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如果现在的读者认真回头看早期的后现代主义评论作品,可能会觉得很失望。

弗雷德里克·詹明信曾经惊叹于斐波那契饭店的“后现代设计”,四通八达的内部廊道,随处可见的抽象工艺品,被放置在楼内的绿植设计,让人难以琢磨的房间位置等,在他的面前,是一个碎片化的、流动的、难以通过传统理性审美去解析的巨型当代“艺术” 。人们存在于其中的目的仿佛就是为了迷失,欣赏它的唯一方式也就是沉浸在其营造的魔幻色彩十足的幻象空间当中。

然而,这种对于所谓后现代元素的捕捉和评论,相对于当今社会中,哪怕最普通的人所经历的最普通的事来说,都显得不那么让人惊叹了。我们谓之理性、谓之结构、谓之逻辑者,在移动互联孕育的庞大碎片化进程当中,早已经历了远超斐波那契饭店的重构,不再能够被我们以原本的视角轻易体验。而也正是在这种新视角中,我们才迫切需要某种“代理”,这代理就像康德所说的知性的范畴一样,为我们把外部世界那无数纷乱的、碎片的“杂多表象”梳理成一个能够被统觉的整体,使其不致成为某种超验的存在。

本章接下来的内容,便是进一步尝试从“代理”的视角出发,探寻移动互联的世界如何由无限的、充满不确定性的片段所构成,而这种对于处理片段能力的代理,又会产生何种具体的后果;也探索那无比丰裕的移动互联特有内容,是如何占据了我们的时空,并改造着我们对于周围一切的看法的。最终,在代理的作用下,我们会初步体会到移动互联的某些上层建筑和规定性原则的运作方式,并看到它们如何在那些变化和后果中,渐渐凝聚出自身的原始样貌,进而牵引出更为漫长的叙事链条。 x4bFrychPY/oCoZ4Js0ExJnPpSxso4tC4rCnIXfK3CWpuAJPz0UA7SY756HN1H4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