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父母对你的爱不是理所当然

彭新怡

该怎么介绍这个叫作家的地方,是描绘狂风骤雨后父母归来的身影,还是岁月静好时瞥见白发的沉沉叹息,或是一顿埋怨后的顿悟与悔意?其实家这个字最纯粹,也没什么道理可言,来来回回,就那么一通说辞,却可以唠好多年。

担任朋辈心理咨询员以来,我总会遇到一些因与父母关系不和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同学。他们总是抱怨父母对自己不够好,认为父母影响了自己的一生。的确,原生家庭对个人人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抛却纯粹的好与坏,更多人的家庭是带着柴米油盐、酸甜苦辣在成长的。很多时候,我们只需换个角度想问题,那些小小的纠纷与误解便可随岁月消失于光影斑驳之中,那般不承认、不甘心便顷刻化为乌有。

记得很早在公众号上看到过一个片段,记忆犹新。

它讲的是心理学上有个贝勃定律,就是强烈的、持续的、长期的爱过后,你会认为这爱理所当然,甚至会觉得这爱平淡。通俗解释为,你越亲近的人,你越看不到他的好,即使他付出得再多都有可能不被你在意。当身边人对你的优待变成习惯时,当你们彼此太过熟悉、太过亲近时,这种好,就仿佛隐身了一样。

其实这个现象很常见,特别是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最常见。

我的家庭其实和大多数人的一样,是那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父亲强硬,带点大男子主义,而母亲温柔,却过度体贴。我还有个弟弟,说实话,在过去许多年里,我曾一味想把他塞回娘胎重造一番,再狠狠丢掉。当然,这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也不正确的。

在我懂事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的家庭不幸福。打记事起,父母不是吵架就是打架,窗外的那些家庭一派和谐,窗内的他们俩坐在天平的两端摇摇晃晃,有时情绪一激动,还会打起来,打得还很凶,连家具都砸。用我妈的气话说,就是上辈子的仇人聚在了一起,谁都不饶谁。

等我大了上高中后,他们俩之间也就从动手动脚转变成动嘴皮子。可每当他们吵完架,妈妈总会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默默地哭,爸爸则是摔门而出,要么就凌晨一两点回来,要么干脆一晚上也不回来。我比较心疼妈妈,觉得妈妈很可怜,爸爸做人很不行,脾气大,还动手打女人。因此有次他们争吵后,妈妈跟我诉委屈时,我直接气愤地脱口而出:“妈妈,要不你和爸爸离婚吧?他都这样对你了,你还跟他在一起干吗?”

我没有想到的是,待我说完这句话,妈妈突然生气了。她对我说:“谁都有资格说你爸的不是,但是你不行。你是他的孩子,你从小到大的吃穿,哪一样不是他辛苦赚回来的血汗钱?”我当时不服也不解,明明是为了妈妈愤愤不平,怎么还反过来骂我?那些吐槽与抱怨倒灌海水般灌满了我的耳朵,又被妈妈的怒声挤掉,来来去去,我只觉得委屈。

自那次后,妈妈也不在我面前说爸爸怎么对她不好了,而是开始引导我去理解爸爸。她开始跟我讲爸爸为这个家所做的一切,但因为爸爸脾气太坏,还动不动就凶我,骨子里叛逆的性格驱使我自动忽略,那些好话我听归听,依旧左耳进右耳出。如今一想,我还真有点像白眼狼。

那么,我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反省的呢?

我只是忽然一次发现,那位天天凶我的大人,好像憔悴了许多,身子骨也没以前那么硬朗了,气场也慢慢弱了下来,说话不似以前那般冲,不会说一两句就开始吼,不会莫名冒了火。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他开始变得黏人,偶尔坐在电视机前,他就会坐到身边来询问我的近况;在外读书时,总会发来一两句微信消息表示关心。我无法忽略这些大的改变,正如我忽然想起那些微小的忽略。

