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经济战争的典型战术值得注意一样,战时经济政策也同样值得关注。在战争时期,随着国家将资源的利用从赢利转向作战,政府几乎控制了一切。例如,政府决定(a)何种物品可以生产,(b)何种物品可以买卖及买卖数量(配额供应),(c)何种物品可以进口和出口,(d)价格、工资和利润,(e)个人是否可以控制自己的金融资产,以及(f)个人是否可以将自己的资金转至国外。由于战争耗资巨大,政府通常(g)发行大量债券,并将债务货币化,(h)依赖于非信贷货币(如黄金)进行国际交易,因为本国的信贷不被接受,(i)实施更加专制的政策,(j)对敌国实施各类经济制裁,包括切断资金渠道,以及(k)面临敌国对己实施的这些制裁。
在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加入了欧洲和太平洋的战争。那时,大多数国家在实行典型的战时经济政策,此时采取更专制政策的领导人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下表显示战争期间各主要国家实施的经济管控措施。
战时经济管控措施
在热战期间,随着各方胜负概率的变化,市场走势受到政府管控措施和国家作战表现的巨大影响。下表显示战争期间各国实施的市场和资本流动管控措施。
影响资产的管控政策
股市闭市现象在很多国家都很常见,导致投资者受困,无法获得资金。需要指出的是,战争期间,货币和信贷一般无法在非盟国之间流动,人们有理由怀疑这些货币日后是否还有价值。正如早先提到的,战争期间,黄金、(在有些情况下)白银或者物物交易是普遍的交易方式,价格和资本流动通常受到管控,因此许多物品的实际价格很难确定。
由于战败通常导致财富和权力的全部丧失,对那些在战争期间仍然开放的股市来说,随着各方胜负概率的变化,市场走势主要取决于各国在主要战役中的表现。例如,二战刚开始时,随着德国掠夺领土并确立军事主导地位,德国的股市表现出色。但在美国和英国等盟国成功扭转了战局后,德国的股市表现不佳。在1942年的中途岛战役之后,同盟国的股市几乎持续上涨,直至战争结束,而轴心国的股市则趋平或下跌。如下图所示,德国和日本的股市在战争结束时都关闭了,直到大约5年后才重开。在此期间,这些股市的价值已经完全消失,但美股的表现极为强劲。
股票回报指数(美元)
在战争时期,个人财富很难得到保护。由于人们和国家为了生存而奋战,正常的经济活动受到限制,以往安全的投资不再安全,资本流动受到管制,高税政策得以实行。在这个时期,保护财富拥有者的财富不是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将财富再分配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对投资者来说,出售所有债务和购买黄金是上策。因为国家通过借款和印钞为战争融资,导致债务和货币贬值。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也有理由不接受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