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摩顶放踵,为救世的理想而奔走

墨子为了救世的理想而奔走,四处宣扬“先王之道”和“圣人之言”,企图说服的对象上到“王公大人”,下到“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是统治阶层;匹夫徒步之士是百姓和士人,他们没车坐,日常行动只能靠两条腿。墨子宣称,只要王公大人采用他的话,国家就能得到治理;只要匹夫徒步之士采用他的话,品行就能得到修养。

墨子的辛劳,世人都看得到,因此就算抨击墨子最厉害的孟子,在描述墨子时,也不能不客观地说一句:“墨子主张兼爱,摩顶放踵,只要对天下有利的,他都会去做。”

这里的“摩顶放踵”,意思是说把头顶磨秃了,把脚后跟磨伤了,比喻一个人不辞辛苦、舍己为人。但是,大家会不会觉得奇怪,一个人走路归走路,怎么会把头顶磨秃呢?

明哲说:“这个我知道,一定是墨子一边走路,一边用手摸头,思考怎么拯救世界,摸着摸着,就把头摸秃了。幸好他摸的是头,要是摸的是自己的鼻子,那鼻梁可就塌了。”

明哲的解释,让史老师和学敏都笑起来。

学敏对明哲说:“我看墨子的鼻梁还没塌,你的道理可先歪了!”

明哲说的,的确是个歪理。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墨子在走路时把包袱或行李顶在头上,久而久之,他的头顶就被磨秃了。《孟子》里有句话,“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描述的便是这种情形。颁白者即斑白者,指发须花白的老人。负,是指背着重物。戴,是指头上顶着东西。

大家有没有看过有关印度的一些图片?上古的中国人,也像现代的印度人一样习惯把东西顶在头上赶路。

明哲笑说:“哈哈,难怪有人说墨子是古印度人了!”

学敏也笑着说:“我知道非洲人也顶着东西走路,按照这种逻辑,难不成也可以说墨子是非洲人?”

史老师呵呵一笑,说:“大家别扯了,快回到正题来吧!”

墨子来自民间的劳动阶层。他认为自古以来,民间存在着三大祸患:一是饿肚子的人没食物吃,二是寒冷的人没衣服穿,三是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古时候的夏禹、商汤和周代文武两王,在政治上都是务必让饿肚子的人有食物吃,让寒冷的人有衣服穿,让劳苦的人得到休息的。如此一来,乱世才得到整治。当这些切身的问题都还没解决,统治者就不能叫百姓去撞钟击鼓、吹笙歌唱,更不能驱使人民奔赴战场。

墨家反对侵略战争,不是只靠嘴巴讲讲,而是亲力亲为。

为了挽救被侵略的弱国,墨家形成了一套完备的防御术。墨子和门徒在路上急急奔走,有时候就是为了去帮人家守城。各国的国君也许认为墨家的学说太高调,不容易让人接受,但他们依旧善待墨家的徒众,就是希望自己的国家危急之时,墨家会伸出援手。

电影《墨攻》是电影史上少数以墨家为题材的一部电影,十分难得。

在那个恃强凌弱的年代里,墨家门徒革离挺身而出,运用杰出的防御术,把遭到赵国大军攻击的梁城从危难中拯救出来。革离赢得梁城居民的拥戴,却因为收服了民心,引起梁王的猜忌,差点儿丧命于梁王的手下。

墨家的一片赤诚,终究敌不过他人尔虞我诈的私心。我们不妨把这段剧情看成墨家命运发展的一个隐喻。

墨家学说曾经盛极一时,但最终还是陨落了。战国末期,烽火连绵更胜以前。“兼”字还在各国流行着,不过已换成“兼并”的“兼”,而不是“兼爱”的“兼”。 pVOnqXuIO2qv5/9b+yZOwqTwY5tm98NloUrLEXvi+hrs1+ccaqkbQ19RinbpCbU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