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油印博士”

在留法勤工俭学的生涯中,邓小平虽然自始至终没能进过几天正规学校,却获得了一个“博士”的雅号。这事说来话长,还得先从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成立说起。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在上海、北京等地先后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并于1921年7月1日建立了对中国革命发生至关重要作用的中国共产党。与之遥相呼应,万里之外的旅法的先进分子周恩来、赵世炎等人也于1921年春在法国先行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并与旅德的小组合组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下辖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少共后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2年8月1日,少共创办了她的理论刊物《少年》,担负起传播共产主义理论,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团结广大旅欧青年的重任。刊物创办不久,邓小平就来到位于巴黎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鲁瓦大街17号的编辑部,成为其中最年轻的一名成员。这是他直接参加革命工作的开端。

在编辑部里,他最初是从事蜡板刻写和印刷、装订方面的工作。每天离开工厂后,常常来不及换下工装,他便匆忙赶到编辑部,在昏暗的灯光下,紧张地伏案工作起来。当时,在刊物里担任领导和主要撰稿人的是周恩来,先后参加编辑部工作的还有李富春、傅钟、李大章等人。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挤在旅馆狭小的房间里,开会、讨论、写稿、刻写、油印、装订。饿了,就吃两片面包;渴了,就喝上几口自来水;困了,就在地铺上稍事歇息。为了保证刊物按时出版,常常是周恩来写完或改好一篇,他们就赶紧接过来刻写、印出一篇。工作起来常常是通宵达旦,彻夜不眠。

小时候刻苦认真的习字和参加这项革命工作的神圣感和责任感,使他的蜡板总是刻得一丝不苟,不仅字体匀称工整,美观大方,油印、装订工作也完成得十分干净利落。每期刊物出来后,大家对此都赞不绝口,不约而同地将“油印博士”这顶桂冠戴到了他的头上。这既是对他那隽秀漂亮字体的赞誉,更是对他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的高度肯定。

一年半后,《少年》改名为《赤光》,由偏重理论宣传转而紧密结合国内革命的实际,侧重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黑暗事实。它充分报道了国内国民革命运动的情况及国际劳工运动的消息,转载了中国共产党第三、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建立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以及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及工农联盟等重要内容,还结合旅法勤工俭学的实际,开展了对国家主义派“中国青年党”的严肃斗争。现实性和战斗性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经过此前一年多时间革命斗争生活的洗礼,邓小平在《赤光》编辑部内不仅刻写、油印、装订等老本行干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还和周恩来、李富春、蔡畅等在刊物上撰写了大量的文章,仅以“希贤”本名发表的就有《请看反革命的青年党之大肆捏造》、《请看国际帝国主义之阴谋》、《请看(先声周报)之第四批造谣的新闻》等。文如其人,就像《赤光》封面那个手持号角,高擎红旗,正欲跃起的少年一样,邓小平这些文章写得尖锐、泼辣,富有强烈的战斗性。比如,在那篇揭露青年党人的文章中,邓小平这样写道,“当国内直皖战于南,奉直战于北的时候,他们却歌舞于花都”,他们十月十日所主持的所谓“国庆纪念会”,只是“音乐悠扬地‘奏乐’,肖妙之至地‘扮演’,体态活泼地‘跳舞’。他们干了一夜。这本是青年党底十月十日俱乐会、‘跳舞会’,他们却偏说是旅法华人的纪念会。请看,这是何等的捏造!何等的欺骗!”的确,这样的文章尖锐有力,入木三分,读来是何等的痛快淋漓!

在编辑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赤光》办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文章短小精悍,切中时弊,在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华人中具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我们奋斗的先锋”和“旅法华人的明星”。这中间无疑有着邓小平这个“油印博士”的一份功劳。邓小平以手中的蜡板、钢笔,作匕首,作投枪,在《少年》、《赤光》这个阵地上,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进行着英勇无畏的斗争。 TQzflPUYEVeXGj/91NuBy9reFtJ9tL0Awy8VoCsEhUPTnMxLC8fsDXlNFAuG2za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