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华8井钻取第一块油砂

1961年3月5日,这一天是我国石油工业史册上光辉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华8井终于打出了华北地区的第一块油砂。

这一天,当钻至井深1194米中途起钻取出第二筒岩心时,大家都焦急地等待着。

岩心取出来了,进尺6米,取心筒下了钻台,大家都围了上去。

一块0.45米长的岩心被小心翼翼地挤了出来,红红的往外流油,就像红砂糖一样,地质员惊喜地发现卡在牙轮钻头上的一块油砂,只见它有指头肚儿一般大小,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光泽。

这一块小小的油砂,像一团灿烂的火苗,燃亮了石油工人心头的希望。在场的工人如获至宝,传来传去,怎么也看不够。

欣喜万分的地质员,更是乐不可支,他们找了个瓶子洗了又洗,还系了一条红绸子,小心翼翼地把油砂装了进去,然后郑重地写上了这样几个字:

华北探区的第一块油砂

随即,向华北石油勘探处发加急电报报喜,并将第一块油砂连夜送往华北石油勘探处。

收到喜讯后,地质综合队队长师福德还专门到东营,对发现油砂情况作了具体了解。

返回济南后,师福德又陪华北石油勘探处党委书记孙竹、主任地质师安培树,一起把油砂直送北京,向石油工业部余秋里部长、康世恩副部长汇报。

余秋里看到油砂后,非常高兴,拿着油砂用放大镜不停地端详。

在这一天,石油工业部研究决定,委派勘探司钻井处长邓礼让和主任地质师谢庆辉到现场加强领导,要求他们严密注意井下情况,每天向余秋里汇报录井资料。

3月14日,华8井现场向石油工业部打来电报说,又见到了多层油砂。

3月28日,余秋里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布置松辽和山东的勘探工作。

在会上,余秋里提出,要加快速度,高质量地打好华8井。余秋里说:

关于山东勘探,分三步走:1、华8井要试好油;2、再打三间井;3、如果形势好,下一步再大干。对山东油田要从坏处着想,向好处努力。

最后,会上决定:

调玉门石油管理局3部大钻机和原建制井队共300人,给华北石油勘探处,4月底到达;

调华东石油勘探局副局长刘南同志到华北石油勘探处工作,并指定刘南、孙竹和邓礼让3人组成东营地区勘探临时领导小组,刘南同志任组长,孙竹同志负责党政工作,刘南、邓礼让同志负责生产与后勤工作。

由于指挥得当,后勤有了充分保证,华8井打得非常顺利,仅用了35天就顺利钻穿油层,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部党组会后第三天,这口井已打到1721米,先后在馆陶组、东营组地层中发现油层30层,总厚度59.3米,形势非常好。

在这种情况下,石油部部长余秋里征求专家的意见,同时吸收松基3井的经验,决定于4月1日提前完钻。

为了把华8井的试油工作搞好,余秋里提出了选择试油层位的三条原则:

1、可疑水层不试;

2、没有把握的油层不试;

3、要试绝对有把握的油层。

石油部提出4月1日完钻的任务给现场地质人员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当时大庆会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石油部急于找到后备战场,翘首以待东营油井早日出油,因此命令地质人员天天汇报地质情况,并要保证资料“齐全、准确”。

但是,专业人员少。原来取心每天进尺只有10多米,完钻一口取心井需要一年左右时间,而当时实行快速钻进,每天进尺几十米,乃至上百米,几十天就能完钻,录井工作量相应地成倍增长,人员需求也相应增大。

面对这些困难,地质人员没有畏惧和退却。任务重,他们就一人当两人用,一天顶两天干,日夜加班加点。没有经验,他们就边干边学边摸索边总结。

就是这样,地质人员凭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发扬“严细求实”的科学精神,战胜了从未遇到过的艰难困苦,创造了省时节资的岩屑录井新方法,建立了打不烂、摧不垮的现场录井“铁柱子”。

4月14日,华9井射开井深1220至1629米井段的8层共厚16.4米的油层,初期用9毫米油嘴测试,日产8.1吨原油。

这是华北地区第一口喷出工业油流的井,也是渤海湾盆地第一个油田。

华8井的喷油,实现了华北地区找油零的突破。华8井,是胜利油田发展的第一座丰碑、第一块基石,一个光辉的起点,从而揭开了向华北大地要油的序幕。 Voj9dYflnIqSb4I1lTBXhbeEB6jnwubTzY8TU3uFW8XkpzgK7mPdwkN8JWc91PO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