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孔子为什么提出儒家学说?

剥掉孔子身上所罩的神衣圣袍后,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其实就是个平常人,是个真实的人。但我们不能不说,孔子在精神上是个贵族。他对道德和生活意义的要求,绝对超过凡夫俗子。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只不过到了他曾祖这一代,已经从宋国搬到鲁国,并且从贵族沦为士族。孔子的父亲是鲁国一个小小的大夫,但在孔子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到了孔子这一代,只能自食其力。

宋国是殷商的遗民所建,孔子以他体内流着殷人的血液而自豪。

夏、商、周号称三代。尽管文献残缺到连禹和汤的后代子孙都不清楚自己祖先的事,孔子还是能讲夏、商两代的礼制。 不过说起文化上的态度,孔子明显表现出对周朝典章制度的倾心。

孔子解释了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文化选择:“周朝借鉴了夏、商两代而形成它的礼制,文采是多么美盛,所以我遵从了它。”

大家都知道,周王朝成立后不久,周公制礼作乐。礼的精神在于恭敬,乐的精神在于和谐。所谓的礼乐,作为一种象征,指的就是典章制度——什么事需要什么人来做,以及该怎么做,周公都规定得清清楚楚的。这套典章制度在周王朝建立直至兴盛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周公的贡献很大。正因为周公的表现棒极了,孔子才成为他的头号粉丝。

那么为什么孔子会被认为是儒家创始人呢?

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儒家出自“司徒之官”。担任这一职务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部长或文化部部长,专门帮助国君顺应阴阳的变化,对人民进行教化。这种说法流传了近两千年,但可信度需要进一步求证。儒家的产生有其他因素。

殷商时就有“儒”的称呼,指的是那些熟悉各种礼仪的礼官。周朝取代商朝后,这批出身上等社会的人有很多都流落到民间。各地人家在进行婚礼、丧礼、冠礼和祭礼等各种礼仪活动时,都需要内行人来指导,这批人便以这个来当作职业。

儒家的产生和这样的历史发展有点儿渊源,但这不是全部的原因。

应该说,孔子是看到周公的那套典章制度在他的那个时代已经逐渐败坏,想从根本上拯救社会,才提出儒家学说的。周朝的典章制度是那样美盛,不该荒废,必须加以振兴。“儒”的本义和“礼”相关,很切合周公的精神。而孔子受到家庭背景的影响,从小熟悉各种礼仪,连小时候和其他小朋友玩“过家家”都要学大人祭祀的模样。谈礼,绝对难不倒他。

谈礼,也绝对有必要。孔子说过:“不学礼仪,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但仅凭一个“礼”字,能救得了群雄纷争、百病丛生的社会吗?

再说当时的礼乐,很多都徒具形式。一旦失去实质的内涵,再好的形式又有什么用?孔子曾提出这样的疑问:“礼啊礼啊,指的难道只是玉帛那些礼物吗?乐啊乐啊,指的难道只是钟鼓那些乐器吗?”

孔子说他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他开班授徒,也是在三十岁左右,向学生传授的,主要是怎么修养品德与如何从政。我猜想孔子从十五岁到三十岁的这段时间,一定都在深入思考礼是因为什么而产生的,也就是说,什么是比礼更进一步的东西。

这个东西会是什么样子呢?嗯,它具有唤醒人心的力量,甚至可作为世上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行为准则。这个东西必须是好使的,要它来,它就来,既不能离开人的世界,又不是那种虚幻缥缈的观念。

孔子大概就是这样走上他的哲学之路的。

孔子在这条路上找到一个字,那就是“仁”。

这个“仁”早就存在于华夏的文化里,本义是“爱人”。

这个“仁”意指许许多多的“两人之间的关系”都得好好处理才行,可以诠释的空间很大。

这个“仁”可以提升人的素养,不仅让大家的行为合乎礼,而且能让大家遵守其他道德规范,还可以在政治上施展抱负。

能够找到这个比“礼”更具有深刻内涵、更为根本的字,我猜想孔子的内心应该无比雀跃。天下,终于得救了!从此,这个“仁”成了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

下回,我们就要开始探讨孔子儒家思想中这个非常重要的核心。 nnSuCuKEG7PmQ0oHNJ8kviof/BXZcmplxHSoz3eqGtzyt0hp50JLGOr7VlbRGt7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