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站在“系统论”的高度重新理解运营是什么

在上一节我们特别具体地聊过了什么是运营之后,这一节,我们要试着高屋建瓴一下,站在“系统论”的高度来看待运营这件事。

如果你是一个运营新人,看到这一节的内容觉得特别抽象,不妨可以考虑跳过。

我们可以从一个有趣的小桥段讲起:

在我15年前刚进入互联网行业担任一个名为“××运营”的岗位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脑海中都萦绕着这个问题——你瞧,很多公司都有一个“首席运营官(COO)”,所以他做的运营跟我在做的运营是不是一回事?我是不是干着干着就能晋升成为一个COO了?

别笑,我打赌,有一多半以上的运营从业者脑海里其实都曾被类似的问题困扰过。

因为,运营这个词,出现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比如,我们会看到或听到,一家工厂的生产线需要被运营,一个地铁线路需要被运营,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治理、一家公司的运转,也都需要被运营。

作为一个工作时间不长,认知能力还很低,见过的世面也还不够多的小同学,你听了那么多五花八门但其实语境完全不同的运营,不晕才怪。

所以,其实还真是挺有必要跟大家从更高的角度聊聊运营这个词的。

在这里,我想给你一个更高维一点的答案:

如果从更宏观的层面上理解运营这个词的话,它的定义应该是: “面向一个系统,通过我们的一系列工作和所设定的规则机制,最终让某个系统可以良性地可持续运转,更好地实现其功能或目的”。

所以,在宏观语境下看待和讨论运营的时候,一定是服务于某种特定的系统的。比如,国家、城市、行业、一条地铁线路、一家公司、一个APP、一个电商平台的某个频道、一个大社群,这其实都是某种系统。

每个系统都由很多组件构成,也都有其功能和目的,比如一家公司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一条地铁线路的目的则是高效、安全地实现更大规模的运输运载。

当你面向一个APP要搭建一个运营体系时,其实本质上,是你要通过稳定你的拉新渠道,设计合理的用户分层运营机制,调整站内商品展示结构,以及优化各种文案、流程展示等,最终实现在这个APP上,每个月都能产生稳定的交易流水。

所以,宏观上看待一个高段位的运营,他其实应该是一个搭建系统和不断完善调优系统的人。

在这个立场下,你必须要对你所服务的系统本身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做好运营。

那怎么才算是“对一个系统有深刻的理解”?

在《系统之美》一书里提到了,一个系统会由三方面组成: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

比如,消化系统包括牙齿、肠胃等要素,它们通过身体血液的流动产生相互连接,消化系统的功能则是把食物转化为营养。

要想通过“运营”让一个系统良性运转起来,你需要围绕目的、抓住要素、设定规则,调整或优化整个系统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再辅以在少数关键环节上完成一些关键工作,最终让整个系统良性运转起来。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负责搭建一个自营电商品牌的运营体系,你需要知道:电商的核心目的是要促进交易量,实现更大的GMV。

而电商平台的系统要素,包括人、货、场。也就是流量、商品及供应链,还有整个交易平台和交易规则。

往下,我们需要在流量、商品、供应链及平台的各级页面、频道之间建立起一个合理的连接关系和系统结构,以让整个电商平台的GMV可以变得更大。

于是,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运营模型来帮我们搭建合理的业务结构和连接关系。

比如,下面这张图,就是一种常见的典型的电商公司的业务结构(或称业务模型)。

于是,我们以类似上述业务模型来搭建整个业务结构,也梳理清楚流量、商品及各种平台页面、交易场景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再进一步强化上述运营业务模型的话,那么也许我们还需要定期通过一些活动来提升GMV。

于是,我们的工作就变成了:

(1)通过选品+流量相关工作找到潜在爆品并集中推爆;

(2)在爆品和后续产品之间的转化上设定运营规则和机制,完成转化;

(3)不断策划各种促销活动,把优质流量给予重点商品,也许还需要在不同品类下促进不同商品线之间的竞争;

(4)在流量侧,打造一套外部引流+内部流量的运营体系,确保C端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精准优质流量。

再换一个更大一些的例子。

如果你管理一个城市,你得知道,一个城市治理的核心要素可能包括人口、土地、资金、自然资源。而城市发展的目的是发展经济+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确保居民生活幸福感。

接下来,为了管理好一个城市,你需要搞清楚,围绕经济发展,你要搞清楚人口、土地、资源、资金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我肯定不是啥专业的经济学家,但可以简单想象一下,也画个图假想一下,假如一个城市的运营治理模型在你梳理过后发现是这样的:

可以进一步解释一下上图:

