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很有现实感的荀韩

在先秦哲学家里,孔子和孟子同属于儒家,因此号称“孔孟”;老子和庄子同属于道家,因此号称“老庄”。他们的合称,缘于同属一个学派。至于荀子和韩非子,一个属于儒家,一个属于法家,为什么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合称为“荀韩”呢?

理由有三:

一、韩非子曾拜荀子为师,受过荀子的教导。韩非子的有些观念,的确受到荀子的影响。

二、他们都重视国家体制的建构,两人的主张都带有浓厚的政治哲学的意味。

三、他们常被后世的人骂,被骂的时候,名字也总是挨在一起。

最后这一点并不是开玩笑的。自古以来,荀韩这两位哲学家,尤其是韩非子,一直被后代文人抨击。要是把那些吐向他们的口水收集起来,大概够我们装满一座游泳池了!

荀子之所以遭受抨击,主要是因为他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会朝恶的方向发展,必须用礼义和法制加以引导、教化。这种观点和孟子的“性善论”大相径庭,不受大多数儒家门徒的欢迎。直到今天,仍有不少儒家门徒不把荀子当作“自己人”,甚至把他“逐出家门”,推向法家。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同样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上,但韩非子比荀子更“激进”,他只要法治,不要礼治。荀子只是提出了“性恶论”就被骂,韩非子的“治国得靠法律,不靠道德”的主张,在古代社会中遭到了什么样的批评,可想而知。

当然,治国也不是只靠法治,还得搭配势治和术治,这就构成了韩非子“法、势、术”三足鼎立的哲学体系。势就是威势,术就是权术,韩非子认为这两样东西都是君主专有的,这个说法挺合统治者的胃口。事实上,历代帝王之所以喜爱韩非子的学说——不管是光明正大地爱,还是偷偷摸摸地爱——就是因为势和术比法更有效。

平心而论,荀子和韩非子的学说并不完美,自有应该检讨的地方,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其实,只要进入他们的思想体系,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很多想法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千万不能因为他们的主张跟别人的不一样,就否定他们。

在我看来,荀韩比先秦其他哲学家更现实。

他们很少谈形而上的东西。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近似于现代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种超前的说法,在先秦哲学里绝无仅有。

他们都认同“进步的历史观”,不把治国的希望寄托在遥远的“先王之道”上,宁可以当代的君主作为效法的对象。

他们所拟定的治国方案,都着眼于如何解决现世的纷乱,只不过荀子在法治之外仍注重道德的教化作用,而韩非子则推举“法、势、术”。

如果以“现实感”作为入口来探索荀子和韩非子的思想,我想,应该更有助于我们掌握他们学说的精髓。

为撰写这本书,我参考了一些学者的著作,相关书目附在本书末尾。为表示敬意和谢意,这里谨列出大名:王邦雄、陈来、张素贞、张觉、邵增桦、廖名春、郭志坤、陈雪良、王忠林、李贤中、周炽成、曾暐杰、姜英来……其中,我受王邦雄和曾暐杰两位教授的启发甚多。

曾教授从“经济人”的角度来论述荀子“性恶论”的诞生,为荀子在儒学中重新定位,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王教授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位学者,他对韩非子学说的分析一如他对其他先秦诸子的分析,体大思精,尤其能洞察韩非子的不足。

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尝试以浅显而有趣的方式,将我所掌握的、有关中国哲学的最好或最新的观点介绍给年轻朋友。我所盼望的不外是少年从一开始接触中国哲学的时候,就能打好扎实的基础,以便他们日后深入探索。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野!这话是老话,却很实在。

这套“少年读中国哲学”从2017年5月开始撰稿,直到2020年5月才告完成。三年光阴,一晃而过,其中甘苦值得回味!最后感谢出版社编辑们和画家为这套书所付出的辛劳。

张嘉骅 vsN8VVxgDPLagBkqx6v9yu54Cre1n4cj6WnF1tz7bQjUtuqD8run6cx5KiC4xHU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