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小通信员的红色启蒙教育和红星情结

“哥哥当红军,弟弟要同行。莫说我年纪小,当个通讯兵……”当年红军打下四川宣汉城时,一个小女孩一脸稚气,挤在看热闹的人群里,第一次看见穿着军装、腰上别着盒子枪的女兵,十分羡慕。看到女兵们为群众领唱这些革命歌谣的场面,这个小女孩十分激动:女兵好威武,好漂亮,我要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该多好。

当年的这个小女孩就是王新兰。王新兰原名王心兰,参加革命后改为“新兰”。1924年6月,她出生在四川省宣汉县王家坝的一个知识分子家里。父亲王天保是前清贡生。王新兰6岁那年,父亲去世。在王新兰的印象中,父亲常年穿件青布长袍,举止儒雅。父亲看重读书,王新兰从记事起就常听父亲说:“耕,养命;读,达理。二者废一不可。”

王新兰的叔叔王维舟是个地下党员,在家乡创办了一所新式学校——宏文小学。5岁那年,父亲送王新兰到这里读书。在这里,王新兰不仅读书习字,还接受了最初的革命启蒙。

当时,王维舟秘密发动群众,建立了川东游击军,领导了著名的川东起义。于是,军阀刘存厚把王维舟视为眼中钉,悬赏捉拿他。王维舟和王新兰的两个哥哥经常躲在一个阁楼上。5岁的王新兰已懂些事,慢慢有些觉察,先是发现她的哥哥时不时地往楼上钻,后来又发现只要哥哥上楼,叔叔也准在楼上。王新兰发现他们的行动有些神秘,神情都很庄重,她想他们一定在干什么大事情。

不久,刘存厚派一个连的士兵进驻王家坝,连长就住在王新兰家。国民党连长经常指挥他的手下四处活动,搜山,抓人,给地下党和游击军的联络造成很大困难。地下党看王新兰年纪小,不易被怀疑,就经常派她去送信。有些文章说王新兰9岁参加革命,其实,早在5岁那年王新兰就给共产党送信,已经开始革命活动了。后来谈及此事,王新兰笑了笑,说:“能活下来就不错了。9岁参加革命,江青还说是假的,她说什么——长征死了那么多人,一个八九岁的小丫头还能活下来吗?”

送信要穿过村后一片阴森森的密林,王新兰一边摸索前行一边提防蛇虫,常吓出一身冷汗。然而和这比起来,更惊险的是碰到敌人。一次她走到林边,迎头碰上驻在本村的国民党连长。王新兰急中生智先开口说道:“长官,摸到这里做啥子?”“烦得很,打只野鸭吃吃。”“刚才听见说今晚伙上有卤大肠。”她投其所好。果然,连长眼睛一亮:“真的?”“哪个骗你。”连长一脸高兴,正要走,又回头问:“你上哪儿去?”王新兰强作镇定地说:“猫儿跑了,我来找找。”等连长走远了,她踩了踩鞋窝里的密信,赶紧撒开小腿跑进了密林……回想起当时的险境,王新兰显出一丝孩子般的狡黠与得意:“那可是我第一次撒谎哟,也不晓得怎么那么像。”就是这封信促成了一次战斗的胜利,缴获了敌人十几支枪。小小王新兰,为游击队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维舟离开那个阁楼后,王新兰的两个哥哥也跟着他走了。他们奔波在宣汉、开江、梁山一带的广大农村,发动群众。沉寂了几个月的川东大地又沸腾起来了。他们走过的地方,红红火火地建起了农民协会、妇女会和游击队。这时,王新兰心里明白,这些都和小阁楼上那些秘密活动有关。

1932年底,为配合从鄂豫皖根据地撤出的红四方面军入川,川东游击军加紧了对敌斗争,努力扩大游击根据地。到1933年10月,在红四方面军发动的宣(汉)达(县)战役中,王维舟配合红军主力前后夹击军阀刘存厚,使其溃不成军。

11月2日,在宣汉县城西门操场隆重举行了庆祝大会。庆祝大会上,川东游击军正式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任命王维舟为军长。大会盛况空前,大街小巷被挤得水泄不通。几十年后,王新兰回忆起那天的盛况还十分高兴。她说:“那天,姐姐心国带着我,半夜就起了床。我们一人举着一面小旗,跟在队伍里,向会场走去。离宣汉城还有好几公里路,就听到了从那里传来的锣鼓声和鞭炮声。一进城,就被满眼的标语、红旗和此起彼落的口号声包围了。”

此前,王新兰还没有看见过那么多的人聚会,十分兴奋。她远远地看见,站在操场土台子上的叔叔王维舟第一次穿上了正规的军装,刮了脸,显得很精神。

几天后,王新兰的姐姐王心国也参加了红军,被分配到红四方面军宣传委员会。看到姐姐戴上了缀着红五星的八角帽,王新兰又高兴又羡慕,整天蹦蹦跳跳跟在姐姐后面,一会儿跟着学歌谣,一会儿帮着刷标语。

