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这个世界和我们所在的行业里,好像有什么东西突然就不对了,但我又说不上来到底哪里不对,也不知道自己该朝向哪里去。好像有点失去了内心期待。”

进入2022年,我猜这是许多一线互联网从业者、运营、营销相关从业者们的真实感受。

的确,从2010年移动互联网开始呈现出爆发态势,到2022年,12年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走完了一个周期。2021年里的双减、重拳反垄断等宏观政策,算是给这个周期正经划上了一个句号。

对于在2010—2020年间,早已习惯了互联网不断“改变世界”,不断带来“爆发性增长”+造富神话的人们来说,今天的状态,的确会让他们有些不适应——今天的互联网,好像已经渐渐失去了某种魔力,正在黯淡下来。

2022年,各互联网大厂都在纷纷裁员、缩招,很多大厂的互联网从业者和运营从业者们往往都有一种感觉:自己随时都要被裁掉,即便在公司里呆着,各种“内卷”好像也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年轻人们在各种互联网大厂内部好像也已经失去了可以期许的上升空间。

而在小公司工作的很多从业者们,则发现原本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有朝一日要进入大厂”的期待,到了今天好像越来越不成立,然而他们也无法为自己找到新的期许。

整个行业里,多少都弥漫着一点悲观和焦虑的气息。而完整参与和见证了过去十几年里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全周期的我,就在这个时候决定要打算好好写完《运营之光3.0》。

在我开始整理和输出书稿之后,我被策划人和部分读者问到的第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就是——

“今天,大家还需要关注和学习运营吗?关注和学习运营的意义在哪里?”

的确,在2015年前后,“运营”和“互联网”都是热词和风口,大家都觉得:世界即将被改变,我也不能落下。于是无数人都想要了解互联网,了解运营是怎么回事,觉得需要向它看齐,也生怕自己错过一些重要的东西。《运营之光》在当时也是借着这个势头,才成为一本还算小有名气、风评不错的畅销书。

我在那时候大声呼吁着:运营,是有光的!

但今天,运营和互联网的魔力都已经在消退,很多人关于运营、流量、增长黑客、营销变现等各种琳琅满目的概念也已经看过、学过了不少,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还是有很多从业者、创业者想要了解运营,系统学习运营,但互联网和运营确实已经不像5年前那么热门。

所以,到了今天,运营还能有“光”吗?再写这样一本书,还有意义吗?

在2015年写作《运营之光》时,我曾经说过:如果我要写一本有关于运营的书,我一定不希望只写一本简单的工具书,而会更希望这是一本“有灵魂”的书,这个立场迄今未变。

因此,在2021年开始写《运营之光3.0》时,我面临着这样一个自我拷问:如果今天还要动笔再写一本有关于运营的书,那这本书到底是想要面向谁,分享和表达些什么?

我认为,有两个念想支撑着我想要认真再把《运营之光》这本书重写一遍。

第一,在我从业15年,经历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在线教育发展的15年全周期后,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为运营和数字营销的学科化、知识结构系统化做出一点更多的贡献。让更多人可以较为系统地理解互联网运营、流量和营销到底是什么,以及到底该如何学习和实践。

第二,我是一个从互联网行业和运营职业工种中受益匪浅的普通人,这个行业和这个职业让我找到了很多乐趣、美好和信念。在我看来,互联网和运营都是一种能够带给人无限期许的存在,甚至,在接下来的一个时代里,一些靠谱的运营从业者其实是最有机会成为时代个体英雄的一群人。

这样的信念,迄今仍然非常坚固。

在当下这个年轻人特别容易焦虑、迷茫甚至纷纷选择躺平的时代,我仍希望还能通过这本书让一部分投身互联网和运营的年轻人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信念,让他们在前行的路上可以变得更加坚定而又充满力量。

在2015年版本的《运营之光》里,我曾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写作的原始动机,这句话也被很多读者反复引用和传播——

“是什么曾经拯救过你,你就会想用它来拯救这个世界。”

这句对我有点像是座右铭的话,到今天于我的意义也从未有过改变。在《运营之光3.0》的写作过程中,也同样有着类似的强烈动机。

作为一名家境极度简单、普通的高中肄业生,我一直都发自内心地感恩互联网和运营这个行当的存在,是互联网和运营让我可以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从一个月薪1000块的蓝领搬运工,在十几年时间里成长为一个拿过几个亿融资、经历过激烈的创业搏杀的创业者,同时在行业内也略有了点名气,被很多人当作所谓“行业专家”来看待。

因此,在从业15年,也见证了包括移动互联网、在线教育等行业发展的全周期起伏兴衰后,我想要再认真做一次努力,也希望这些努力仍然能给整个行业和所有从业者带来些许贡献。

我不敢说这本书有多么完美,但我能保证,这一定是一本认真和满怀诚意的书,我也把它视作对我自己15年互联网运营从业生涯的一个交代。

我也可以承诺,自己在这本书里已经竭尽所能地让它可以更接近能兑现上面的两个念想。

当然由于本人学识、视野、认知能力等的局限,本书中的错误不足也一定在所难免,还恳请各位读者不吝予以指正。

是为序。

——黄有璨 sGMpw8clPl5BELHIzI0NhCYHaVnVI8LkuGd6hy7gUbnWvEiv8r5N9+YFgdOj8b+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