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系统认识运营

无论你是一个创业者、企业高管、互联网一线从业者,还是未入行的新人,在上一章的所有内容里,你多少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关于运营的抽象认知。

但,如果要落实到更具体的层面,你也许还是存有一肚子疑问。也许此刻,你脑海中就装着如下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行业内各种五花八门的运营岗位,它们到底都是干啥的?

●为什么不同公司的运营岗位划分会完全不同?

●运营和营销、品牌这样的岗位之间到底应该是什么关系?

●该如何看待产品和运营之间的关系?

这一章,我们将更加具体地为你解答上述这些问题,也让你更加系统、具体地认识运营这项有趣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

2.1 从具体实践层面快速、全面理解运营

本章的第一节,我们先进入一个具体的问题:

到底该如何认识和理解各种名目繁多的运营?以及怎么理解运营的工作到底是在做什么?

尤其是,在名目繁多的运营岗位划分背后,到底该如何理解不同公司的运营岗位划分、工作内容差异很大的事实,特别有必要在此跟你好好说说。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存在两种视角——前者偏微观和具体,后者偏宏观和系统。这一节,我们先聊前者。

我会分如下几方面来简单聊聊。

(1)如何看待运营职能在各行业内广泛兴起?

(2)作为一个运营从业者,到底该怎么理解各种五花八门的运营岗位?

(3)快速、清晰地认知各类常见的互联网运营岗位。

(4)一家互联网公司内的运营工作流程和全貌是怎样的?

2.1.1 如何看待运营职能在各行业内广泛兴起

其实,如果你已经认真看完了前面的内容,那么你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概已经有了一些模糊的感知。

但我仍然可以试着概括性地总结一下:因为互联网重构了商业,让内容、用户互动、活动、数据、线上页面等都成为关键性的生产力。

各种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涌现出的新场景、新手段、新生产力,将可以更好地作用于我们在本书开篇提到的那个“运营第一公式”:

一家公司的商业价值=(其拥有的用户数量×平均单体用户价值)-流量营销成本-交付供给成本

我们再具体说明一下。

前互联网时代,人们还没有把那么多的时间投入互联网上,一家典型公司的商业运作,是由如下几个环节构成的:

生产-渠道流通-销售-售后

但互联网诞生之后,流量成为核心驱动力,线上也慢慢有了越来越多的成交场景——站在2021年的当下,如果我们想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变现,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营销软文来完成变现,可以在社群里实现成交,还可以直播带货完成成交……

因而,一切有助于一家公司获得更多流量,以及更好地实现变现的工作,都将具备高价值。

而且,互联网也一直在扮演着放大器的作用——一家公司如果只是线下开店,一家店一年的客流量、收入流水都能算得清清楚楚;但如果这家店学会了通过互联网来经营开展自己的业务,则该店的经营流水,完全有可能翻上好几番,甚至几十番——互联网的存在,让一个生意打破了更多边界,无需再受到地理位置、线下客流等的影响。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得学会在线上获取流量,以及实现变现。

而围绕着获取流量和完成变现这两个目标,在互联网上要做的工作,大多会围绕着 内容、用户互动、活动、数据、线上页面的优化等多方面来展开。

不仅如此,想要达成获取流量和完成变现的目标,你需要完成的工作,往往还不是独立的一项工作,而是一系列工作的集合。

以最简单的要经营管理好一个微信群、实现变现为例,我们可能就需要做以下一些事情。

(1)给一个群设定好一个主题。

(2)把一批跟这个主题相匹配的人拉进这个群里。

(3)明确群规,以规则界定清楚,哪些事情应该在群里做,哪些事情则不应该(例如发广告则踢)。

(4)在群里定期抛出一些与群的主题定位相符的话题,并引导讨论,维护好群内的氛围。

(5)定期组织其他线上线下活动,通过活动让更多群成员熟悉起来,从而可以在群内展开更多的话题交流和碰撞。

(6)再设计一个群内的营销转化机制和策略(比如定期组织产品体验试用,再配合一些限时限量的福利折扣之类),落实好相关执行工作,完成变现。

所以你会发现,与推广和销售这样相对明确的工作内容不同,这个过程确实有一种“养”的感觉,即你通过你的一系列行为给一款产品增添了更多的价值。而且,我们似乎也找不到一个类似推广销售这样的名词来界定这一系列要做的事情。

