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美化生活

与美化肌肤、形体或举止相比,我们生活中最美的莫过于分享欢乐,而不是分担痛苦。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当野蛮人入侵古希腊,亵渎古希腊神庙,摧毁古希腊精美的艺术品时,其蛮性似乎也因为无处不在的美感而多多少少得到驯服。没错,野蛮人是打碎了漂亮的雕塑,但是美的精神并没有因此消亡,相反,这种精神改变了野蛮的心,在野蛮人身上唤醒了一种新的力量。古希腊看似被摧毁了,但是催生了古罗马艺术。库克罗普斯 为火神 锻造武器,伯里克利 却为希腊人锻造思想,前者哪是后者的对手。“摧毁古希腊塑像的野蛮人的大棒比不过菲狄亚斯 和普拉克西特利斯 的刻刀。”

在罗马人征服希腊,把艺术品带回罗马前,意大利本无艺术可言。

构成整个意大利艺术基础的是著名的《马头》《法尔内塞公牛》《垂死的角斗士》《拔刺的男孩》。得意大利精美的大理石之助,正是这些雕塑首先唤醒了意大利人沉睡的艺术天赋。

很久以前,有人曾问柏拉图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柏拉图回答说:“最好的教育就是能够给人的身心以至美和至善的教育。”

甜蜜、健康而有力的完美生活,必须得到爱美之心的软化和丰富。

人是心胸开阔的杂食性动物,要想和谐发展,就必须广为猎食,既包括身体所需要的食物,也包括精神食粮。人的饮食中无论缺少哪种元素,其人生必然会有相应的损失、遗漏或羸弱。若缺少了一半食粮,你不能指望他还是个健康健全的人。倘若只给肉体提供营养,却饿其心灵,你怎么可能还指望此人是个均衡协调的人?同样,饿其肉体,只给心灵提供营养,你也不可能指望他在肉体上也像在精神上一样成为巨人。

儿童倘若营养不足,或者营养不够丰富,在大脑、神经或肌肉所需要的物质中,无论缺了哪一种,其发展必然受到相应的影响。倘若营养不能平衡,其长大后,也必然不会匀称均衡。比如,儿童倘若缺钙,就不会有坚强的骨骼,其骨架也因此变弱,骨头变软,人也容易得佝偻病。缺钾或缺钠等电解质,肌肉就会软弱无力,永远也别指望有“擎天之力” 。磷为大脑和神经提供营养,缺磷,人的整个机体都会受到伤害——大脑和神经将发育不全,整个人精力不济。

就好像发育中的孩子的饮食必须足够丰富,才能使孩子变得强壮、漂亮、健康一样,成人也需要多种精神食粮来滋养其头脑,使头脑变得强壮、活跃、健康。

我国资源丰富,从而导致整个国家对财富的渴望极其强烈,但是也正因如此,我们也面临着一种危险,即过度专注于物质财富,却牺牲了其他更高级、更精致的财富。

我们仅仅锻炼体力和智力是不够的。倘若审美能力,亦即欣赏大自然和艺术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能力得不到培养,生活就会像一个国家没有了鲜花和鸟语一样,没有了芬芳的气味和甜美的声音,没有了色彩和音乐。强壮也许依旧,但是缺少了那种优雅,那种对其力量进行装饰使之动人的优雅。

造物主并没有用可爱的事物覆盖整个世界,也没有让世界充满音乐,更没有无偿地把大地和海洋之美送到每个人手上。世界之所以充满美丽的事物,全都是因为人。

你若是个男子汉,就不会满足于在自己性格这片丛林中仅仅清理出一小块田地,而让其余部分都荒芜着。对商品的追求,对各种物质的追求,只占我们生活的一小部分,而且常常是自私粗俗的那部分。

若不能欣赏美,面对一幅杰作或落日而不会战栗,面对大自然的美丽而无动于衷,这样的人格是有缺陷的。

野蛮人不懂得欣赏美。他们对装饰情有独钟,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们拥有审美能力。他们只不过是在服从动物的本能和激情。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的野心也随之增大,欲求加倍,并且展现出越来越高的能力,直到我们在文明的最高表现形式中发现对美的渴求和热爱得到了高度发展。无论是在人身上,还是在家庭和其他环境中,我们都能发现这种渴求和热爱。

