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立志讲武堂学军

张学良久病不起,张作霖请来军医王少源给他诊治。王少源看过后,说道:“你生的病并无大碍,我给你开几副药,吃了便会好转。只是你不能整天都待在家里,应该多出去走一走,散散心。”

张学良说道:“国家前途渺茫,活着也是给日本人当亡国奴,还有什么希望?”

王少源说道:“你这样颓废下去不行,我送你一张教会演讲的门票,主讲人是天津南开中学的校长张伯苓先生,演讲主题是《中国前途之希望》,相信对你会有所启发。”

张学良对张伯苓并没有多少了解,只是这个演讲主题吸引了他。他便强撑病体去到了教会。到会场后,只见张伯苓正向台下的人问道:“先生们,中国前途之希望是什么?”

台下一片静默,张伯苓又说道:“中国前途是很有希望的,中国前途的希望是,有我。”

听到这句话,台下的张学良勃然大怒。他几乎要站起来质问台上的张伯苓:“你算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说中国的前途在你身上。”

但碍于会场人多,他便耐着性子听了下去。张伯苓继续说道:“大家对于当下的中国都非常失望,但都没有办法。这样下去,中国岂不是就完了吗?大家都互相埋怨,而不想拿出实际行动,只希望坐享强国的光荣。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就真的完了。我希望大家都鞭策自己奋发图强,为国家、为大众服务,把国家的兴亡放在肩上,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在我们的努力下,变得国富民强。所以我今天想和大家说的就是,让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念,说中国不亡,有我!”

听完这里,张学良茅塞顿开,热血沸腾。这场演讲让他从原本厌世绝望的状态当中走了出来,他决定痛改前非,为复兴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演讲结束后,张学良在友人的介绍下,见到张伯苓,张伯苓问道:“刚刚对我的演讲有什么想法?”

张学良诚实地说道:“初听先生所言,学良觉得不过是妄人之词,并无新意。但是听完先生的演讲,学良彻底改变了想法。先生所言是一剂强心针,唤醒了学良心底的爱国热情,也让学良看到国家未来的希望。学良必当依先生所言,奋发图强,为国家崛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伯苓听完很欣慰,点了点头说道:“国家现在就需要像你这样的有为青年,希望你能记住今日所言,勤勉努力。”

这次演讲是张学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立志要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为国家统一和民众的福祉作贡献,以实际行动来拯救中国,坚定的写下:“本个人之良心,尽个人之能力,努力以救中国。”

此时的张学良已学贯中西,一次张作霖把他叫到跟前问他说:“小六子,你现在古书洋书也看了不少,我现在来考考你,看你学得到底怎么样。”

张学良并不害怕考试,但是他害怕父亲。因为父亲常常出人意料,只见父亲问道:“李世民是哪朝人?”

张学良回答:“唐朝。”

父亲又问道:“那你喜欢他吗?愿意效仿他吗?”张作霖此时俨然把自己比作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希望他们张家也能开创一个新的朝代。

张学良说道:“不喜欢,也不想学他。”

张作霖听完并没有生气,而是问道:“那你喜欢谁?”

张学良说道:“我喜欢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我的座右铭。”

张作霖没有接话,只是又问道:“那你喜欢日本天皇吗?”

张学良回答道:“不喜欢,日本在东北领土造成多少生灵涂炭,我对日本人只有恨。”

张作霖听完,虽然儿子的回答并没有在自己预料之中,但是儿子喜欢的也都是一等一的大英雄,所以夸奖他说:“不愧是我张作霖的儿子。”

张学良的老师陈英见张学良志向远大,适时地说道:“你想要拯救百姓、拯救中国,那最好的路线,就是借助你父亲的财富和权势。”

张学良听完深以为然,他向父亲提出想报考保定军校从军,保定军校是北洋军阀培养军官的学校,是国内最著名的军官学校。张作霖欣然同意,并帮他运作。

在张作霖的安排下,张学良通过补考,顺利进入保定军校学习。但后来因为东北讲武堂重新开办,他就又回到东北,进入讲武堂学习。

东北讲武堂是张作霖为了培养奉军体系专门设立的军事学校,在张学良进去学习之前,张作霖嘱咐他说:“小六子,你想好了,进了讲武堂就要好好学习,一定不能给我丢人。”

张学良拍了拍胸脯说道:“父亲放心,如果人家都干不了的事儿,我也干不了,那不算丢人。如果人家都干得了的事儿,而我却干不了,那就算我给你丢人。怎么样?”

