,粮食运不进来,当时的领导小组组长刘南同志就和大家一起,穿着短裤到30里外的牛庄去背粮。

干部的艰苦奋斗精神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很快,这种精神就感染给了参与石油会战的每一个工人。

在这种精神鼓舞下,石油工人不计较吃得有多差,住得有多差,他们都把精力放到直接工作上,纷纷抢干脏活、重活、累活,这为会战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ZIpcsD09pbnLYb4eaeKhn/algPMeVCWBim95f3zhIwisNGMSQ+RpDoZ+VN4Q6v3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