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位普通战士的牺牲与一篇光辉著作的诞生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又参加了突击队,与战友小白等一起开挖另一孔新窑,想多烧些木炭。中午时分,由于土质松软,加上雨水渗透,即将挖成的窑洞窑顶突然掉下几块碎土,出现险情。张思德眼疾手快,一掌将小白推出洞口,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把张思德埋在下边。战士们和老百姓从四面赶来,拼命刨土。小白得救了,张思德却没能抢救过来。他牺牲时,年仅29岁。

噩耗传来,内卫班的同志个个失声痛哭。考虑到张思德曾是毛泽东等主要领导同志的警卫员,警卫队队长古远兴决定把消息直接报告毛泽东。

“主席,张思德牺牲了。”古远兴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见他正聚精会神地批阅文件,几次张口又止,最后才小声地说了出来。

毛泽东闻讯后,惊讶地放下笔,他要详细了解张思德牺牲的经过。听后他沉默良久,沉痛地说:“张思德是好战士,站岗放哨,还陪我外出过,很熟悉。前方打仗是免不了要死人的,但后方搞生产出事故死人是不应该的。”

点燃一支烟,毛泽东站在窗前,深情地望向张思德牺牲的安塞山,问:“张思德现在安放在什么地方?”古远兴答道:“还被压在炭窑里,正在组织人往外挖。”

毛泽东显然生气了:“怎么能这样呢?要尽快挖出来,放哨看好。山里狼多,要是被狼吃了,你的队长就不要当了。”

随后,毛泽东又点燃一支烟,数着指头给古远兴下了三个指示:“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

战友们把张思德遗体抬到安塞当地村子里后,毛泽东专门派一辆汽车将遗体送到枣园。

9月8日下午,陕北的天空灰蒙蒙的。延安凤凰山脚下的枣园广场上,张思德追悼大会的会场庄严肃穆。会场的土台搭起棚布,主席台两侧摆满了战友们采集的山花编成的花圈,台中央悬挂着张思德的遗像,遗像旁挂着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挽联“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下午1点多钟,追悼会尚未开始,毛泽东就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布衣,在李克农和杨尚昆的陪同下从枣园的住所走出来。毛泽东的脚步沉重而缓慢,往日和蔼的面容如今显得严肃而庄重。走进会场后,毛泽东抬起上面有他题字的花圈,放到张思德遗像前,默哀许久。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张廷祯介绍了张思德29年的生平事迹,随后,毛泽东即兴发表了著名的演讲。

毛泽东边讲边打着手势。讲到“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时,就把手掌卷成一个喇叭筒状,放在嘴边一吹;讲到“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时,他就把右手往下用力一压……

作为领袖,如此郑重地参加一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并致悼词,这显得异乎寻常。当时,毛泽东虽没有拿讲话稿,但显然打了腹稿,他是有着深远思考的。这缘于两方面:

一是毛泽东深知张思德其人。张思德被临时抽调到山里烧炭前,是毛泽东的内卫班战士,再往前,毛泽东同他有过两次不寻常的邂逅。1941年冬天,张思德一行三人从杨家岭前往新安场,途中路过石砭时,见到毛泽东的小汽车陷在磨沟的冰窟窿里,张思德跳进冰水中和另两位战友一起推车。事后,毛泽东记下了张思德的名字,还说:“小同志,你是见路不平,舍身相助,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哩!”另一次是1942年春天,杨家岭修建大礼堂的施工中发生了险情,张思德用肩头顶住大梁,使梁下的工人和战士避免了一场大祸,自己却不慎受伤。路过的毛泽东看到这一情况,吩咐战士把受伤的张思德抬到自己的窑洞里。毛泽东仔细一看,认出了张思德,亲切地叫了一声:“老朋友,是你呀,张思德同志!”

二是出于统一延安军民思想的需要,其根本的问题,是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彻到全党全军中去,将其确立为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因张思德事迹的触发,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加清晰、明朗和完善。张思德的死是偶然发生的,但毛泽东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推广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去却是必然的。

毛泽东历时半小时的演讲,对为人民服务的意义阐述至详,在场的同志无不受到深刻教育和鼓舞。中央办公厅秘书处速记室主任张树德对演讲的内容作了符号速记,之后又与其他聆听演讲的文秘人员一起对文稿加以整理,整理成文后由主席秘书胡乔木呈毛泽东审阅。

毛泽东看后,稍事斟酌,随即在文章的上方一挥而就,从此“为人民服务”这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便成了这篇著名演讲的标题。

这年9月21日,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头条发表毛主席参加张思德追悼会的新闻报道,这篇报道是《为人民服务》的最早文献。当天第二版刊发有“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事迹”的长篇报道。

从此,“为人民服务”的声音传遍了延安,传遍了陕甘宁边区,传遍了全国各解放区。张思德的形象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成了一种全新世界观的纪念碑。

1953年,《为人民服务》正式成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600多字,言简意赅,内容丰富。这篇伟大著作开头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我党的宗旨;第二段采取引经据典的方式生动地论述了人的生死观;第三段着重论述了如何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的问题;第四段有多层论述,论述中强调在困难的时候不能有悲观的、失望的情绪,要树立“三要”精神,即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第五段着重阐述“送葬”和“开追悼”问题。

再以后,这篇经典著作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成为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有力思想武器。 m9g0ko8iux1AJU1GtQH8KupcA4awlhZgHz2JGPr6gXiuRldIDHJG+FXR6YDp/ae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