这时,王新兰也找队伍上的人要求当红军,队伍上的人说她太小不行。王新兰又到另一个征兵点去问,还是不行。王新兰为此闷闷不乐。姐姐知道她的心思,答应她到了12岁,一定帮她当上兵,因为红四军有一个12岁的宣传员。这时,王新兰认真地对姐姐说,那我就说是12岁。姐姐说,你长得那么小,说12岁哪个相信?王新兰照了照镜子,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此时,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宣、达一线的红军和地方机关撤至川陕苏区的中心地域通(江)、南(江)、巴(中)一带。姐姐担心母亲和妹妹,专门从红四军赶回家,将母亲托付给村苏维埃主席,让她随苏维埃一起转移。母亲走后,家里只剩下王新兰孤零零的一个人了。于是,王新兰一头扎进姐姐怀里哭了起来,说一定要跟着她去当红军。姐姐没有办法,只好带着王新兰一起来到了红四军军部。

姐姐把王新兰领到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徐立清跟前,说她的妹妹要参军。徐立清笑着打量了一下这个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小女孩:剪裁合身的小旗袍,透着生气的短头发,白里透红的圆脸蛋,可爱极了。不过,他还是叹了口气:“孩子,你太小了——个头还没有步枪高,还是找个亲戚家避一段时间吧。”一听这话,王新兰的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

忽然,王新兰停下哭泣,大着嗓门说:“你别把我看小了,我什么都能干!”徐立清见她率真的样子,哈哈大笑道:“哦?什么都能干?那就说说你能干些什么。”

“好!”听首长话有松口,王新兰的劲头更足了,“我会写字,会跳舞,会吹奏,还会唱歌!”说着她还用手在地下写了几个字让徐立清看。这时,姐姐王心国也在旁边帮腔:“首长,你就收下我妹妹吧!你别看她年龄小,可她已经为党工作好几年了。”她如数家珍地把王新兰几年来为党传递情报的事讲给徐立清听。

徐立清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嗯,不错,不错。”仔细听王心国说完,徐立清转而对王新兰说:“小妹妹,不是红军不要你,只是你的年龄太小了……”一听又没希望了,王新兰发起了小孩脾气:“小?小怎么了?哪个天生会打仗,还不是一点点学起来的。我虽然年龄小,可学东西还快呢!”

一旁的王心国又替妹妹求情说:“白匪(国民党军队)来了,和红军沾边的都得杀,留下来不是等着让白匪杀吗?就让她跟着红军走吧,我晓得她太小,没办法,能活下来就活,活不下来就……”王心国说着,眼泪流了出来,“她小是小,却懂事,不会给队伍添麻烦的。”

徐立清想了一阵子,击一下掌,说:“你,红军收下了!”王新兰破涕为笑,兴奋得跳了起来。这一年,王新兰9岁。直到晚年,王新兰还庆幸当年红军接收了她。

很快,王新兰被分到红四军宣传委员会,和姐姐住在一起。王新兰回忆说:“穿上专门为我做的一套小军装,戴上红五星八角帽,别提心里多高兴了。”

后来,红四军成立宣传队,王新兰就成了一名小宣传员,“天天跟着老同志学识简谱、吹笛子、吹箫、打洋鼓”,成了宣传队里的多面手,经常参加演出自编的戏剧或舞蹈,给部队鼓劲。

一天,王新兰返回宿舍没有看见姐姐,就四处找,却在床板上发现了一个字迹清秀的纸条:“小妹,组织调我到省委工作,来不及和你告别,以后就靠你自己管理自己了。”拿着小纸条,王新兰哭了起来。

原来,中共川陕省委要在红四军里找一个文化程度高的人,去给省委书记周纯全当秘书,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王新兰的姐姐王心国。王新兰没有想到,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这个姐姐,也再也没有见到自己两个同样在红军队伍里的哥哥及姐夫。

1934年秋,红四军开到了四川北部的旺苍坝。一天,有人捎信给王新兰说,你的母亲就在附近,病得很厉害。王新兰心急火燎地赶了10多公里路,在一间四面透风的破房子里见到了病危的母亲。一见面,母女俩哭成一团。母亲抚摸着女儿说:“心兰,陪妈几天吧。”王新兰只是哭,不说话——部队行踪不定,她来时领导交代过必须当天返回。王新兰无法开口把这话告诉已经垂危的母亲。

晚年,王新兰对子女回忆说:“离开妈妈、走出那间破房子的时候,我没有回头,也不敢回头,怕在妈妈绝望的目光中再也迈不动脚步。”那时,王新兰心里清楚,这次相见,是她们母女的永诀…… usYIVD9bXaRqZM2VriZEV1MRYPz7MKkb4PJ/mJkg8poszgF2Nk0dXuGznKgzPx8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