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一九五二年秋天,不幸骤然降临在蒋筑英家中,蒋筑英的父亲蒋树敏,因历史问题被错判入狱。当时,蒋筑英还不满十五岁,正在杭州初级中学(现杭州市第四中学)读书。蒋筑英的弟弟妹妹们需要照顾,父亲进了监狱,母亲没有工作,家里一下子断了经济来源。一家人如何生存,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家庭突遭变故,少年蒋筑英好像在一夜之间迅速长大了。他憋回自己惆怅的眼泪,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想办法解决燃眉之急。
蒋筑英硬着头皮去亲戚家借来少许钱粮,又托热心人帮家里揽来了一份糊火柴盒的活计赚些钱,维持生活。
那个年代,制作火柴盒不是机械化操作,要靠纯手工糊制。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小小的火柴盒,要先用小木块做楦子,再经过糊里框、粘底、糊外壳、贴商标等五六道工序。糊完以后还要晾干、码齐、捆扎。
交货时要经过严格的验收,南方天气潮湿多雨,火柴盒最怕受潮,很容易滋生霉点。
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蒋筑英学习也更加刻苦努力,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一九五三年夏天,蒋筑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杭州市第一中学(现杭州市高级中学)。该校面向全省招生,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蒋筑英能考上这所学校,自然很开心,并且还获得了人民助学金。
蒋筑英特别喜欢学习无线电知识,家里一台四十年代的旧收音机,成了他的实验品。他拆了装,装上又拆,反复琢磨,逐渐学会了安装和维修电子管收音机。
有一天,蒋筑英对母亲说:“我对数学、物理很感兴趣,尤其是无线电工业,电子管、光电管的应用,简直让我着迷,我现在的理想是考上北京大学,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
母亲欣慰地笑了笑,却有些担忧地说:“你想考北京大学当然好,若是因为你父亲的事,到时政审通不过,怎么办?筑英,你要有心理准备。”
“那我仍旧会刻苦学习,用心钻研,将来成为一个业余的无线电爱好者也很好。”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蒋筑英故意说得很轻松,脸上还带着灿烂的笑容。
自从升入高中以来,父亲的事就一直令他苦恼。尽管他相信一直在上诉申冤的父亲是被冤枉的,但父亲每上诉一次,就加长一次刑期,不但看不到希望,反而更加让人感到绝望了。
不明真相的老师和同学,还常常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在背后指指点点地议论他的父亲。尽管蒋筑英常常感到苦闷、彷徨,但他一刻也没有放松学习,而且乐于助人的劲头十足。课间或上学、放学的途中,经常看见他给同学讲解习题,班上有个同学打球时磕破了双膝,是蒋筑英第一个上前搀扶他去校卫生室换药。
夏日过后,高中生活就剩下最后一年了。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祖国建设者,蒋筑英不仅猛攻数、理、化等学科知识,还注重思想建设,积极要求进步,一次次向团组织递交入团申请书,表明自己已经树立起为报效祖国而勤奋学习的目标。蒋筑英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只为了自己的个人前途,是目光短浅的,因为只有国家强盛了,中国人才能在世界上获得尊重,才能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为国争光的科学工作者。
蒋筑英的入团申请,由于政审不合格,没能顺利通过,惹来了更多人的冷嘲热讽。每当想到大学录取也要通过政审这一关,蒋筑英心里就像压上了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时常感到前途渺茫。如果不能被理想的大学录取,他立志当科学家的梦想就可能成为泡影。
学校老师很喜爱蒋筑英这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对他的处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疼他小小年纪就背上这么沉重的家庭包袱,也担心万一大学因为蒋筑英的家庭问题不予录取,他会承受不住。
关心蒋筑英的老师经常找他谈心,夸奖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还是一个思想品德过硬的好学生,鼓励他不要气馁,让他坚持相信:只要不放弃梦想,不放弃努力,即使道路曲折,前途也必定是光明的。要相信一切皆有转机,一切皆有可能。
蒋筑英是个知道感恩的少年,为了让老师放心,他努力放下心中的包袱,保持乐观心态。
转眼到了一九五六年,在蒋筑英即将高中毕业时,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蒋筑英想着祖国的需要,想着老师的鼓励,想着自己的壮志,心潮澎湃,在高考志愿书上,郑重地填写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几个字。
一九五六年八月十四日,风和日暖,云淡天高,蒋筑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一天。
最近,很多同学都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蒋筑英心里又期盼又忐忑。这一天,他正心神不宁地坐在家中糊着火柴盒,突然,妹妹健雄一边飞奔进院子,一边兴奋地大声喊着:“哥哥,哥哥,你的录取通知书来了!你收到录取通知书了!”“啊,真的?”蒋筑英扔下手里的火柴盒,飞身跃起,几乎是一步就奔到了健雄面前,“快,给我看看!”
蒋筑英用颤抖的双手接过妹妹带回来的信,激动地拆开,当看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几个字时,他的眼前一下子模糊了,滚滚热泪奔涌而出。
母亲和弟弟妹妹们闻讯都围了过来,蒋筑英朝他们扬起手里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想对母亲说:“快看,我收到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了!”可是刚一开口,就哽咽了。
母亲也幸福得直抹眼泪,妹妹健雄也早已满眼泪水,他们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