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的中国分裂成了很多个诸侯国,不同的诸侯国货币也有不同。魏、赵、韩三国用的是镈币,又称布币,长得就像小铲子一样;齐、燕两国用的是小刀形状的刀币;楚国用从铜贝演化而成的蚁鼻钱;秦国则用的是方孔钱,又叫秦半两。
“这些货币不仅长相不一样,价值也不同。同样的一枚钱,也许在魏国只能买一斤大米,但在赵国却能买一斤牛肉。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由于各地的流通货币不同,因此给军事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麻烦。
“来自赵国的士兵认为军队发的工资足够他养家糊口,但来自魏国的士兵却认为这些工资连一个孩子都养不起,大大丧失了战斗的意志。在商业方面,由于各地区钱币不能互相流通,商人们很难在各地区之间做生意,于是在秦地生产的鹿肉很难卖到蜀地,蜀地生产的丝绸也很难卖向秦地、燕地,百姓生活十分不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秦始皇宣布全国上下统一货币,一律使用方孔钱,并且规定了物资价格,这一举措大大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方孔钱逐渐演变,最终变成了我们现在在电视里经常能够看见的铜钱样式。”
舟舟想起前几天和妈妈一起看电视剧,电视里的古代人出去吃饭,都直接掏出一两银子或金子付账,于是问爸爸:“金子和银子在古代也可以当钱花吗?”
爸爸哈哈一笑:“黄金和白银即使到了现在也是硬通货呀!想一想我们之前说过的,货币的主要特征是不易获得且保存时间长。金、银都属于贵重金属,储量少且性质稳定不易损坏。自商代出现黄金冶炼技术之后,黄金就是市场上最为紧俏、值钱的货币,白银的使用则要从西汉开始。到了宋朝,黄金和白银就已经成为主要货币之一了。”
舟舟:“可是我从来没见过有人用金子买东西呀?”
爸爸:“随着经济的发展,黄金的增量已经无法应对经济的增量了,再加上黄金也有不易携带等缺点,所以后来纸币逐渐取代了黄金,开始在市场上流通。虽然黄金现在很少直接作为货币在市场流通,但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一点儿都不小。全世界各个国家都会囤积黄金,囤积黄金的数量又称黄金储量,黄金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因素,它在稳定国民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国际资信等方面都有着特殊作用。”
舟舟已经听糊涂了:“黄金储量……通货膨胀……资信……经济……爸爸,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呀?”
你能想出来为什么黄金储量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吗?
《汉书·食货志下》:“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这段话的意思是:“秦国统一了天下,将货币分成两等,黄金以镒为单位,是上等货币;铜钱的质地和周朝时的钱币一样,重量就是它上面铸的‘半两’。”
爸爸摸着舟舟的头说道:“别着急,我们慢慢讲。
“货币发展到北宋时期,因为社会的发展,在市场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铜的产量已经远远不够铸造商品交易所需的铜钱了。虽然也曾有过用产量更高的铁币代替铜币的做法,但铁币价值更低,仅仅买一匹布就需要大约五百斤重的铁币,需要用车才能装下。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诞生在这个时期。比起金、银、铜、铁这些金属货币,纸币更轻,而且面值可以直接标记在纸上,不需要通过大小、重量、厚度来衡量,这比金属货币以重量计价更为方便。
“但是在纸币出现早期,因为纸币的制造比金属货币更为简单、便捷,甚至方便到了不要钱的地步,统治者便常常随心所欲地印制和发行纸币。国家打仗发不出将士工资,多印些纸币发给将士;南方大旱需要赈灾,多印些纸币发给灾民;朝廷官员需要奖赏,多印些纸币当作赏赐。时间一长,问题就出现了。
“虽然市场上的纸币越来越多,但社会生产力没有增加,市场上可以购买的商品总数量没有变化,价格却因为纸币的增加而大幅上涨。比如,今天你用贝壳和小梦换棒棒糖,你有两个贝壳,小梦有两根棒棒糖,一个贝壳刚好可以换一根棒棒糖。妈妈为了让你开心,又给了你八个贝壳,但小梦手里只有两根棒棒糖,这样一来就变成了十个贝壳换两根棒棒糖,一根棒棒糖的价格变成了五个贝壳!虽然你能换到的棒棒糖还是那么多,但价格却翻了五倍。
“放大到国家层面,当统治者大量发行超出市场需求的货币时,货币就变得不值钱了。据说南宋时期,士兵一天的收入还不能买一双草鞋,而百姓拿着一麻袋的纸币却连一个馒头都买不起。虽然在每个朝代更迭之初,新统治者都会利用各种手段暂时解决上个朝代留下的通货膨胀问题,但通货膨胀却像一个魔咒一样,总是会悄然出现。”
舟舟惊呼:“对啊!我前两天还在新闻里看到这个词了!可是爸爸,通货膨胀和黄金储量有什么关系呢?还有你刚刚说的国际资信又是什么意思?”
爸爸拍了拍舟舟的头:“国际资信简单来讲就是国家的资产信用。今天已经很晚了,你先去睡觉,剩下的我明天再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