小时候我刚出生那会儿,家里算是一贫如洗,除了房子什么都没有。爷爷那会儿好赌,在爸爸和叔叔分家时,爸爸也分到了爷爷的赌债,依稀记得是10多万元,当时的10多万元可不是一笔小钱——为了撑起小小的家,爸爸妈妈赚钱都是用生命去赌的。有次台风天,父母要出海把什么东西收回来,时间定在凌晨一两点。往常他们也在这个时间出过海,第二天中午准会回家。但次日中午我没等到,他们回来得好晚好晚啊,晚到我哭着闹着找他们,晚到天气都放晴了啊。后来我年纪稍大些,妈妈才敢把那天的经历全盘托出。是的,她和爸爸被风浪刮到了海里,两个人都做好了死的准备,可想到我和弟弟还在家里,如果他们俩没了,我们肯定没有未来,所以他们用尽了一切力气抓住身边能抓住的东西,硬是咬着牙撑到浪过了,缓了好久好久,两条命才爬回来。

正因为爸爸妈妈这样不顾一切地赚钱,才有了我们现在算是不错的生活。我只顾埋怨爸爸脾气坏,却没想过他为了养我,一次次在生死的边缘徘徊。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我,为了自己的亲人,拼了命赚钱,一次又一次在生死边缘徘徊,身上的担子、心底盘旋的压力定是千斤重。我的叛逆成为触怒他的导火线,我的猜忌成为压倒他的稻草。爸爸一次都没跟我说过,他有多么累,压力有多么大。我曾经一味地索取那些荒唐的东西,他暂时没有能力实现,只能拒绝我,可我一旦被拒绝,就大哭大闹没个完,换来的是爸爸无尽的凶与警告。时间久了全家竟也默契地认为凶是一种最快速的解决途径。但当他有能力实现时,他又想尽办法满足我的要求,哪怕偶尔刀子嘴豆腐心。如今,他年纪大了,脾气也越发柔和了,同妈妈吵架时,也开始让着她,让妈妈把不满发泄在他身上。只是他一直不说,而我也没有尝试走近他,也不会换位思考,把他对我的好都忽略了,只记得他对我的“坏”,所以理所当然地一直不理解他,这其实是另一种变相的伤害。

对比爸爸,妈妈真的算是溺爱我了。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因为妈妈小时候已经受过苦,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受同样的苦,所以她从来不要求我去做什么。小时候,若是帮她做点家务活,她夸奖归夸奖,但还是希望我不要去做,怕我伤到自己。妈妈的目光也放得很长远,她认为读书能改变一个人,所以即使在当时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她不顾任何人的反对,就算到处借钱,也一定要送我去城市里读书,从来不会遵从大姨家那种男孩子读书、女孩子无所谓的风气。可是,就像贝勃定律说的那样,越亲近越不在意,十几年的好越来越被我当作理所当然。有时候她反对我做一些事情或者做一些出发点是为我着想的事情时,可能对我来说会造成一种麻烦,但这其实也是她对我的爱,可能是因为我不理解,糖果往往一同裹挟着玻璃碴朝我砸过来。

现在的我,明白了他们俩的良苦用心,却无法挽回那些过去造就的伤害。补偿,是我现在努力在做的事情。

或许你会认为父母不够爱你,其实只是时代变了,我们在爱的浇灌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断,理所当然地忽略了那些爱的细节。当你认为父母亲不爱你时,请停下来,回顾一下以往的点点滴滴,把小事放大,再想想你是否能将这一件小事坚持个十几年,如果不能,请你丢掉想当然,学会感恩。请你一定要相信,父母才是不管你做任何事情,伤其百遍都依旧爱你如初的人。

可别因为吐槽父母时朋友一句委婉的附和或鼓励,便认为没有父母也可以,还有朋友陪伴。也许朋友的确会陪着你,但请问,假设某一天你同他发生了冲突,你们还能不计前嫌愉快地玩耍吗?他还会继续陪着你吗?为什么那么多人受到委屈或遇到事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而不是最亲近的朋友?因为血浓于水的情缘中不存在自身利益的亏与欠,父母往往会站在你的前面为你摆平一切。

有的人甚至还会说,父母生他养他对他好只是为了养老。这个言论多少带着荒诞与可笑,不如试着想想,出生至今父母为养育你花了多少钱,投入了多少精力与心血?而这笔债务需要多少年才能够还清?另外也不要忘了,现在的你仍旧需要他们来支撑。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是请不要理所当然地浪费。如果你觉得自己和父母关系不好,但他们确实是爱你的,可以同他们多沟通,沟通是解决大部分情感问题的桥梁。同时也请你好好回报父母的爱,让他们也体验一下对子女的贝勃定律吧! b29VXsESs1ptSPQH+gnUd+RabhCq4S22z9WnBdwI5d635GCaFKBj9zF63jZYMnu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