哈佛大学教授查尔斯·艾略特·诺顿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说过,美在培养人类最优秀的品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人类文明可以用它创造的建筑、雕塑和绘画来衡量。

爱美之心对人的性格有着润物无声的影响,这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儿童的成长环境倘若充满了铜臭,缺少美,误导孩子认为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挣钱、买房子,而不是让自己更具男子气概、更有贵气、更甜更美,那么对这个孩子来说,这就是最不幸的事。

在头脑处在可塑阶段,任何影响,无论好坏都会使之改变的时候,通过虚假的训练,使年轻人从上帝安排的轨道上脱离,让他远离精神中心,奔向物质目标,这是多么残忍的事啊!

儿童应该尽可能在美、艺术和自然中成长。任何能够吸引他们注意美丽事物的机会都不容错过。只有这样,他们的生活才会变得丰富,而这份财富是他们在随后的岁月中,无论用多少金钱也买不来的。

倘若我们从小就能培养自己的艺术天赋,养成更纯洁的品位,锻炼更细腻的情感,培育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那将会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与培养欣赏美的品位相比,再没有更好的投资了!这是因为,这样做可以给我们的一生带来彩虹的颜色和无尽的欢乐。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快乐,而且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

美能使人变得高尚典雅,其中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芝加哥的一位女老师。她为学生在学校里设立了一个“美之角”。彩色玻璃窗户,沙发前铺着东方风情的地毯,几张漂亮的照片,几幅精美的油画,其中包括一幅《西斯廷圣母》的复制品,再加上其他几件小玩意儿,通过精心布置,这里就构成了“美之角”。在这个小角落里,孩子们感到其乐无穷,尤其是彩色玻璃窗,其色彩让他们开心之至。他们每日与之相伴,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行为举止就受到了这些美好物品的影响,变得更温柔,更优雅,更体贴,更会为他人着想。其中有个男孩原本“无恶不作”,在设立“美之角”之前,可以说是屡教不改,而在之后,其变化之快之大,连那位女老师都感到吃惊。有一天,女老师问男孩究竟是什么让他变得这么好了,男孩指着《西斯廷圣母》说道:“在圣母面前,谁敢做坏事?”

个性主要是通过眼和耳培养的。鸟鸣啾啾,虫鸣唧唧,溪水潺潺,风在树梢吟唱,鲜花和草地吐露芬芳,大地与天空、海洋与森林以及高山与丘陵展现出无穷色彩,这一切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他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如果你不能通过眼和耳把美摄入生活,刺激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你的个性将变得干涩,毫无吸引力。

人生中,欣赏美的能力是其他任何能力都无法替代的。这种能力是人与创造一切美的造物主之间的联系。我们只有沉浸在宇宙的恢宏、壮丽和完美中时,精神才最接近上帝。也只有在那个时刻,我们似乎才能真正领略主的造物过程。

我们不妨尝试一下将美摄入生活之中,每天只需要一点点,然后你就会见证奇迹的发生。美会开阔你的眼界,点亮你的世界观,而金钱和虚名是永远也做不到这一点的。尝试着让你的精神食粮变得丰富,就像你的身体所需要的营养那样,你将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哪怕你强壮如牛,可以一刻不停地工作,你的大脑也需要休息一下。休假不仅是健康的需要,对培养性格来说,休假也同样重要。假如一成不变的精神食粮让你感到厌烦,假如你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样的事,你的人生总有一天会变得不幸。

展现审美能力是我们获得成功和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提升我们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约翰·罗斯金 对美的热爱使得他的一生充满魅力和高贵,这种魅力和高贵甚至无法用语言形容。他对美的热爱让他看上去高端大气。这种热爱在对他施展魔咒的同时,也使他得到纯洁和提升。他一生中对大自然和艺术中的美孜孜以求,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神圣阐释,正是这些赋予了其人生之作以热情、真诚和神圣。

美是上帝的品质,因此与美相伴就相当于亲近上帝。“我们越是发现美无处不在,在自然中,在生活中,在成人和儿童身上,在工作和休息中,在内心和外部世界中,越容易看见上帝(善)。”

