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哲学、神话和宗教

“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哲学就是追求智慧的学问。中国很早就有哲学,只不过“哲学”一词是晚清的时候从日本汉字借过来的。

谈哲学,免不了得连带谈谈神话和宗教,因为这三者有时候会混杂在一起。大家都知道神话吧?

盘古开天辟地

根据《三五历纪》等书记载,现今的世界是由盘古创造的。

远古时代,整个宇宙混沌得像个大鸡蛋,盘古在其中睡了一万八千年。某天,混沌的大鸡蛋破裂开来,其中清洁的气上升变成天,污浊的气下沉变成地。从此,世界分出了天和地。

于是盘古手托天,脚踏地,并随着天、地每日的增长,长成挺立于天地之间、身长九万里的巨人。

支撑天地一万八千年之后,盘古倒下了,他的双眼化成日月、毛发变成草木、四肢形成高山、血液变成江河……从混沌化育而出的盘古,就这样开辟了天地。

女娲造人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尽管世界已有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和虫鱼鸟兽,却尚无人类出现。

女娲,是上古神话中人身蛇尾的创世女神。传说中,她在盘古开辟出的天地间游历,一时百无聊赖,无意间看见自己水中的倒影,便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捏出人形,从而创造出人类。

但单凭她自己一个一个捏,速度太慢,女娲为了充实人类一族,想到用泥鞭挥出泥点,让这些泥点也变成跟自己所捏的一模一样的人类。

为了能让人类长久存在,女娲又将其分出性别,让男女配对结合后自可繁衍出后代,于是有了遍布世界的人类。

学敏说:“我知道。我小时候读过很多神话。大多数是在讲各种神的故事。比如希腊神话里有奥林匹亚诸神的故事,中国神话里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的故事。”

“很好。”史老师问,“那你相信那些故事是真的吗?”

学敏摇头说:“我不信。”

“是的,现在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那些神话是真的,但古人认为神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十分崇拜神,认为神具有超凡的能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活,掌控人类的命运,这就是最原始的宗教了。”

其实,神话和宗教也是基于好奇和思考而产生的,但它们的思考方式与哲学不一样。例如思考“世界是怎么形成的”

这个问题,早期的哲学家会认为世界是由水、气、火、土等元素构成的,而在神话和宗教学视野内,水有水神,火有火神,各种东西都存在灵魂,这就是所谓的泛灵论。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神话和宗教的思考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哲学,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让哲学产生了“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对立。

孔子就是一个有神论者。在那个普遍相信世上有鬼神的时代,孔子很难摆脱这种影响。不过孔子对鬼神的态度值得我们欣赏,那就是:“敬鬼神而远之。”也就是说,要尊敬鬼神,但是离他们远一点。孔子说,这就是“知”。这个“知”便是智慧的“智”,尤其是指从政的智慧。

我们说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又提到哲学和神话、宗教的关系,孔子以“敬鬼神而远之”为“智”的说法,对我们在这里所探讨的话题很有启发性。孔子看待鬼神的方式是“存而不论”,也就是先不否认它,但把它存放在那里,暂时不去讨论。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对孔子来说,还有比鬼神的世界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探索,那就是人的世界。

孔子的学生子路(也叫作季路或仲由),有一次问孔子怎么服侍鬼神。

孔子回答:“对于活人都还不知道怎么服侍,怎么去服侍死人?”

子路又问:“死后是怎么一回事?”

孔子没好气儿地答道:“生的道理都还不晓得,干吗去了解死后的事情?”

孔子在这里的态度非常明确,把人的位置摆在鬼神的前面,重视此生尤甚于彼世。这种立场,他坚持了一辈子。可以说,探索人、了解人、完成人,是孔子一生追求的目标。 +ox7zhQKDWocRBFe7d/7qwEcDbrA7FXcDyEci9LCU8FvnOR+DZlxdwlzCNS2rA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