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道,永远都在却又变动不止

我们再来读读老子说的另一段话,看他是怎么解释道的:“有个东西浑然一体,在天地形成前就已经存在。这个东西寂静无声、空虚无形,独立长存而不衰竭,循环运行而不止息,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称它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作‘大’。”

这段话大家应该不会觉得陌生,因为它有大半内容重复了我们先前讲过的。

这段话中值得注意的是,道的存在由于不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才能“独立长存而不衰竭”,那么它又是怎么循环运行才能够永不止息的呢?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借助《老子》的第四十章。这一章有句话这么说:“反者道之动。”意思是:道的运动,表现在“反”。这个“反”具有两层意思,一是相反,二是返回。

先说第一点。老子认为万事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在生成之初必然都有一个相对的反面,例如“高”是相对“低”来说的,“难”是相对“易”来说的,类似的例子很多,不一一列举。

人们对于事物的价值判断,也会无可避免地流露出它的相对性,例如当我们提起“美”的时候,其实也假设了“丑”的存在;提起“善”的时候,其实也假设了“不善”的存在。

事物的发展具有这样一种规律,往往会从这一面走到相反的那一面,两者互相有所转化。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有些事,起初好好的,后来却出现不好的结果。

明哲点点头,说:“在我身上就曾发生过这种事。记得有一次,爸妈带我去吃自助式大餐。看到那些食物都很好吃,我一时嘴馋,多吃了一些,没想到回家后就拉肚子了。”

学敏说:“我遇到的事情是由坏变好。有一次,我不小心丢了三十多块钱,心里很难过。爸爸为了安慰我,竟给了我一百块。”

明哲听到学敏这么说,笑了起来:“这不应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吗?”

史老师说:“是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故事,就是对老子‘相反相成’之道的一个演绎。”

老子说过一句名言:“灾祸啊,福分就紧挨在它的旁边;幸福呢,祸患就藏在它里面。” 这句话后来演变成“祸福相生”“祸福相倚”“祸福倚伏”等成语,意思都是在说祸福互为因果,好的事情不是绝对的好,坏的事情也有可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明哲问:“事情的好坏都没有一定的标准,老子的这种说法会不会弄得大家不知道怎么过日子呢?”

史老师说:“老子说的可是世事无常,他并没有要大家因此就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反而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物极必反’的道理,凡事宁可多留点儿空间也不要太满。关于世上的事物,有时候我们把它减少了,它反而增加;

有时候我们把它增加了,它反而减少。 这就像你爱一个人,如果这份爱太过沉重,则不仅会造成对方的心理负担,也会让你自己感到疲惫不堪。还有,俗话说‘食不过饱’,美食固然可口,吃太多也会伤肠胃。”

明哲笑着说:“老师,你最后一句话骂到我了。我记住了,以后遇到美食,我绝不敢再贪吃!”

祸福相倚

《老子·五十八章》提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些话不只在说人生无常,同时也指出人生的起伏是个动态的连续发展过程。

在老子的观念里,任何祸福吉凶(进步或退后)都不是外来的单一事件。好和坏往往是接踵而至的。祸在当下对人造成不幸,不代表这个事件的属性和之后引发的事件都是不幸的。

祸和福的意义跟当下的情境最为相关。抛开对福跟祸的价值判断,我们就能理解“祸福”和“阴阳”“有无”一样,其实也是一组相对的关系。

再说第二点。道能使事物有所变化,本身却不随事物的变化而起变化,诚如老子所说的:“道体虚空,但作用无穷。它是如此渊深,就像万物的根本……它是如此沉静,好似若有若无的存在。”

这句话正点出了道的奥妙所在,原来道的本质是虚空而沉静的,却不是一无所有,更不是一潭死水。它所蕴含的能量可大了,是借着各种不同的作用来显示自己的本体。

日夜交替,年复一年;春去秋来,寒暑易节;花开花谢,叶落归根……老子观察万物的现象,认识到事物在蓬勃发展后,总要回归本原。他把这返回本原的行动叫作“静”,而这个带有动态意味的“静”也就是回复到本来的状态,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沉静下来”。

所有的事物终究得回复到本来的状态,这是恒常不变的道理。能够洞悉这个常理的人,处世就会明智;不了解这个常理的人,处世就会轻举妄动,以致惹出灾祸。

是的,事物总得返回本原,才有下一轮的发展,才会继续往前推进,而不是凝滞在那里。

太阳要是一直都高高地挂在天上,哪里会有日夜的交替?一年里要是没有季节的更换,冷热如何区别?要是花朵自远古以来都只开不谢,那么这个世界早就被各种不同的花朵所占领,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物种说不定也会因此而失去生存的空间。

事物的返回本原,其实便意味着道的循环运行,而这种循环不是机械式的单调重复,因为每次循环都会有新的内容注入。今天升起的太阳,不是昨天的太阳。今年来到的秋天,跟去年的秋天不会是一样的。花朵开开谢谢,但每朵新开的花都会有新的姿态,不同于那些已经凋谢的花。

请大家想象一下,这是一个多么绵延不绝而又无所不包的过程!这也难怪老子要把“道”又称为“大”。事实上,老子在提到这点的时候,自己就做了解释,说这个道体:“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返回本原。”

听了老子的这段话,大家是不是进一步了解了道的循环运行为什么是永不止息的呢?

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综合上面所说,假如我们要把这个永远都在却又变动不止的道加以图像化,那么它应该是个什么样的模型呢?

明哲说:“我想,应该是个圆吧!”

学敏说:“我觉得这个说法有问题。圆只能表现出道的循环运行,却不能表现出道的相反相成。”

明哲仔细想了想,“对哦!说它是个圆,好像只对了一半。”

史老师笑了笑,说:“学敏说得对,的确要把相反相成和循环运行都考虑进来,这个模型才能成立。”

接着,史老师从一张纸的一边剪出一个长条,拿着它问学敏和明哲:“你们说,这张纸条有几个面?”

明哲笑着说:“老师,你这么问是在拿我的智商开玩笑吗?当然是正反两个面!”

史老师将纸条的一端扭转了一百八十度,涂上胶水,将它与纸条的另一端粘在一起,又问:“那么,纸条现在有几个面?”

明哲一看史老师手中展示的“作品”,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知道,这叫作莫比乌斯环,我们学校的老师教过。这张纸条在扭转接合两端之后,现在只剩下一面了!”

史老师说:“其实,与其说它只剩下一面,不如说它将原本的正反两面融合成为一体。再者,假设有个人从环中的一个点开始沿着表面跑,他会跑到原本的反面去,然后回到这一面的原点。如果这个人还要继续跑,那么他一直都会在这个环中反反复复地转,永远离不开这个环。我认为用莫比乌斯环这个模型,恰恰能表现出道的相反相成和循环运行。”

明哲说:“哇!想不到莫比乌斯环居然能够说明老子所说的道,这真是太奇妙了!”

史老师说:“是的,道家所说的道是相当奇妙的。在接下来的课程里,我会带大家更加深入地认识它!” XhFFLc5oHdewtXuQQFw4TLPAawLy3Zla8bPR9A14xtXaAbzbH134WtJmqlUdQwL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