因而,我们似乎只能把这样的工作叫作运营。

所以,其实运营工作很多时候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搭建和跑通一个商业闭环——你让一个群里的营销转化稳定是这样,让一个APP的首页访问量和转化率稳定是这样,让某个新媒体账号可以稳定地涨粉也是这样。也因此,看待运营这件事,一定存在另一个更加“系统论”的视角,这一点,我们后续会详细介绍。

而运营工作的最常见的具体工作内容,就是始终围绕着内容、用户互动、活动、数据、线上页面等的优化调整等方面来展开的。

理解这一点后,我们就可以继续往下聊了。

2.1.2 作为一个运营从业者,到底该怎么理解各种五花八门的运营

在各种不同类型的互联网公司内部,对运营职能的定义都是极其不同的,而在行业里也存在着各种五花八门的运营岗位,比如社群运营、新媒体运营、私域运营、直播运营、APP运营、产品运营、活动运营,等等。

这样的状态,其实很容易让很多工作年限不长的运营从业者感到疑惑——到底运营是干啥的,顶着一个运营头衔的我又该做些什么,该往哪里去,如何向他人证明我的工作价值?

所以,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个人在微观落地层面对运营这件事的理解,希望能带给你一些更清晰的认知。

一共就三句话,逐次递进,但可能需要反复推敲、消化,请看好了:

首先,所有运营工作的导向,都是为了让用户与产品产生连接与联系。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项业务,本质都是要通过向用户提供某种服务或某种产品,并从中获得收益。而为了获得收益,你必须与用户之间建立并产生联系。

而在互联网环境下,让你的产品/服务与用户产生联系,如下图所示,可能包含了3种基本行为——获取用户、维系用户和营销变现获取收入。

至于再往下,类似我要找一个第三方渠道做付费推广,要做一个“病毒”营销活动,要写一篇带货软文,要做一些客户服务社群,要做用户体系建设、用户激励等,这些都属于具体的运营工作手段。

所以你需要理解,广义上的运营,本质上是一类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来更好地与用户产生联系”的工作的统称,而不是某一个明确而具体的岗位。

其中,我们到底面向什么用户,在什么渠道,需要与用户产生何种联系,决定了我们会具体采用什么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也导致了运营的工作内容、手段肯定会是非常丰富而多样的。

其次,不同公司的业务特点属性是不同的,这也会导致他们与用户建立的关系类型有很大差异,从而也会导致不同公司内的运营职能定位和“运营岗位”的工作内容定义非常不同。

我们也可以用一张图来解释一下。

不妨由下而上具体解释一下上图。

像我们看到的,每家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属性,而商业模式和业务属性的差异往往决定了一家公司内部的业务模块或组织部门职能分工的差异。

譬如婚纱摄影和英语托福培训这样的产品,它们跟用户之间的关系很简单,一辈子只有一次;但更多一些偏互联网的产品,它们与用户间的关系频次更高,也更密切,需要获得用户更大程度上的认可,例如社区、社交类产品。

因此,一家婚纱摄影机构的核心业务逻辑可能是“通过广告投放、各线上平台运营获得销售线索-顾问式销售完成接单/成单-实地拍摄完成服务交付”,而社区、社交类产品的核心业务逻辑则可能是“通过各渠道推广引流;通过用户自发分享获得新增用户,做好新用户留存;通过流量-广告模式实现变现”。

在内部部门分工上,这两家公司也会完全不同,前者的部门划分可能是营销/推广部、销售部、客户服务部这样的划分,而后者则可能是用户增长部、用户留存部、商业广告部这样的部门划分。

而再落实到推广和用户增长上,你是通过一些线上平台的运营获取用户,还是通过广告投放获取用户,还是通过地推或体验活动获取用户,还是要“做老带新”,你需要了解的平台规则、要采用的关键运营工作手段也一定是不同的。

到这里,你应该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不同公司内的运营岗位划分差异会那么大”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最后,我们再来进一步聊聊该如何理解各种五花八门的运营岗位。

