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我们所处的时代
——从“追逐大红利”到“创造小增量”

2022年,其实很多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内心都有点打鼓,乃至有点悲观。

“互联网还有未来吗?我们这个行业是不是要凉了?”

“大厂都在纷纷裁员了,做运营还能有前途吗?”

“我们这一代人,好像已经错失了一些时代性的机会,这是不是就是我们的宿命?我们还能有什么念想和期待?”

我知道,这是很多人内心真实的声音。

在过去20多年里,互联网一直是一个欣欣向荣的行当,充满了无限生机和可能,无数年轻人投身其中,收获了巨大的成长和回报。

但从2022年开始,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风向变了。

过去,很多运营人都把“进入某家大厂担任总监或高管”作为一个重要的职业目标来看待。但现在,这样的目标好像变得越来越虚无缥缈。

所以,我们究竟该向何处去?

在这一节里,我想就这个问题给出一些我的看法,以及建议。

(1)我的好朋友,著名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作者、中国职业生涯规划领域的开创者古典老师曾经说过,在过去20多年里,我们看待个人成长的视角,其实背后也有一些重要的变化。

最初,关于如何追求个人成长,我们号召大家,要打开你的思维禁锢,不要自己限制自己,只要你选择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选择努力奋斗,就能追求无限可能。

然后,我们又发现,如果只是打完鸡血,光有一腔热血,可能还是挺容易走火入魔的。于是我们又补上:你需要有方法论,需要用正确的方式去聪明地努力,才更容易有结果。

接着,当我们用10年以上的时间来观察一些事情,自己的视野也变得更加开阔时,我们又有了新的发现——其实,在一个大环境里,很多时候还是“选择大于努力”的。在一个大时代里,当你选择与那些具备了时代势能的行业、系统性机会站在一起时,你自然也就拥有了更大的势能,从而在成长速度上更容易比其他人快。

在过去20多年里,最早选择进入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很多人,即便能力和个人努力程度与身处传统制造业、纺织业等领域的朋友相差无几,他们最后的发展、收益和人生际遇也往往比后者要好很多,这就是最好的印证。

包括我自己本人,之所以能从一个高中辍学生起步,在十几年时间里实现个人的极快速成长,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互联网这个行业在过去20多年的大时代背景下,天然就拥有最大的势能。

但,就像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一样,凡事都有周期。2021年,伴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以及互联网大厂开始频繁裁员,整个互联网行业内几乎已经不再能看到任何有意思的新APP出现。看起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确实已经来到了一个周期的尾部。

很多人都悲观地说:属于互联网的时代结束了。

所以,当前的互联网真的已经日薄西山了吗?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

(2)在过去40多年里,我们生活在中国,其实已经习惯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发展。甚至,我们会认为:这样的状态才是正常的。

但其实,如果我们把时间拉得足够长,就会发现,在过去40多年里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其实是正好在一个历史窗口里同时叠加了多重红利因素而形成的结果,它注定不可能是持久的。

在过去40多年里,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至少同时叠加了以下几种不可复制的红利因素。

首先,是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

其次,是中国所特有的人口红利;

最后,是过去几十年里,IT、互联网领域,由摩尔定律所驱动的各种技术大爆炸,进一步引发了创新浪潮。

上述几点,失去任何一个,都不可能有过去40多年里中国,乃至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

而2022年,我们所面临的局面,其实是上述的红利因素开始显著消退的结果——最起码,我们国家的人口红利已经不那么显著,并且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发展,也确实来到了一个周期的尾部,无法再带来如过去20多年里那样层出不穷的各种技术创新和互联网产品创新。

在2021年年底的一次行业会议上,知名创业者、猎豹CEO傅盛做了一次演讲。

在那次演讲里,他也分享了这样的观点:

“我们都是特别幸运的一波人,正好处在互联网技术大爆炸的浪潮里,好像创新、飞速发展就应该是常态。但做了三年机器人后,我发现互联网这种技术大爆炸并不是常态。

当我开始接触电机、电路板、机械臂这些之后,才发现原来在别的行业里,所有技术都是一个线性变化过程,每年改进10%就算是不错了。只有半导体行业除外,其他行业其实都没有出现摩尔定律式的增长。”

最后,他总结到: 其实放大了看,科技大爆炸不会是常态,“日拱一卒”才是。

所以,一个必须要接受的现实是:从2022年往后看的10年里,我们的整体经济发展、行业变化都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快,也可能的确不会存在那么多时代性的机会了。

而在互联网行业内,可能也不会再像过去20多年那样,密集地涌现出如此多颠覆式创新的大机会。

如此一来,作为普通人及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我们还能期盼什么?我们又该向何处去?

(3) 我个人的倾向是,未来10年,“追逐大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为自己“创造小增量”会成为很多普通人更值得期许的未来。

2021年年底,我面向有瞰学社的全体用户做过一次深度的年度总结+汇报。在那次总结里,我也提到了一些相关的观察和观点。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国家的整体治理发展逻辑,是一种“效率至上”的逻辑。

在全民崇尚“效率至上”的大环境下,“小而美”往往是没有生存空间的,我们要追求大而快,也必须要不断寻求各种时代红利,才会是最优策略。 恰如在互联网创业领域,只要选对了一个赛道,你就要投身进去快速做大。且在一个赛道下,最后往往都是行业老大老二统治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老三往下只能稍微喝点“残羹冷炙”。

所以,过去20多年的中国互联网,毫无疑问是大家都在努力追求的“大红利”时代。在这个阶段里,大家想要投身互联网,或者想要学习运营,本质上是因为看到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并带来巨大收益的可能,不想错过这趟班车和红利。

