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向孟子学生命的担当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孟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甚至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

大凡接触过这部经典的人,都能感受到孟子的辩才无碍。他是那种即使在国君面前也能把国君的话“用嘴打回去”的辩论家,由此可以想见,他对待当时与儒家旨趣不合的其他学派,会是什么样的姿态。

在孟子身上流露的是一种“刚性气质”,正如他说过自己“善养浩然之气”,又以“至大至刚”来定义这种气。

其实,“刚”这个字在《孟子》里只出现了这么一次。但是我读《孟子》,经常能读到许多无形的“刚”——它们从书里不时跳到我的眼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孟子谈大丈夫,用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解释。在我看来,三个“不能”便合成了一个“刚”。

这种刚是坚毅、坚韧和坚强,却非坚硬。孟子毕生走在由德性铺就的大道之上,昂首阔步,却不是那种撞到南墙还不知道回头的人。孟子强调做人做事都要通权达变,否则,若嫂嫂掉进水里,一个人还固守“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就不敢伸手去救人了。

再深入地探讨,我们还能发现有趣的一点:孟子这种流露出“刚性气质”的哲学思想,核心居然相当“柔软”,特别是其“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说法,可让人感受到一份强烈的悲悯。

“不忍人之心”的“不忍”,是指不忍别人受伤害,当然也意味着不去伤害别人。个人修身需要有这种认知,治理国家也需要了解这点。这是“将心比心”的结果,体现的是“推己及人”的“恕道”,也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发展。对孔子学说体会很深的孟子,就曾说过:“努力实践恕道,是求取仁德最近的一条路。”

孟子的哲学思想有刚又有柔,可说是“刚柔并济”,对人的启发很大。我们的人生要是能及早接受这样的思想洗礼,那该有多好!

本书撰写的目的,就是想带年轻朋友好好理解一下孟子的思想。计划启动之初,我问自己:借由这本书,少年能从孟子那儿学到什么?这么一思索,这本书的主题也就清晰地浮现出来——我想让孩子向孟子学习生命的担当。

这个主题相当契合孟子一生的所思、所言和所为。孟子是一个非常有担当的人,也鼓励人们要有担当。在他看来,所有的道德问题都只是“做不做”的问题,而不是“能不能”的问题。在时运差的时候,一个人要修炼品德,“穷则独善其身”,让自己趋于完善;在时运好的时候,一个人更要发扬品德的影响力,“达则兼善天下”,让大家一起完善。

生命的担当不只体现于“刚”,也体现于“柔”。但是要学会刚强,得先学会柔软。

在孟子的思想体系里,“性善说”和“心之四端说”是最“柔软”的部分,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再经由“三辨之学”(人禽之辨、义利之辨、王霸之辨)延伸到“浩然之气”和“仁政思想”等议题。这样的结构安排,也大致符合一般中国哲学史在介绍孟子学说时的顺序。

谈生命,无法离开生活。我写作这本书时,一如写作孔子的那本,非常在意所谈的内容是否贴近当今少年的生活,因此也会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请大家来思考。例如:“当学生的能不能在校园里和同学做买卖?”由于这个问题有个细节需要处理,我甚至请好朋友代我去询问外国人:犹太人是不是从孩子小时候起就教他们做生意?

为了写这本书,我也参考了很多相关的著作,越参考就越纳闷,因为在许多关键问题上,很多学者的说法都不一样。这时候我所面对的问题,就不是应该参考谁的说法,而是搞清楚自己对孟子学说的真正体会。

尽管在研究过程中常有疑虑,我在这本书中还是援用了许多学者的观点,并将之转化为年轻朋友能理解的说法。他们是劳思光、牟宗三、杨伯峻、傅佩荣、杨泽波和李明辉等著名学者。值得一提的是,傅佩荣教授主张将“人性本善”改为“人性向善”,这对本书写作思路的确定具有定调的作用。

感谢出版社和绘者为此书所做的努力。也感谢史敬朴老师和明哲、学敏两位同学。没有他们在每个周末的聚会,我们也听不到这八堂深入浅出又生动活泼的“孟子哲学课”。

张嘉骅 41nNurcWZOiwVW1u7jXRCVjrybtLab0yWDygg3kASQ74q0HMPeXTYQfQXHHJhzH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