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魁星楼上的灯光

1930年2月,邓小平到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后,再度取道香港返回广西。一路上时时记挂着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回来后便径直来到东兰县妇联黄美伦家,找到了住在这里的韦拔群。

早春的南国,阴雨连绵,还透着刺骨的寒意。韦拔群让邓小平换去淋湿了的衣服,随后两人在火塘旁边吃饭边谈起了工作。当得知部队主力已由张云逸率领往河池方向进行游击活动后,邓小平决定一方面设法同他们取得联系,一方面就留在东兴地区开始土地革命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工作。

翌日天刚放亮,邓小平便和韦拔群来到了在当地颇有名气的魁星楼。

魁星楼,是一座呈六角形的青砖砌成的塔式小楼,上下四层,古朴典雅。旧时传说魁星是主持文运的星宿,也称作文曲星或文昌星,简称文星,有时也以此称呼有名的文人作家。后人将俗称“包公”、南宋时当过龙图阁直学士的包拯比附为文曲星下凡,渐渐演变为学校等文化场所祭祠的偶像。东兰武篆这座巍峨壮观的魁星楼,就是这个地区的人们用于祭祀文魁星,祈图本地文运昌盛,福荫子弟的重要所在。百色、龙州起义后,农运在当地重新兴起,大名鼎鼎的魁星楼便成了农民协会和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办公的地方,红七军军部一度也驻扎在这里。其中的二楼就是韦拔群平常办公兼住宿的地方。

韦拔群在他所住的地方加了一张竹床和一张八仙桌,邓小平便在魁星楼上安顿了下来。从此,邓小平和韦拔群便常在这里召集军政会议和党员骨干领导会议,研究制定有关土地革命的方针政策,并和大家一起进行认真热烈的讨论。从邓小平来到的这一天起,魁星楼窗口透出的灯光便常常彻夜不灭。

邓小平召集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和红七军第三纵队的负责同志韦拔群、雷经天、陈洪涛等多次开会,集中研究在右江革命根据地如何开展土地革命的问题。邓小平在会上介绍了他在上海中央机关工作期间,从红四军报告中所了解到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情况和经验,着重阐述了开展土地革命对于扩充红军、巩固和发展工农民主革命政权的重要意义。他强调指出,右江的情况与赣南、闽西地区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因而在右江地区开展土地革命,既要学习红四军土地革命的经验,又要结合右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

邓小平的这些意见,使与会同志心里豁然开朗。大家就邓小平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热烈讨论,最后一致同意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先试点,待总结经验后,第二步再全面铺开。

之后,邓小平和韦拔群一起来到韦拔群的家乡东里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进行“共耕”的试点工作。邓小平对当地如何进行土地革命和办好共耕社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和大家一起共同制定颁布了《土地问题决议案》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土地法暂行条例》等重要文件。

东兴是韦拔群长期活动的地方,群众基础较好。在邓小平等有力的领导下,一场亘古未有的土地革命运动很快便在这个地区开展起来,并逐渐推行到整个右江地区。广大贫苦农民通过这场革命,不仅在政治上得到了翻身解放,在经济上也第一次成了自己土地的主人。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翻身农民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广大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红七军因此由三个纵队迅速扩大到四个纵队,人数发展到八千多人。

邓小平在魁星楼住了两个月,魁星楼的灯光也差不多整整亮了两个月,常到深夜,直至通宵。当地群众每每看见这灯光,心中就充满着希望。 01kjGmCqUTENnKfANklfHaKkwflDaiF6u+4NKfmyhFsbu19kbQRKsvIL86sCnv+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