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的死给张学良带来很大的刺激,张学良后来了解到,枪杀郭松龄夫妇的命令,其实是杨宇霆借父亲的名义下达的。张作霖只是命人把他们带回奉天审问,杨宇霆害怕节外生枝,私自下令处决了他们,并将尸体运回沈阳示众。
郭松龄的这次反奉行动,曾经把张学良置于非常难堪的境地,但是战后张学良在军中的威望大增。以前张学良打胜仗,军中将领都认为是郭松龄从旁协助,但是这次他抵挡住郭松龄的精锐部队,打败了以“常胜将军”为称的郭松龄。这一仗,让人们不再以他是少帅而敬重他,而是真正地敬重他的为人和能力。
战争结束后,张学良收容郭松龄的残余部队,并且说服张作霖,不再株连任何人。
曾经在郭松龄手下的魏益三继承了郭松龄的遗志,加入冯玉祥的队伍。张作霖又重新和吴佩孚联合,并取得山西阎锡山的支持,结成新的三角联盟,向冯玉祥的国民军发起战斗。张作霖命张学良为第三方面军军团长前去战斗,韩麟春任副职协助。
奉军和国民军在南口展开攻势,此战打得颇为激烈,双方都伤亡过半,最终,张学良率领奉军攻下南口,张作霖也因为这次战役的胜利,趁势在天津就任安国军总司令,集中力量对抗北伐军。
之后,张学良奉父亲的命令进军河南,夺取吴佩孚在河南的大约20万残余势力,在强渡黄河的过程中,接连中了直军的埋伏,死伤上万人。
抵达开封后,奉军军长于珍并没有部署作战,而是忙着与地方的乡绅应酬,为以后接任河南省督军做准备,致使奉军在开封大败。
在前线指挥的张学良听说这个消息,对部下说道:“于军长在南口战役结束后,人员、弹药都没来得及补充,我原本不想让他率军前来,但他在老帅面前再三恳求,急着要接任这个河南督军。为了一己私利,来抢地盘儿打仗真的是不值得。”
直军又一鼓作气,在总指挥高汝桐带领下,一直攻到郑州城郊,分三面包围奉军。留给奉军的只有一条黄河铁桥,还派游击队拉走了奉军的大炮。
奉军的前线指挥官个个士气低沉,甚至请求撤退。张学良召集各军指挥官,对他们说道:“听说你们想跑,想跑还不简单,有腿就行。但现在我们面对的是整个军队,是能说撤就撤的吗?我们现在只有一条黄河铁桥可以退,几十万人的军队,还有火炮、马匹,仓皇撤退必然会拥挤不堪,结果可想而知。既然已经到这个绝境,我希望大家都把生死置之度外。如果真要退,也必须把敌人打退,我们才能撤退。所以我现在命令你们各司其职,把敌人往死里打,好汉死在阵头上,如果你们当中谁再说一句要撤退,那我只好按军法处置。”
随后,各军指挥官重新整顿军队,准备作战。然而此时的张学良,内心却痛苦不堪。他早已对内战的打打杀杀心生厌倦,但又不得不坚守在一线,韩麟春见他这个样子,递给他一管鸦片,从这个时候起,张学良染上了鸦片烟瘾。
奉军与直军在郑州激战五天,最终,奉军开炮把在铁甲车里的高汝桐以及所带领的直军全数歼灭。张学良得知后,前去检查铁甲车,发现里面堆满了尸体,总指挥高汝桐的确在内。
直军因为高汝桐的阵亡,军心涣散,大败于奉军,最终奉军占领了郑州、开封。张学良素来敬重将才,高汝霖的死让他很触动。他为高汝桐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并亲笔书写了巨幅挽联,所表达的意思是他敬重高汝桐身先士卒,战死沙场,但痛惜他投靠非人。
这场战争当中,张学良打的肝肠寸断,他士气高昂地发布一次次的战斗指令,内心却痛苦不堪。战斗结束后,他到北京放松了几天,在一次宴会上,结识了一生挚爱赵一荻。
赵一荻生于官宦之家,她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三个姐姐,所以家里人都称她为赵四,外人则称赵四小姐。她从小接受中西合璧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在宴会上,张学良看到这位天生丽质、超凡脱俗的赵四小姐,便主动搭话,请她跳舞,两人跟一见钟情。之后的几天,张学良都约她出来开车兜风、打高尔夫球、一起跳舞。两个人的关系急速升温,此时,张学良27岁,赵一荻16岁。
张学良回到奉天后,内心厌倦内战的痛苦持续发酵,为了排遣心中苦闷,也为了找一条出路,他找到东北军中的黄显声倾诉心事。黄显声毕业于北京大学,参加过“五四运动”,在东北军中以新思想著称。