在百合花和玫瑰的背后,在风景的背后,在令我们迷醉的一切美的事物的背后,都有那位伟大的热爱一切美丽事物的人,都有那个伟大的美之原则。天上闪烁的每一颗星,每一朵花,都告诉我们到其背后一探美之源泉,把我们指引向那个创造一切美好事物的造物主。

对美的热爱在均衡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几乎觉察不到美丽的人和物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对他们也许已经司空见惯,因而熟视无睹,然而每一幅精美的画作,每一轮美丽的落日,每一处漂亮的景致,每一张标致的脸庞,每一个动人的图案,每一朵漂亮的鲜花,无论是哪一种美,只要我们遇到了,都会使我们变得更加高贵、优雅、大气。

让内心和大脑对美做出反应,其中包含着一切。它令人精神一振,是能量回收器和生命提供者,也是健康促进者。

美国人的生活往往会泯灭那种更细腻的情感,往往不鼓励美丽和优雅的培养。我们的生活过于物质,总是低估对美好事物的培养。后者在别的国家要发达得多,因为那里信仰的不是美元。

如果我们继续把精力都投入赚钱中去,而让社交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其他一切与高雅有关的能力都处于休眠状态,我们就别指望能拥有健康均衡的生活。能力只有使用了,才会增长,脑细胞只有锻炼了,才会活跃,否则就会萎缩退化。倘若人身上更高雅的本性以及大脑中更高尚的品质发育不全,而大脑中近乎野蛮的粗俗本性却过于发达,人就会受到惩罚,身上多出几分兽性,对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无法欣赏。

在生活中,我们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能带来利益的东西中,而让美好的事物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对一切造物中上帝的手笔几乎不屑一顾,这一切难道不可惜?不可耻?甚至近乎犯罪?

“你脑中有什么样的愿景,你心中有什么样的理想,你就会打造什么样的人生,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造就一个人的是大脑和理想,而不是物质。

培养审美能力和培养我们称之为智力的玩意儿,同等重要。有一天,我们的后代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会受到教育,要把美看作最珍贵的礼物,必须善加保管,务必不使其丧失纯洁、甜美和洁净,必须把它视为教育的一种神圣的工具。

相对于修身养性,培养对真善美的兴趣,培养那些在追逐财富之人身上已经被摧毁或扼杀的品质,就回报而言,其他任何投资都比不上。

在我们中间,可以找出上千个例子来证明,上帝在造人时,是要我们膜拜美,膜拜甜蜜,膜拜可爱,膜拜绝妙的思想,而不是膜拜那些俗物。

培养我们身上最优秀、最真实、最美丽的品质,这样我们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就能够从一切事物中萃取出甜蜜来,这样做所获取到的回报是其他任何事都无可比拟的。

我们所到之处,都会有上千种事物,可以把我们身上最美妙的东西牵引出来。每一次落日,每一片风景,每一座山峦,每一棵树,都有神秘的魔力和魅力在等待着我们。每一块草地或麦田,每一棵草或每一束花,在训练有素的眼中,都有天使也抵挡不住的美。同样,在训练有素的耳中,森林和田野自有其和谐,潺潺溪水自有其旋律,大自然的一切歌声自有其不足为外人道的乐趣。

无论我们怎么去度假,我们都应当做到不让金钱扼杀我们内心最美好、最高贵的东西,相反,我们应当抓住一切机会,把美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你对美好的事物有多么热爱,你获得魅力、养成优雅的机会就有多大。思想之美和理想之美通过表情和举止外显出来。如果你爱美,你将会成为某种艺术家。你也许是做室内装饰的,甚至是做贸易的,但无论你干什么行当,只要你爱美,美就会净化你的品位,提升和丰富你的生活,让你成为真正的艺术家,而不是“水货艺术家”。

和从前相比,美在将来的文明生活中,无疑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今,美在各地正变得商业化。我们面临的麻烦是: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物质的诱惑已经大到我们只见利益,不见更加高贵之人。我们的个性畸形发展,更多地展现出贪婪之类的兽性。我们大多数人还寄居在生活的地下室,偶或有某个人爬上来,看一眼美丽的生活,看一眼那真正值得一过的生活!

