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趣的记忆测试

20世纪初,有位伦敦的研究员巴拉德做了个记忆测试,他让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学习一首诗歌,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孩子学不好。

结果他有了一些出乎意料的发现。为了检查记忆的效果,他让这些孩子在学习5分钟之后,进行了一次考试。结果很正常,有些记住了,有些忘掉了。

为了记录学习效果,两天之后,他又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进行了一次考试。假如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孩子们应该忘记更多才对,但结果却是,孩子们的成绩却平均提高了10%。

几天后,又进行了一次考试,有几个孩子的成绩大涨,第一次考试中忘掉的东西,居然神奇地补了回来,原本只记住了几行诗歌的孩子,竟然会回想起十几行。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这个实验并没有被主流心理学界重视,直到20世纪中叶之后,才有研究者开始重新做这类实验。他们发现,艾宾浩斯和巴拉德的实验,都是正确的。对于这个结果,你是不是很诧异?

他们揭示的其实是大脑记忆的不同现象。像艾宾浩斯所创造的那些没有真实意义的符号,或者是随机的数字、单词等,在记忆时,确实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遗忘更多。

但如果是带画面的、带故事的乃至声光色俱全的学习材料,就会出现越往后回忆起来的越多(往往有个高峰),然后再呈现出下降的曲线。

研究者们进一步发现,巴拉德实验中还有关键的一步,是他用考试的方式来检查孩子们的学习效果,这种对记忆的“提取”,让孩子们的记忆得以进一步深化。

于是,顺着艾宾浩斯和巴拉德开辟的两条路,今天的研究者们揭示了迄今为止最有洞见,也被广为接受的学习规律,被称为 学习的必要难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任何记忆都可以分为两部分:储存能力和提取能力。储存能力就是把信息储存进大脑的能力,而提取能力就是把信息重新回忆起来的能力。

有趣的地方在于,这两种能力是成负相关的。就是说,当你储存时越轻松、越不费力气,你提取时就越困难;当你储存时有一点儿难度,那么提取出来就相对容易。

比如,要学习一个数学定理,你在课本上画了很多重点,也反复阅读了很多遍,甚至看到这句话就知道下句是什么,但在考试中要求默写时,你会发现自己对这个定理似乎也没那么熟悉。

再比如有的同学喜欢做笔记,把老师课堂上讲的都记下来,一堂课能满满当当记半本笔记本。但如果课后你向他提问,他未必能讲出多少。

我们通常说这种学习是“不过脑子”,所以看似勤奋,其实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因为这些“储存”对大脑来说都不费力,所以“提取”时就很费力。

这也是前面我们提到研究者发现很多通常以为高效的学习方法,比如画下画线、反复阅读等,会让你认为很熟悉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也没有掌握,因为大脑并没有付出太多的脑力。这被称为“熟练度错觉”。 wgY2W5Qshq0mGFL7G56c3bU0xgemnb/DI+4hXQHHwyDNcsLM/b2wmoLO70Z+Jff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