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进化、周期和颠簸

进化是宇宙中最大的也是唯一永恒的力量,然而我们却很难注意到它。我们可以看到某种事物存在和发生,却看不到进化以及促使事物存在和发生的进化力量。看看你周围的一切,你看到了进化的变迁吗?当然没有。但是,你知道你所看到的事物正在发生变迁(尽管在你看来速度缓慢),你也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事物将不复存在,会被其他事物取代。我们要想看到这些变迁,就需要设计出测量事物的方法,然后观察测量数据的变化。一旦我们看到了这些变迁,就可以研究变迁背后的发生机制。我们只有这样做,才能成功判断未来的变迁,找出应对变迁的方法。

进化是走向进步的上行轨迹,而进步源于适应和学习。周期围绕着上行轨迹而反复出现。在我看来,大多数事物是沿着一条具有周期性的上行轨迹发生的。这条轨迹就像一个上行的螺丝锥:

进化是一种相对平缓而稳定的进步,因为获得的知识多于遗失的知识。而周期则是来回波动的,它朝着一个方向走到尽头后,就会出现逆转,然后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到尽头,像钟摆一样周而复始。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因为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从而推动生产率的提升。但是,经济则是有起有落的,因为在债务周期的驱动下,经济活动沿着上行趋势线上下波动。这些围绕趋势线的渐进变化(有时是彻底变革)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且毫无痛苦的。某些变化极其突然且充满痛苦,这是因为人们会犯错误,需要从中吸取教训,进而提高适应力。

进化和周期共同构成螺旋式上行轨迹,这条上行轨迹显现在一切事物(财富、政治、生物、技术、社会学和哲学等)中。

人类的生产率是驱动世界总财富、权力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最重要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率稳步提高(生产率是人均产出,受人类的学习、积累和发明的驱动)。然而,不同群体的生产率增速有差异,其原因总是一样的:不同的教育质量、创造力、职业道德以及将想法转化为产出的经济体制。决策者需要理解这些原因,以使自己的国家获得可能实现的最佳结果。投资者和公司也需要理解这些原因,以便确定最佳的长期投资对象。

这一不断进步的趋势是人类进化能力的产物。人类的进化能力比其他任何物种都强大,我们的大脑赋予我们独特的学习和抽象思考能力。因此,我们能以独特的方式推动技术发明、改善做事方式。这些变革使进化继续推进,构成了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通信和运输技术革新把全人类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深刻改变了人类和帝国关系的性质。几乎所有事物都表现出这种渐进性改善——寿命延长、产品改良、做事方法改进等。甚至人类的进化方式也演进了,这表现为创造和革新方式的进步。这是自有人类历史记载以来的事实。因此,大多数图显示出向上倾斜的进步,而不是上下波动。

下图及下页图显示过去500年的人均产出[即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估值]和预期寿命。这可能是两种公认的福祉衡量方法(但数据可能并不精确)。你可以看到这些数据渐进的上行幅度相对于围绕趋势线的波动幅度。

与围绕趋势线的波动相比,这些上行趋势非常明显,这一事实表明,相对于其他任何事物,人类的创造力极其强大。从整体格局来看,人均产出正在稳步提高,不过早期增速非常缓慢,但从19世纪开始加快了速度,那时的上行曲线明显走陡,反映了生产率的加速提升。 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能够通过更好的方式获取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生产率。这是很多因素促成的,可以追溯到15世纪中期欧洲的谷登堡印刷机(当时印刷术在中国已经使用了几个世纪)。随着谷登堡印刷机的问世,更多人获得了学习和教育的机会,它对一系列重要运动都做出了贡献,例如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资本主义诞生,以及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我们稍后将会深入探讨这些方面。

全球实际人均GDP(取对数值)

1870年之前,全球实际GDP数据主要来自欧洲各国。因为在此之前,其他国家的可靠数据有限。

全球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岁)

虚线仅根据英国的经历绘制。

在资本主义诞生、企业家精神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率普遍提高,财富和权力从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体制中,土地所有权是权力的主要来源,君主、贵族和神职人员共同维持对土地的控制)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体制中,有创造力的资本家创造并拥有工业产品的生产手段,并与政府官员合作,以维持允许他们拥有财富和权力的体制)。换句话说,工业革命带来了这些变革。工业革命以来,经济一直在这样的体制中运营:财富和权力主要来自教育、创造力和资本主义的综合作用,决策者与掌控大部分财富和教育资源的人进行合作。

这个大周期所围绕的进化轨迹也在不断演化。例如,很久以前,农业土地和农产品最有价值,然后演变成机器和机械产品,如今不存在明确实体的数字品(数据和信息处理)变得最有价值。 新的斗争随之而来,这些斗争围绕着谁能获得数据,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获取财富和权力。 9T2MmBGvzP0Z68IMGJ4AA/FwRuJAARDLde0fDSvuRuBY2cJXsxD5Gh4DaPDt6CI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