这里,我想给你一个更加简单的认识运营的方法 ——所有运营岗位和具体运营工作,必有4要素存在:用户、业务目标、工作场景和核心工作手段。任何一个具体的运营岗位,也都可以用用户、业务目标、工作场景、核心工作手段这个框架去对之进行拆解和分析。

具体可参见下页的图。

再进一步解释一下,你看到的所有五花八门的运营岗位,其起点都是用户,而终点都是业务目标。并且,常见的业务目标又会被分为拉新导向、维系导向、营销收入导向3种——这是上面我们所说到的一个产品与用户间可能会产生的三种联系。

与此同时,不同公司在进行用户获取、用户维系和营销转化时所依赖的业务场景、平台和渠道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是获取用户,有的公司通过线下地推,有的公司要做线上广告投放;同样是做用户维系,有的公司通过线下大量组织沙龙,有的公司要通过线上社群,还有的公司则依靠自己的APP内持续更新发布的内容;同样是做营销转化,有的公司做直播带货,有的公司做会议营销和电话销售,还有的公司做私域和社群转化……

因此,每一个具体的运营岗位,其核心的工作场景也会有所不同。

最后,运营工作还有很多特定的工作手段,例如内容、活动、文案、页面结构优化、数据分析、设计用户激励机制等,都是一些常见的工作手段。

理解了上述种种后,你会发现,其实任何一家公司在设定某个运营岗位时,该岗位一定是“面向某类特定用户,基于特定工作场景,应用某些核心工作手段,最后能够成功达成某个业务目标,从而对其负责”。

并且,有了上面的认知后,其实你可以通过这“4要素”来拆解你看到的一切运营岗位,以此对所有你看到的运营岗位可以理解得更加具体、确切,而不只是陷入“为什么同样叫用户运营,A公司和B公司的这2个岗位会完全不一样”这样的苦恼中。

比如,同样有两个叫作用户运营的岗位,你经过4要素的对比分析,也许会得到如下发现。

某求职在线教育公司的用户运营岗:

面向用户:海外留学应届生。

负责业务目标:用户上课完课率、满意度、续费率。

工作场景:线上社群内。

主要工作手段:群内活动组织、用户沟通和互动、学习内容和资源组织。

某母婴电商公司的用户运营岗:

面向用户:二三线城市的宝妈。

负责业务目标:用户平均复购率。

工作场景:APP内。

主要工作手段:数据分析、促销活动策划、设计用户分层运营策略、设计商品和品类运营策略。

于是,你带着这样的认知,再去与其他人沟通或者求职,你的成功率和靠谱程度都会提高很多。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带着这里已有的认知更进一步,去认识那些行业内常见的各种运营岗位了。

2.1.3 快速、清晰地认知各类常见的互联网运营岗位

在这里,我们也有必要再给你补充一个认知: 在一家公司里设定具体某个运营岗位时,既可能以“工作内容+工作手段”为中心来命名和定义一个运营岗位,也可能以“业务场景和目标”为中心来命名和定义一个运营岗位。

前者,比如像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等常见岗位,就是以“工作内容+工作手段”为中心来进行定义和命名的。

一个叫内容运营的岗位,其工作职责肯定都与内容有关。但是,它做的既可能是内容的生产,也可能是内容的对外传播,还可能是一些专题策划;它做的既可能是图文类的内容,也可能是视频类的内容,还可能二者兼有。

一个叫用户运营的岗位,工作职责也肯定都围绕着用户来展开。但同理,它做的既可能是用户获取,也可能是用户留存,还可能是用户召回。它既可能在社群内做,也可能在APP内做,还可能在网站上做。

而后者,类似短视频运营、电商运营、社群运营、KOL运营等岗位,就是典型的以业务场景和目标为中心来命名和定义的运营岗位。

一个社群运营岗,其工作场景肯定在社群里,但具体在社群里做的是营销转化,还是用户维系,这可能还得再看。

不同公司会采用哪种方式来命名和定义自己的相关运营岗位,既跟其商业模式、业务属性有关,也跟公司管理者的习惯、喜好有关。有了这个认知,你就会对“为啥不同公司的运营岗位划分那么五花八门”这个问题更加释然一些。

在上述两种定义方式中,前一种定义方式内常见的岗位,无非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产品运营等。