他对黄显声说道:“这仗我是打不下去了,我非常认同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我认为他可以为国家带来统一。现在让我打北伐军,实在难以接受。”
黄显声点了点头说道:“难得少帅有这样的认识,东北军暮气太重,徒讲义气,为了各自的利益,也都暗流涌动。”
张学良说道:“是啊!咱们东北军什么主意也没有,就知道抢地盘。现在占领了河北、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盘,却连一个像样的督军都派不出去。现在的军官都为了眼前那点利益,争来争去,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怨声载道,我今天请你来就是想让你帮我出个主意。”
黄显声想了想说道:“但是老帅的意图是想用武力统一中国,当大总统。”
张学良说道:“这都是杨宇霆他们鼓吹老帅的,老帅入京,东北兵力必然缺失,会给日本人可乘之机,日本人可是时刻都在盯着东北这块肥肉。我们东北军应该以保住东三省、保护东北三千多万同胞为己任,而不是跑到关内来抢夺地盘。”
黄显声说道:“我替东三省的父老乡亲感谢军团长,如果要撤兵的话,要及早谋划。”
张学良说道:“你说得对,那我就先把军队撤到保定。然后再找机会,劝说老帅回到关外。”
奉军占领河南不久,张作霖就以苏俄干涉我国内政、扶持共产党人为由派人抄了苏俄大使馆,逮捕李大钊等二十多名共产党人。二十几天后,李大钊被判处死刑,绞杀身亡。张作霖这一暴行又进一步暴露了他军阀的真面目,只为一己之私,肆意残杀政见不同的人。此时,他还在积极准备全力对付南方的北伐军。
张作霖在北京怀仁堂接受孙传芳等人的拥戴,在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并且担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
曾经和张学良并肩作战的韩麟春调侃他说:“你小子现在是皇太子啦!”
张作霖上台后,韩麟春因为中风一病不起,张学良一个人要指挥三四军团非常吃力。杨宇霆看中这个机会,向张作霖申请,让他前去协助张学良共同指挥三四军团。
杨宇霆是张作霖的心腹,大事小情张作霖都会征求他的意见。但他一直没有掌握过军权,几次试探想要在部队安插自己人都没有实现,这次对他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时正好是农历除夕,军队里吃完年夜饭后,张学良召集各军官,对他们说道:“韩公的病在短期内无法痊愈,大帅的意思是要派人来接替韩公,大家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军官纷纷表示愿意等韩公病愈归来,张学良见状,对大家说道:“大帅已经定了让杨宇霆过来,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在场军官都表示反对,刘鸣九说道:“少帅,杨督办可是大帅的总参谋长,统筹全局,他哪儿有空来我们三四军团。”
又有人说道:“杨督办可是外交的一把好手,如今我们与日本关系紧张,他为何不好好搞他的对日外交,却要来我们这儿掺一脚。”
张学良示意大家安静,说道:“杨宇霆没带过兵,这是他一直以来的一个遗憾,现在我们这儿有空子,不正好给他机会了吗?他来这儿,就是想抓我的军队。”张学良看了看在场的每一位军官,说道:“我倒要看看我的军队能不能被他抓了去。”
杨宇霆到三四军团就任后,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联合冯玉祥、阎锡山的军队继续北伐。奉军在京汉和京绥铁路两个方向作战,节节败退。张学良助阵前线,觉得很有可能被北伐军截断后路,军队无法撤回关外,从而全军覆没的危险。他命令各军全部撤到滦东一带,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唐山一带待命,他则回北京劝说父亲放弃大权,撤兵回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