美通过甜蜜与光明表现自己,因此在疏解心灵饥渴方面,世上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与之相比。

一位老游客曾讲述一个故事,有一次去西部,他坐在一位老太太身旁。老太太时不时地把身子探出窗子,(在他的猜想中)从瓶子里撒出一些盐粒。等瓶子空了,她就从包中取出盐把瓶子装满。

曾听他讲述此事的一位朋友告诉这位老游客,说自己认识那位老太太。那位老太太爱花如命,把“劝君沿路把花栽,再次经过路不同”这句话奉为圭臬。他说这位老太太所到之处,因为一路走,一路撒下种子,铁路沿途都变得更加漂亮了。因为这位老太太热爱美好的事物,因为她随处播撒美丽,很多道路因此得到了美化,变得清新宜人。

倘若在人生中,我们能够养成对美好事物的热爱,随处播撒美的种子,地球将变成怎样一个天堂般的存在!

去乡间度假,那是一个多好的机会呀!在那里,我们可以将美融入生活,可以培养审美能力。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的审美能力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都处在休眠状态。于是乎对某些人来说,下乡仿佛步入了上帝的画廊,那里充满魔力和美丽。无论山川河流,还是草原田地,他们都会发现无法用金钱来购买的财富,发现连天使也会为之着迷的美丽。这样的美丽和辉煌是买不到的;只有那些看得见、懂得欣赏的人,那些能够读懂它们传递的信息并与之亲近的人,才能得到它们。

你曾感受过大自然中美的神奇力量吗?如果没有的话,你就错过了人生的一种至乐。我曾经穿越过约塞米蒂峡谷 。在崎岖的山路上坐马车行驶了100多英里(1英里约1.6千米)之后,我已经精疲力竭,最后10英里我似乎再也撑不下去了。不过从山顶上往下看,随着太阳从云缝中钻出,我有幸一睹著名的约塞米蒂瀑布和四周的山景,一幅罕见的美丽图画展现在眼前,我顿时觉得神清气爽,疲惫顿消。我的整个灵魂都在战栗,感觉一种崇高壮丽仿佛插上了翅膀,扑面而来。那种美丽和恢宏我从未见识过,我也永远不会忘记。我感觉精神得到了升华,喜极而泣。

直面大自然的美丽,谁都不会怀疑造物主有意让人也同样美丽,因为人是造物主仿照自己的模样创造出来的。

性格之迷人,举止之魅力,表达之优雅,神一样的姿态,这些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然而有些人的外表和举止是多么丑陋粗俗啊!对相貌,我们谁都不能毫不在乎。

不过倘若我们想要美化外表,就必须首先美化内心,这是因为每一个思想、每一个动作,都会在我们的脸上留下细微的痕迹,让我们变丑或变美。不和谐、破坏性的思想态度会让最美丽的脸庞变得扭曲。

莎士比亚 说过:“上帝给了你一张脸,你却用另一张脸示人。” 思想可以随心所欲地让人变美或变丑。

最美的人必须有一副好脾气。很多相貌平平的人因为脾气好而美丽。脾气坏、爱嫉妒,一张再美的脸也会被毁掉。毕竟可爱的性格所造就的美才是无敌之美。任何化妆品、按摩或者药物,都无法去除嫉妒、自私、焦虑、犹疑的纹路,因为嫉妒等都是错误的思想习惯造成的。

美由内而生。倘若能够养成优雅的思维习惯,那么不仅他的语言表达会很艺术、很美丽,他的身体也会很漂亮。的确,他身上会有一种优雅和美丽,更甚于他身体之美。

我们都曾见过一些相貌平平的女性,她们因为个性的魅力,而让我们觉得她们有种脱俗的美。她们通过身体所展现的内在美让人对她们一见倾心。最平凡的身体所表达出的优秀精神令身体散发出无穷魅力。

有人谈到范妮·肯布尔 时曾说过:“尽管她长得矮小粗壮,还有一张红脸,但她身上积聚了众多优秀品质。我从未见过有哪一位女性具有如此迷人的个性。任何美貌和她在一起,都会黯然失色。”

