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适配”是构建信息社会的基础,人才是实现“软硬适配”的关键前提。围绕应用牵引,在“信创”向多行业领域推广的过程中,面对多种国产处理器和国产操作系统的开发需求,要求工程师具有软/硬件的迁移适配能力,掌握处理器运行原理的核心技能,形成可重构的开发能力。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在新时期,既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更需要培养“软硬适配”的复合型人才。面向未来的产学协同育人应该是:有质量的融汇与合作,多方主体的多元协同,搭建一个教育界与产业界的桥梁,让学校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式与重点,同时也可以将学校的科研成果及时向产业传递。
我国的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教学,尤其是原理与实验教学的融合,长期以来一直无法摆脱基于国外处理器构建的软/硬件教学体系的影响。在电子信息和计算机领域,通过我国的自主技术来支撑高校的认知教学、原理教学和实验教学,一直是广大师生翘首以盼的事情。我在东南大学执教多年,曾多次将不同技术路径的国产处理器引入教学,深感国产软/硬件技术推广的不易。
何宾老师编写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国产龙芯处理器的软件和硬件集成(基础篇)》一书,符合电子信息和计算机产业对掌握应用迁移能力的、原理-技能贯通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同时也为“微型计算机原理”这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带来了新的建设思路。全书融合了思政教育与技术内容,贯穿了产业应用引导原理学习的先进教学思想,为有志于将国产软/硬件技术应用于课堂的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全书以软/硬件结合的形式对处理器原理进行了深度分析,反映了龙芯体系结构系列课程的优质成果,体现了与后续“嵌入式技术”“操作系统”“嵌入式软/硬件接口”等核心课程的连贯教学思路。
在自主技术的产业应用与教学紧密结合方面,《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国产龙芯处理器的软件和硬件集成(基础篇)》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将对构建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我国自主技术生态建设的协同发挥积极的作用。
东南大学教授 时龙兴
2022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