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父亲买箱啤酒吧!”发工资那天我有了这个念头,于是买了一箱啤酒带回老家。本以为父亲会很高兴,甚至会立刻开箱畅饮。但他的反应却出乎我的意料:“等明天再痛痛快快喝一场吧。”“为什么呀,现在不喝吗?”我这样想着,当天就回到了自己的家里。第二天,我在上班时接到了老家打来的电话。
“啊?父亲到了胃癌晚期?只剩三个月时间了?”
那时我才知道,父亲胃部的幽门已经被癌细胞堵住,只能通过导管输送营养,必须马上住院。
“完了!”当时我心里的感觉,只有这一个词能表达。
我还没能好好尽孝,甚至连一句“谢谢”都还没认真说过,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就要结束了……如果那个时刻真要到来的话,也应该是很久以后的事情才对啊——我茫然地想着。
儿子送的啤酒一口都还没喝,那个时刻就这样到来了吗?
“完了!”即使现在,我也只能用这一个词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父亲是个老实忠厚又守规矩的人,这次他也谨遵医生“还能活三个月”的诊断,就这样辞世了。那三个月,我尽自己所能,寸步不离地照顾父亲,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父亲的生命,眨眼间就是永别。
作为儿子,肯定有机会尽孝的。等哪天找个时间吧。过几天再说吧。我一直抱着这种想法,却什么都没有做。
不管怎样痛哭反省,不管怎样出人头地,不管怎样祈求神灵,一切都已于事无补。
这就是“时间的限制”。“随时都能做”的事情,世上根本不存在。行动只在“当下”,只能在“此时此刻”。这是我倾尽全部心力学到的,多么痛彻心扉的领悟。顺便提一下,后来父亲暂时出院回家,喝了一小口我买的啤酒,并感叹道“真好喝呀”,父亲那时的身影是唯一能给我带来些许慰藉的回忆,我终于能够直面自己压抑已久的感情,忍不住失声痛哭。
渡部丰
这是一封来自读者的邮件。
“随时都能做”的事,世上根本不存在。所以,想要表达的情感,只能在当下说出来。“谢谢!”“对不起!”“请原谅!”“我爱你!”告诉父母你真实的情感吧!还有那些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如果你还没有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话,也请尽快行动起来吧!因为,就这样什么也不说的话,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
有一份这样的问卷调查:“现在死去的话,你会因为什么而感到后悔?”
调查结果中,有这样的回答:
“直到父亲去世也没能原谅他。”(男,49岁)
“没有留意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男,37岁)
“孩子们年幼时,因为杂事缠身,没能从心底体会到育儿的乐趣。”(女,48岁)
“只是因为难为情,没能向妻子说出‘我爱你’。”(男,52岁)
“自己拼命经营公司,不知道有没有让妻子感受到幸福。”(男,42岁)
(致知出版社调查)
《父母去世前想做的55件事》一书中,计算了子女在离开父母独自居住的情况下,还能与父母相处的大致时间。
按照一年中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有春节和盂兰盆节的6天,每天与父母在一起11个小时来计算。假设离开父母时,他们已经60岁,如果父母可以活到80岁,那么:
父母剩余寿命(20年)×1年中见面的天数(6天)×1天中在一起的时间(11小时) =1320小时
折算成天数只不过 55天,只剩不到两个月 的时间。
母亲给刚出生的你哺乳、换尿布。给婴儿换尿布的辛苦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假设在你两岁之前,每天需要换7次,只换尿布就多达6000次,如果你半夜哭了,她就揉揉惺忪的睡眼,温柔地哄你入睡;如果你发烧了,就寸步不离地照顾你,肯定也有夜不能寐的日子。
在你懂事之前,她就已经倾注了这么多的母爱。正因如此,你才会想对母亲说:“谢谢您生下我。”对吧?
每个人都会有因为难为情而没能说出口的话。那么,不妨在日常不经意的话语中,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饭很可口,我吃好了。”“谢谢您给我洗好了衣服。”“谢谢您总是给我准备便当,很好吃。”
那么,我们再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
父母是我们生命的原点。你喜欢父母的哪些地方,你想要感谢父母的话语,你觉得“能够成为父母的孩子,感到非常幸运”的事情,总共列举5项吧!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父母成了孩子最典型的反面教材。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下面的问题:
在宗教界,有种说法是“我们自己选择了父母,降临到这个世界”。如果这是真的,你又是为什么选择了现在的父母呢?
那么,现在,你最想传达给父母怎样的情感呢?
此刻,就把这种情感告诉父母吧!如果父母已经不在了,就对着天空诉说吧!从今天开始,你可以用自己的生活方式照亮周围的世界。那就是最好的孝行。
参考文献:《人生短论3》,藤尾秀昭,致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