但从2021年开始,宏观的治理发展逻辑开始有了显著的转变——我们要从过去极度强调效率,转变为当下更加关注公平。

在公平的逻辑下,特别能快速造富的时代性机会一定会减少,并且,如果你还要继续大而快+通过放大头部聚集效应来赚钱,可能是政治不正确的。

如果大环境下的系统性红利已经几乎没有了,我们也开始进入“日拱一卒”的常态中,我们还要不断去追求“大红利”,也还想要追求爆发式的增长和收益,结局注定只能走向内卷。

在这样的情况下,相比起还要不断追求加入大公司把事业做到很大来说,拥抱、接受并享受小而美,努力去成为一个有点念想的小微创业者,追求通过做些自己喜欢、热爱的事,让自己能够踏实体面地赚到让自己舒服的钱,可能会更值得期待——最起码,如果你以此为目标,那么像之前我们所说的一样,你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

因此我们才说:要么,你可以继续在一些领域内追逐大红利,要么,你就要努力做一个能为自己创造“小增量”的人。

而深度理解互联网,理解流量、运营、变现,乃至能够独立跑通一个流量-变现闭环,就是你能够给自己创造“小增量”的基本前提。

(4)2022年年初,有一次我跟古典老师一起吃饭聊天,最后聊到一个大家很有共鸣的观点:

从2022年开始往后的几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几年来,所有普通人选择“做自己”最好的时候。

原因很简单,在过去效率至上的时代背景下,所有公司和个体,都会被设定一个“最好、效率最高”的标准,所有公司、所有个人都要极致追求增长,更高效地赚钱,否则就会被抛下。

甚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乃至教育、医疗等,也都被拉进了这个漩涡。

在增长空间还足够大的时候,一味关注效率,可能是最优的。但增长空间不足了,还要极致强调效率,就会出问题。

所以,才有了2021年的各种宏观调控和“双减”。

但是,这和“做自己”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接着聊。

其实,这个世界上往往有两类赢家,一类人通过“借势”来获胜,另一类人则通过“造势”来获胜。

前者,好比雷军所说的“要顺势而为,站到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而后者最极端的代表,其实是乔布斯——乔布斯创造iPhone,就是一个典型的“通过为自己造势而收获成功”的范例。在iPhone诞生之前,从来没有人能想到手机居然还可以变成这样,包括苹果公司的高层、员工等很多人,也都对iPhone是否能研发成功充满质疑,只有乔布斯自己一个人固执地要坚持自己的理念,要做一款颠覆性的产品。

你能说说看,乔布斯当时是借了谁的势?

借势,是把自己投身于一个已经相对清晰的增量趋势中,乘风而上,让自己跑得更快。

而造势,则是在一个大多数人都未曾看好,但你却笃信不疑的领域内,你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增量,并收获很多人的认可,从而,你也将赢得自己的势能。

当然,乔布斯可能一百年也就只出一个,我们绝大多数人想要通过“造势”来实现像乔布斯那样改变世界的壮举,成功的概率可能注定微乎其微。

但,假如我们想要创造的不是一个“巨大的增量”,而只是一个“小增量”,那也许会变成大部分普通人都有机会做到的事。

我们不需要改变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的走向,是你完全无法左右的。更多时候,你只能做一个顺应时代的人。

但是,我们可以努力追求一种状态——做一个顺应时代,但又不被时代所淹没的人。

2021年,在一些遭遇了宏观政策调控的行业内,你也许感受到了时代浪潮落在一个人身上时的无奈和沉重。

但,哪怕环境再糟糕、再恶劣,你也仍然追求拥有“为自己而盛开”的能力,你仍然会有很多自己所期盼的小美好。例如,你在家养花,每天都会把自己的生活装点得很美好,并且还能把这样的细微美好放大,分享给其他人,向别人展示你的“为自己而盛开”。

又或者,你本来就是一个有些诗意的文艺青年,但过去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你只能关注数据、数据、数据,只能思考增长、增长、增长。但现在,你也许可以在周末走进山里,去静静听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和看阳光透过树叶洒进小树林,勾勒出美丽的光晕;又或者是自己来到一个安静的小湖边,一边听着你喜欢的音乐,一边伴随着轻轻摇动的柳枝大声读诗。

在这个时代里,即便在时代大潮流下你已经遍体鳞伤,但若你仍能“独自守护住自己的小美好”,并还能把你守护的美好分享给他人,感召他人,你就不会被淹没于不可抗拒的时代大潮,也一定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和喜欢。

而这,其实也未尝不是一种你能给自己创造的“小增量”。

(5)最后,我希望你一定要记住+理解下面这句话。

在这个时代里,如果你想要投身运营或学习运营,你不妨带着这样的认知和期许,或许才会更好:

互联网和运营,起初赋予我们的是一种能力和一种可能:任何时候,如果我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满,那么我可以拥有自由站起来去反对它的可能性,并能因此而受到其他人的认可和拥护。

最终,即便只是作为一个个体,我也可以通过创造属于自己的“小增量”,让自己可以踏实、体面地赚到钱。

这一节,我们不妨就把这个“时代性的建议”送给你。

接下来,我们还将更进一步,试着站到更加宏观的“上帝视角”来审视一下,中国互联网过去20多年来,在流量、变现手段等方面是如何一步步演化至今的,以及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运营的工作方向究竟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相信看完接下来的一节后,很多人对运营的认知高度和深度,都将被全面刷新。 zET8LRA8z7HH3Wa5jO2UaOGl4rAMecAqTxEzNkT8CdZT21HV+W5JO+74I+GxwoB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