安都昂·比埃尔·贝利耶 曾说过:“世上无丑女,只有不知道如何让自己变美的女人。”

至高无上的美远不止面容和形体的规则而已,而且这种美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人人可得。即使面容丑陋,只要时刻想念着美,就一定能够使自己变美。注意,是心灵之美,而非外表之美,而且这种心灵之美是通过培养善心以及无私和奉献精神获得的。

真正的个人之美的基础在于举止友善,乐于助人,并且愿意随处播撒灿烂阳光和乐观精神。它洋溢在脸上,因而美丽。渴望并努力让自己的性格变美,就一定会让生活变得美好,而且外表只不过是内心的外现,所以面容和举止作为习惯思维和主导动机在身体上的表现,必然随其思想,变得甜美动人。只要你时刻念想着美和爱,那么你所到之处,都会给人留下甜美和谐的印象,谁也不会留意你的丑陋和残缺。

有些女孩子总是哀叹自己的不幸,觉得自己长相平平,时间一久,往往会夸大自己的丑陋。她们将自己的面容缺陷夸大了一倍以上,事实上,要不是因为她们自己太敏感、太在意,别人也许压根儿就不会注意。倘若她们不那么敏感,表现得自然一些,只要坚持不懈,她们完全可以通过活泼的思想、甜美的举止、过人的智力、乐于助人的精神,弥补其面容在优雅和美丽方面的不足。

我们欣赏漂亮的面孔、美丽的身材,但是我们大爱因为心灵美丽而光芒四射的脸庞。我们之所以大爱,是因为它让我们想到了完美的人,想到了造物主用来作为模特的理想之人。

我们热爱和崇拜我们的挚友,不是因为他们的外表,而是因为我们之间的友谊。无瑕之美在人世间是不存在的。这种理想之美、可能之美通过人或物展现出来,给我们带来快乐。

每个人都应当尽可能地让自己变美丽、变动人、变完善。想要获得完美,并不存在任何虚荣。

只爱外表之美必然会错失爱美的最深刻的含义。形状之美,色彩之美,光影之美,声音之美,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美丽,然而扭曲的心灵却看不到这无限之美。是内在的精神,理想的心灵,使世界万物变得美丽,使我们受到鼓励和提升。

我们热爱美丽的外表,因为我们都渴望完美。我们禁不住对那些接近我们理想的人和物心存敬意。

不过美好的性格可以让最平凡的环境充满美和诗意,让阳光照进最黑暗的房间,让最恶劣的环境变得美丽和雅致。

倘若没有那些伟人将人生的神圣加以具象,没有他们将生活的诗性、音乐、和谐与美丽逗引出来,加以强调,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

倘若没有那些美的创造者,没有那些激励者,没有那些将每一处地方上、每一种环境中、每一个条件下最美好、最动人的事物发掘出来,我们的生活将会多么污浊,多么平凡!

任何才艺、任何个性、任何思想品德,都没办法像欣赏美那样,给人以同样的快乐,让我们感到同样的幸福。在我们的童年,有多少人曾因为培养了审美能力而得到了拯救,免予犯错,甚至犯罪!对真正美丽事物的喜爱可以将儿童拯救出来,使他们的性格不至于变得粗俗野蛮。爱美使得他们能够抵挡很多种诱惑。

很多做父母的在培养子女爱美、欣赏美的能力方面,做得不够。他们没有意识到,在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少年时期,家里的一切,包括墙上挂的画和贴的纸,都会影响儿童性格的成长。他们应当利用一切机会,让子女观赏精美的艺术作品,聆听优美的音乐;他们应当养成习惯,经常给子女读一些高雅的诗或名家的一些激励人的片段,也可以让子女自己阅读,这样子女的头脑中就会有美的概念,他们的心灵就会打开,让包围着我们的主的思想和爱流入。我们少年时受到的影响将影响我们一生的性格、成功以及幸福。

每个人一生下来,对美都是有反应的,但是这种天生的对美的喜爱需要通过眼睛加以滋养,在大脑中也必须加以培养,否则就会死亡。不论出身如何,儿童对美的渴望都同样强烈。“穷人身体的饥饿,其胃的渴望,”雅各布·里斯 曾说过,“和审美饥饿相比,和对美的渴望相比,其难挨程度甚至不及后者的一半,也不像后者那样难以满足。”