但,在这一类岗位上,很可能会出现我们之前提到的“不同公司,同一个岗位名称,实际在干的工作完全不一样”的问题,因为不同公司的业务模型、关键业务指标划分和业务场景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大家看到这一类岗位时,可以按照我们上面提到的“4要素”对其进行进一步拆解,也许对于特定岗位到底要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你的认知会更清楚。

而对于在后一种定义方式下的一些比较常见的相关运营岗位,我们在此可以对其主要工作职责和内容、所负责的业务目标等快速进行一些普及和解读,只当是带你快速扫个盲。

1.新媒体运营/短视频运营

自2013年开始,微博、微信公众号先后兴起,新媒体就成为一个明确的概念,而新媒体运营也成为行业内一类主流的运营岗位。

这一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新媒体账号的内容发布与维护、策划各种活动、日常与粉丝们进行互动、对接各种外部合作(如品牌联合活动、互推)等,其关注的业务目标往往是粉丝数和流量,或者有人也会直接负责整个新媒体平台上的流量变现。

2018年,短视频兴起,如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也成为最新的新媒体阵地和流量集中地,因此也有了短视频运营这样的岗位,主要负责短视频类新媒体账号的流量获取和变现。

2.直播运营

我们提到过,短视频时代,“直播变现”已经是一类主流的变现模式。

而直播变现想要做好,绝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除主播本人外,直播间本身也需要运营,比如直播间是否需要投放,直播间的评论区如何维护,直播间内要推的货品是否能够及时上架,如果卖爆了是否有预案,如何通过监测直播间的实时数据调整主播的直播带货策略等,这些事都需要有人管的。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直播运营岗位。

3.策略运营

策略运营这个岗位,一般多见于有一定用户基数规模和较多数据积累的中大型公司,他们的工作一般是以数据为导向,持续分析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仍然可以实现效率优化的空间。一旦发现相应的机会,就会迅速制定策略,并协同产品等部门推进上线落地。

一般来说,一家公司只要有了用户规模和大量用户数据,就一定存在可以依靠数据来制定策略,提升整体业务运转效率的空间。

举例,某电商平台,也许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女性用户在深夜11点~12点之间购买某个品类的商品订单奇高无比,则可以制定策略,但凡女性用户深夜登录访问网站,就可以推荐该品类商品,以提高用户付费转化率。

或者是,某打车APP,发现某个地区的用户在晚10点过后打车订单居高不下,但其他地区同一时间的订单却比较少,则可以制定策略,引导大量司机晚10点过后到该地区附近来接单,以提升运力储备。

这样的工作,就是典型的“策略运营”需要做的。

4.数据运营

在互联网行业里,部分公司也会设置一个数据运营的岗位——一般这么干的公司,也大都是中大型公司。

所谓数据运营,其实跟上面的策略运营有点相似,介于数据分析师和策略运营之间,往往会要求拥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他们一般在一家业务模式比较稳定,数据能力和数据积累比较强大的公司内部,专门负责调取+分析各种数据,并围绕着少数关键指标,通过数据分析来寻找机会,从而提升相关核心指标。

比如在阿里这样的公司内部,各种数据系统、数据后台就有十几种之多,如果你要关注如何让天猫某个品类的GMV能够得到持续提升,则你肯定要游走于各数据系统之间,调取需要的数据,再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找到一些关键线索,最后连同业务负责人一起制定策略,往下推进。

5.社群运营

在行业内,一般存在两种社群运营。

第一种,是以“成交/付费转化”为核心业务目标的社群运营。他们运营一个社群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更多用户的付费转化。

第二种,则是以重点用户维系为核心业务目标的社群运营。他们运营一个社群的最终目的,是强化用户黏性/信任关系。

另外,像第1章提到的,自2019年以后,社群运营其实很多时候都需要跟私域流量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思考和规划理解。

6.广告投放运营/流量运营

做流量和投放的,最核心的要求就是要能熟悉市面上各种常见流量渠道、推广方式,懂得如何花钱,最终能对ROI(投入回报比)和CAC(单位获客成本)负责。

最终,一个流量运营或投放负责人,需要能对接到各种流量渠道资源,甚至对每个渠道的用户构成、推广效率等都要做到烂熟于心,这样你才能结合产品推广需求制定推广策略和方案,并持续调整,优化流量/用户获取成本,实现业务价值最大化。

