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政策的加速推进落地,根本目标在于形成人工智能的繁荣市场,也依赖于市场需求和供给各方所具备的资源禀赋。从需求角度来看,不论是C端用户、B端企业,还是G端政府,市场对人工智能技术都表现出了极大的需求。
从C端用户的需求来看,人工智能解决的是与人相关的健康、娱乐、出行等生活场景中的痛点。人的需求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升级,人工智能的出现契合了人们对于智能化生活的需求。
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智能化升级迫在眉睫。20世纪末,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从2000年到2018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从1.26亿增加到2.49亿,老年人口占比从10.2%上升到17.9%,提升幅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并且,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老龄化的趋势还将持续。相应地,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资源短缺及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将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阻力。
2019年年底,中国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指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把技术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作为劳动力替代及增强技术来应对劳动人口减少的挑战,实现产业智能化升级,用科技手段从根本上对冲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必然选择。
此外,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领域应用广泛,推动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产品日益优化,创新型智能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在医疗方面,人工智能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在疫情监测、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育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加快了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工作,能够实现因材施教,推动个性化教育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
从B端企业的需求来看,企业对效率提升的需求旺盛,而人工智能可以显著提高效率,并且B端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比较明确,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渗透速度加快。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是过去2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最鲜明的组成。根据CNNIC的报告,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用户规模已连续13年占据世界首位,衣食住用行各方面不断在线化。根据腾讯研究院《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测算,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达33.22%,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普及,网民整体增速在巨大的基数下已经较为缓慢,原先靠人口红利实现快速增长的模式,面临向结构和质量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的“计算变革”,有望在互联网“连接变革”之后带动新的创新增长。一方面,在海量互联网连接的基础上,这些智能技术应用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连接和各类承载线上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创造新的应用和服务场景等,从而更有效地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扩大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空间;另一方面,这些新技术本身的规模发展,也将形成新的高科技产业生态,吸引资本、人才等资源向新领域聚集,从而推动经济结构向高质量发展领域转型,最终完成智能经济、智能社会的升级。
从G端的政府对人工智能的需求来看,数字政府建设势在必行。数字政府的第一个阶段是垂直业务系统信息化阶段。在这个阶段,数字政府关注的焦点是方便使用和节约成本。整体的生态系统仍然以政府为中心,技术的焦点是服务导向的结构,政府在网上提供服务,而其服务模式却是被动式的。
垂直业务系统信息化阶段也可以说是电子化政府阶段。从领导方面来看,主要由政府的IT部门主导,由技术团队负责执行。衡量绩效的主要指标是网上服务的比例,即通过移动设施提供服务的比例、整合服务的比例及电子化渠道的应用。
数字政府的第二个阶段将过渡至开放政府的阶段。在开放政府阶段,政府服务的模式转向积极主动。数字系统以公民为中心,顾客门户网站更加成熟。整体的生态系统呈现共同创造服务,生态系统面向能够从开放数据获益的外部社会。
技术的焦点转向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驱动的结构,主要关注开发和管理API,以支持接近大数据。领导力则来自数据的驱动。衡量绩效的主要指标是开放数据集的数目以及建立在开放数据上的App的数量。
而人工智能切入政府关注民生、提升职能部门办事效率等多方面的需求,快速落地和应用,将为政府效率提升和城市发展带来新一轮的动力。
依托于人工智能,未来的数字政府必然走向智慧阶段。在智慧阶段,数字政府将运用开放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实现数字创新的过程。可以预见,智慧政府的服务模式将是前瞻性的,具有可预测性,服务及互动可以通过各种接触点进行,互动的步调因为政府预测需求的能力和预防突发事件的能力的增强而大大加快。
综合而言,C端用户重视体验和产品,且需求相对多样复杂;B端企业和G端政府更注重效率提升且需求明确。但C端、B端和G端都表现出了对人工智能的旺盛需求,这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添加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