里斯先生家住长岛。他常常从家中摘一些花,带给纽约市桑树街的“穷人”。“我的花永远也到不了桑树街,”他说道,“从渡船下来,还没走过半个街区,我就会被一群孩子围住。他们大声尖叫,非让我给他们每人一朵花,否则就不让我走。他们一拿到花,就跑去把花藏起来,小心呵护,不让别人欣赏。他们围上来时,都会带着婴儿过来,这样婴儿也能分得一朵。这些婴儿有的肥硕,有的瘦小,但是一看到金色的花朵,眼睛都一下子变得又圆又大。他们从没看见过这样的事物。而且婴儿年龄越小,越穷,越会流露出渴望的表情。我的花就这样送走了。谁能拒绝得了这样的婴儿?

“我那一刻才明白,有一种饥饿和身体的饥饿及对成名的渴求相比,要严重得多,对此,我从前只是约略知道一点。所有儿童都爱美,都喜欢美好的东西。爱美是他们的神圣天性,自有其存在的道理!爱美是他们的理想。当他们呼喊着索要鲜花时,他们实际上是用他们所能使用的唯一方式向我们诉说:假如我们让贫民窟扼杀了他们的理想,我们实际上是在扼杀我们几乎一无所知的东西。贫民窟是肮脏丑陋的,那里被踩得结实的土壤本来是可以用来种植鲜花的。人可以长得高高大大,但是缺少灵魂;这样的人作为公民,作为母亲,对国家毫无贡献。他们的一生所留下的不过是贫民窟的一摊黑色的污迹。

“近年来,我们入侵贫民窟,在那里造房子,教会那里的妈妈们如何打扮自己。我们把儿童都送入幼儿园,在学校里选过图画。我们建造漂亮的新学校和公共建筑,在原先只有黑暗和污秽的地方,让阳光可以照射进来,并且种植花草,让人们可以听到鸟鸣。我们教会儿童跳舞,教会他们自娱自乐。哎呀,还有那必不可少的大扫除以及清偿债务——这里的人们把明天都给抵押了,其沉重的债务是其他社会,甚至这个国家,都无法忍受的。我们如今所做的不过是在偿还因为我们的疏忽而造成的债务而已;与此相比,我们不可能做得更好了。”

你知道吗?纽约的贫民窟里住着很多穷孩子,这些孩子也许会走进你家的客厅,从客厅里丰富的画布上和昂贵的装饰中,带走对美的憧憬。你也许从未在他们身上看到这样的憧憬,因为你的审美能力、你的敏感多情,都因为自私地追逐钱财而被扼杀。

这个世界充满了美好的事物,但是多数人缺乏训练,对它们视而不见。我们看不到周围的美,因为我们的眼睛未曾受到过训练,不知道怎么去发现美,我们的审美能力未得到开发。我们就像站在大画家威廉·特纳 身旁的那位女士一样,站在他的一幅杰作前,惊奇地叫了起来:“天哪!特纳先生,我在大自然中从未见过你画中的那些东西!”

“您难道不希望自己能看到吗,夫人?”他回答说。

请想一想,在我们疯狂自私地追逐钱财时,我们把多么稀罕的礼遇摒弃在生活之外了!你难道不希望自己也能够发现特纳在风景中、罗斯金在日落中看到的那些奇迹?你难道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多一点美,而不是因为追逐那些俗物,而让自己也变得粗俗,让自己的审美能力被遮蔽,让自己更加细腻的本能枯萎?让自己野蛮的一面得到发展,以便为了多挣几美元而肆无忌惮,以便为了从别人那里抢来点东西?

凡是受到教育,能够感受到美的人,都是幸运的。这样的人拥有一份任何人都夺不走的财产。这份财产却又人人都可以获得,只要我们从小开始培养让自己更加精致的品质。 3rxdVDOWMu98Tg6Hwc27I0GeRgAS8FFvBNtzcWOTiNL5rIpWQCsVw0tOQY5IKjF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