张作霖哈哈大笑:“好样儿的!你要是学得好,不毕业就给你个营长当。”

这一年,张学良19岁,他正式开始了军事生涯。

张学良进入讲武堂后,接连几个月考试都是第一名,有人怀疑考官向他告密,要求重新考试。

教育长熙恰亲自发起一次突击考试,张学良依旧考了第一名。成绩出来后,熙恰向大家宣布说:“张学良肯定没有作弊,因为这些卷子当中,只有他的卷子是百分之百正确。”

张学良后来曾经说起这一段,他说道:“其实并不是我有多聪明,而是讲武堂的学生大多是行伍出身,大字不识几个。而我从小接受东西方教育,读的书、懂的知识要比他们多。”

在讲武堂期间,张学良与战术教官郭松龄结下深厚的师生情。郭松龄曾经参加孙中山先生组织的辛亥革命,后来在广东担任教官,之后来到东北讲武堂,担任战术教官。

郭松龄心怀改编东北军的远大抱负,然而现在老帅张作霖统领下的军队,各将领都只为一己之私,毫无家国抱负。他看到张学良与张作霖有所不同,所以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希望寄托在这个年轻的后辈身上。

他曾经不止一次的和张学良讨论关于东北命运的事情。他经常对张学良说:“东北现在军队腐败横行,暮气很重。我希望你能够担负起将来统帅东北军的重任,你立志救国,那就应当先救东北。”

张学良说道:“老师放心,我父亲已经答应,等我毕业就让我带军队。我非常认同老师所说的东北军需要改革,这是我毕业之后最重要的事,也没有人会比我更有机会做。”

郭松龄说道:“你能够有勇气改革你父亲的军队,实在是东北的幸事。不管是对国家统一,还是对列强觊觎,都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一年的讲武堂学习完之后,张学良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他在讲武堂系统地学习了战术、军制、兵器、地形、交通、筑城六大军事科目的全部内容,还了解很多高等军事的专门知识,为之后驰骋沙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校的时候,张作霖的副将张作相就因为他成绩突出,升任他为团长,毕业后,又升任他为旅长。张学良当上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他很想听从老师郭松龄的话改革军队,但又无从下手,于是想把郭松龄招揽到自己的军队里。

他找到父亲张作霖,张作霖一看到他穿少将衣服意气风发,于是说道:“小六子,当旅长了,一定要好好干。”

张学良说道:“爸,我怕以我一己之力,无法担此重任,我想要个帮手。”

张作霖问道:“你有意向的人选吗?”

张学良说道:“讲武堂的战术教官郭松龄治军严谨,我想让他来助我一臂之力。”

郭松龄并非正根儿的东北人,与张作霖也没有深交,张作霖怀疑地问道:“我对他不熟,只听说他为人骄傲,你有把握管得住他吗?”

张学良说道:“郭松龄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又很有才干。至于服不服从管教,儿子自有分寸。”

张作霖想了想说道:“那就先用他试试看吧!让他当卫队旅参谋长,兼任第二团的团长。”

郭松龄就任之后,张学良为了帮他树立军威,当着所有军官的面说道:“以后在我们卫队旅,郭松龄就是我,我就是郭松龄。”

在张学良和郭松龄的配合下,卫队旅一改之前的陋习,纪律严明,并且选拔了一批真正有军事知识的人担任军官,这些人在后来东北军的战役当中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军队面貌焕然一新,但免不了东北军里的一些旧军官质疑,他们说:“郭松龄练出来的军队,虽然军纪很好,但真正上了战场,未必能打胜仗。”

军队中那些行伍出身的人更是说:“天天按照书本上面的学科进行训练,没有上过战场,一切都是白搭。”

张学良顶着这样的质疑,把治军的一切事项都交于郭松龄。 Kf0zqsdsIRN3f8C5TGJrjim6QtWp6b3HlmsHO16loFYtb9m/1mg0vvIPYPi+4rn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