当前,市面上常见的推广渠道和方式有:搜索引擎推广(SEO/SEM)、信息流广告投放推广、新媒体KOL广告投放推广、流量换量、厂商预装机、应用商店推广等。

7.电商运营

就像此前提到的,电商是互联网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特分支,也是一种最常见的流量变现模式。所以电商的运营,也有其独特之处。

典型意义上的电商运营,其实也存在两种语境:

(1)你负责的是某个电商平台下的某个品类的整体运营(有时也会被叫作品类运营),对整个品类的GMV负责;

(2)你负责的是某电商店铺的运营,对整个店铺的GMV负责。

主要工作职责可能包括:店铺的商品品类管理(如主推什么商品,重点打造哪些爆款等)、商品的上架和下架、商品的基础包装和图片文案设计、推广策划的制定和执行、申请参加各类专题活动(如双11、聚划算等)、在线客服。

以上,算是对互联网行业内一些常见的运营相关岗位的扫盲普及。

2.1.4 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工作流程&全貌

接下来,我们再切换一个视角,来聊一聊一家公司内运营这个职能部门的典型工作流程和基本思路是怎样的,试着看看日常真实的运营工作的“全貌”。

我们不妨直接来看下图。

结合上图,如果一家公司把运营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则运营部门的工作流程,大致分为以下4个步骤。

第一,制定策略。在这个环节,我们可能需要先根据产品形态、产品当前所处的阶段,以及当前一些核心的相关数据上面的表现,来制定我们的运营策略。

第二,分解指标,规划工作。根据第一步中制定的运营策略,我们在第二步要开始进行目标拆分,并根据目标完成向内向外的资源(如运营经费、渠道等)争取和分配,以及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第三,执行落地,达成目标。有了策略和具体的规划、资源配备后,我们在这一步要做的,就是通过文案、活动、事件传播、产品机制设计、用户维系、BD(商务拓展)等具体手段来达成我们的目标了。

第四,监测数据、调整方向。所有计划执行后,作为一个合格的运营,我们一定要学会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相关用户反馈,并评估我们的运营工作成效,再根据数据和用户反馈寻找到潜在问题、潜在产品方向和用户需求等,并将结论代入我们新一轮的运营工作中去,回到第一步:制定新的运营策略,进入下一个循环。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做运营,永远要向迭代要数据,也要依据数据去做迭代。

作为一个致力于可以“独立搭建+跑通一个流量-变现小闭环”的运营从业者,你在职业成长中的第一个小目标,就应该是要致力于可以主导和Hold住这个流程中的全部4个环节。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运营从业者其实都只能关注到和完成好第三个执行阶段的工作,而缺乏意识和能力去完成好策略制定、工作规划、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工作。眼界、思维都高度受限。

所以,像我们在第1章里提到的一样,从事运营相关的工作,从单点执行到可以具备系统思考,其实是一个挺大的坎,也是你必须努力越过的一道坎。

至此,本节内容就差不多聊完了,我们也可以对本节的内容做一个总结。

看完本节后,你应该可以意识到,运营这样一个概念,应当大于“病毒营销、策划、文案、编辑、策划、传播、用户管理、社群管理……”这些具体工作内容的总和,因为上面我们提到的这些,都只是一种具体的运营手段而已。

你也能感受到,运营两个字,可以承载的东西很多,但落实到细节则异常琐碎。我对 运营从业者们最大的一个建议就是:要带着宏观的视角去理解运营,同时更要带着微观和落地的心态去做好运营。

简单地讲,就是既要对运营有一个宏观的理解和认识——这样你更容易知道自己身处何处和方向该在哪里;又要脚踏实地地先在一些具体的工作上做出成绩,比如文案、策划、用户维系等,而不是终日只纠缠于各种概念中。

希望在这一节里我们聊到的所有信息,可以让你对运营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知道自己当下的位置何在,并开始有意识地思考自己将往何处去发展。

在接下来的一节里,我们将再次切换视角,试着站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审视运营。 oBrEj47fc+uhaRIXPKzSebGLsxA9RYeCLbP7Jh7VMXX72IJB2NzhQS0cokGHEG0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