我们知道,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对一个城市来说,想要发展经济,我们需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并设定好重点产业版块,然后不断吸引资金、人口加入,并调整土地和自然资源供给分配,最终通过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拉动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持续向上。

所以,我们可能需要引入资金,做一个3年基建计划,再在几个重点版块下由政府牵头率先引入或打造少数标杆企业案例(结合自然资源考虑重点版块,并有针对性地引入人才)。如此一套工作下来,如果顺利,那么整个城市的人口流入会增加,企业生产能力和产能会得到增加或优化,城市经济发展将可以上行。

当然,以上只是以我自己的个人理解给出的一个最简单的示例,在实际的城市治理过程中,你需要梳理的东西可能比这复杂多了,但一切运营工作,归根结底都需要搞清楚所有要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也要在各要素和目的之间搭建起某种特定的运营管理模型,才能保证你可以稳定地、可持续地实现你的目的。

以上,不知道是否能让你对运营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

所以,我们再重复一遍 ——从更深刻的意义上来理解的运营,是“面向一个系统,通过我们的一系列工作和所设定的规则机制,最终让某个系统可以良性地可持续运转,更好地实现其功能或目的”。

为了做好这一点,你需要搞清楚一个系统的要素、系统功能+目的、连接和系统结构,再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制定规则、策略,以及采取某些重要、关键的手段对该系统的运转进行引导或干预,最终达成目的。

这里可以插一下,我们在第1章里说过,运营其实就是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流量、进行商业变现的能力。

其实,“获取流量、实现商业变现”是一切商业组织的目的。

而围绕这个目的,每家公司的商业模式、业务打法等都各有差异,这其实就导致了每家公司的“系统结构”是不一样的——当系统结构不同时,你要驱动每家公司高效运转的要点和工作方法也会产生差异,这一点,我们在后续章节里还会更详细地进行分享。

此外,系统也分大小。

一家公司可能是一个大的系统,公司内的一个部门——例如你带领一个团队要在一个渠道上稳定、高效地获取流量,这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小系统。

所以,在讨论运营的背后,你必须要搞清楚,你要运营的对象是什么,你面向的那个系统是什么。

COO运营的对象,是一家公司,他需要搞清楚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组织模式、财务结构等,再据此做出诸多决策,设计诸多机制,让一家公司变得更赚钱。

而你现在有可能运营的是一个几十万粉丝的新媒体账号,你要做的则是围绕该账号的涨粉或变现梳理逻辑,搭建运营体系,让该账号能够更高效地涨粉或变现。

一个运营从业者成长的过程,除了你的各种执行技能需要不断精深,也一定需要你的“系统思考和认知能力”不断提升,你才能驾驭更大规模、更复杂的系统——就像你要管好一家线下门店让它挣钱,和你要同时管好1000家全国连锁门店,其复杂度一定大相径庭。

说到这里,其实你会发现,在商业世界里,无论宏观语境下的运营还是微观语境下的运营,最终都会服务于我们所提到的“运营第一公式”:

一家公司的商业价值=(其拥有的用户数量×平均单体用户价值)-流量营销成本-交付供给成本

无非只在于,宏观语境下的运营关注的是如何搭建一个系统结构,以让整个“运营第一公式”可以持续地良性运转和产出,并且效率还能持续提升。

而微观语境下的运营关注的则是如何通过做好一项具体的工作,使“用户数量”“单体用户价值提升”“交付供给成本降本增效”等数据(甚至可能是某些更加细分的分支数据)可以因此而得到提升。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这一节最初的问题:

你现在在做一个社群的运营,是不是一直往前干就能干成一家公司的COO了?

答案是:有可能,但肯定挺难的。

因为,一个社群的系统结构和一家公司的系统结构差距太大。想要干到COO,一定需要你的认知和系统思考能力往上提升N多个层次,直到你能站在“系统”的角度理解一家公司、一个行业的运作之后,你才能做到。

切记,无论你从事什么方向的运营工作,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操盘”级别的运营高手,都切记一定要不断从“运营主体”“系统结构”“模型”等层面来思考和理解问题才行。

搞清楚上述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再来向你分享一些偏宏观层面的认知,以及在理解一些“搭建运营体系”和聊到一些常见的“运营模型”等类似的话题时,才会变得更加容易。

在接下来的一节里,我们回归到商业或者是一家公司的管理和职能规划的角度,再进一步聊聊,在职能分工层面,一家公司的运营、市场、品牌等部门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ZBib4CLPqFcZAx4iQFxYXRQ7pTR/WCUnfZWRVRPu26rhAQ+Va4G+Vg0N6xJWE96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