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马背蜜月

1939年9月的一天傍晚,在延安杨家岭毛泽东住的窑洞前,有两对新人举行结婚仪式。一对是孔原和许明,另一对就是邓小平和卓琳。

孔原,是1924年参加革命的老共产党员,当时在中共中央特别委员会任副主任。解放后,他历任海关总署署长、对外贸易部副部长、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等职,是一位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他的新婚妻子许明,是一位有才华、有能力的妇女干部,解放后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秘书长。他俩当时都是延安的活跃分子。

卓琳和邓小平的相识颇具戏剧性。

邓小平是1939年7月回到延安的。

据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回忆说,邓小平从太行山回延安,原来是准备参加七大,不料七大推迟召开,由于前方需要,他不能在延安多呆。

那时,邓小平没有妻子,大家非常关心这件事,于是,邓发等同志要帮助他找一个。当时延安的女同志倒是不少。抗战时期,来了很多女同志到这里追求真理,陕北公学、女子大学都有。卓琳很年轻,也很不错,在陕北公学已经毕业了,所以就介绍给邓小平了。

当时卓琳对邓小平并不熟悉,只知道他是一个老红军战士,一位在前线的领导干部,但是,他到底是干什么工作的,到底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她却一点儿也不清楚。

革命者自有革命者的感情世界和情感生活。共同的革命理想,共同的生活追求,把卓琳和邓小平联系到了一起。

9月初的一个傍晚,延安杨家岭毛泽东居住的窑洞前的山坡上摆出一些桌子,中共中央为两对新婚夫妇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结婚仪式。两对新婚夫妇,一对是邓小平和卓琳,一对是孔原和许明。当时在延安的中央高级领导人,能来的都来了。毛泽东和夫人江青,张闻天和夫人刘英,博古、刘少奇,李富春和夫人蔡畅,还有中央秘书长王首道,相继来到婚礼现场。婚礼非常热闹。没有什么山珍海味,桌子上摆的是金黄色的小米饭、大红枣等,最奢侈的不过是炒了几个鸡蛋。参加婚礼的,虽然都是延安的显赫人员,却都穿着土布做的八路军军服,脚踏布履,膝上打着补丁,虽然没有燕尾服气派,但显得特别精神。

两对新郎和新娘一起照了一张相。限于当时艰苦的条件,拍出的相片有些模糊不清,但是却有永久的纪念意义。

婚礼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大家纷纷庆贺两对新婚夫妇,开怀畅饮。孔原在高兴之中,喝酒喝的很多,最后醉了,在新婚之夜就挨了夫人许明的数落。邓小平来者不拒,有敬就饮,一杯接着一杯,竟然未醉。

熟悉邓小平的刘英感到非常奇怪:小平过去是不怎么能喝酒的,今天如此“豪饮”,怎么能够一点不醉呢?她心里很纳闷。丈夫张闻天悄悄地告诉她:“里面有假!”

原来,邓小平喝的是白开水。婚礼上,李富春和邓发念着友情的份上,知道邓小平不会喝酒,怕他喝醉了,就悄悄弄了一瓶白水给他充酒,使得他免于一醉。

结婚是人生大事。然而在战争年代,革命者总是把自己的这种“大事”化为“小事”,不要说度蜜月,就连休息两天都很难得。在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之后,邓小平和卓琳这对新婚夫妇就开始长途跋涉,奔赴太行山区。他俩的蜜月不得不在马背上度过。当时,邓小平三十五岁,卓琳二十三岁。

由于人多马少,只有女同志和孩子们才能受到骑马的优待。邓小平的马主要是驮书和文具,自己步行上路。不少人缺乏行军的经验,再加上妇女、孩子,行李很多,行军速度缓慢,每天大约走五十华里。最困难的要算通过敌人的封锁线。邓小平一再强调,为了保证安全,所有人必须紧紧跟上,否则将出现危险。据知情人讲:“穿越敌人的封锁线,一般在晚上7点钟开始做准备,9点钟出发。邓小平办事老练、迅速,决定果断,一切行动由他组织”。

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后,无论在哪个村庄宿营,都集中住在老乡家里,只有邓小平和卓琳有一个单独房间。当然,加强警戒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指挥员,邓小平不仅关心照顾每一个随行人员,而且还要抽出时间了解民情。这样,他的休息时间就比大家少得多。

他们从延安出发,渡过黄河,穿越平原,一路上辛苦异常,所幸没遇到什么大的麻烦,终于安全到达太行山区。 dv8o3QXCidC4VkmmdCA/clHGNILyjqi4wBfFeJOyDUKlNJYUj63P9OHywFxuop+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