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海外求学

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小情侣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开始了他们生命中“黄金组合”的历程。

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建于1740年,是一所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也是美国8所常青藤盟校之一,该校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学术底蕴和民主气氛都极为浓厚,堪称美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然而命运却和林徽因开了一个玩笑,梁思成顺利地进入了建筑系,林徽因的申请却被拒绝了。这是为什么呢?理由非常的荒唐可笑,据说是因为建筑系的学生经常需要熬夜赶图纸,女生无人陪伴太不方便,也不安全,所以他们才拒绝招收女生。

这样的结果,让林徽因无法接受,但是规定早已存在,不接受又能如何?没办法,她只能改报美术系,然后选修建筑系课程。

说回梁思成,在宾大学习期间,有幸遇到了斯滕菲尔德和克雷两位优秀的建筑学教授,这两位教授都曾在巴黎美院深造,是当时欧美最有影响的主流派,很受学生崇拜。在他们的指导下,梁思成的学业有了长足进展。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建筑界,深受法国建筑思想的影响,“布杂艺术”盛极一时。所谓“布杂艺术”简单的说就是混搭艺术,它的中心思想基于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法则,认为社会文化之所以能达到稳固的程度,是由于它的古典基础。所以,一切建筑外形的设计必须采用古代的建筑形式,不得有大的改动。

对于这种死板的学习方法,梁思成产生了困惑,他担心长此以往,自己也会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画图匠人,而不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建筑师。所以,他把这种担心告诉了父亲。

远在大洋彼岸的梁启超立刻回信,不仅解答了儿子的困惑,还结合自己的经验,帮梁思成理清了发展方向。信是这样写的——“思成,你有这种担心,证明你的学业即将发生进步,我听到欢喜极了。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凡学校所教与所学无外乎都是规矩方面的事,若想找到技巧则要离开学校才能发现。规矩不过是求巧的一种工具,然而终不能以此为教,以此为学。所谓熟能生巧,正是掌握规矩后,才能找到窍门。……况且一位大文学家,大美术家的成就,常常还要许多环境与其附带学问的帮助。中国先辈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来你学成之后,要时常找机会转变自己的环境,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到那时候天赋或许才能爆发出来,而现在还不到时候。关于你的学业,我也有点意见。你现在的学习太专门了,我希望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的某部门,以免把生活弄得过于单调。我这两年来不知何故常常会有异兆的感觉,怕我的思成会走入孤峭冷僻一路去。我希望你回来见我时,还我一个三四年前活泼有朝气的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父亲的殷殷期盼为梁思成点燃了一盏明灯,让他在接受西式学院教育时,始终没有全盘照搬西方的建筑学,而是尝试将中西建筑文化熔为一炉。

据梁思成的好朋友陈植回忆:“除建筑设计外,思成兄对建筑史及古典装饰饶有兴趣,课余常在图书馆翻资料、作笔记、临插图,在掩卷之余,发思古之情。宾校的博物馆与建筑系大楼近在咫尺,规模不大,但名闻遐迩,藏有我国古代铜、陶、瓷等文物。其中最令人感叹的是唐太宗陵墓的'六骏’之一,竟被盗卖而存于异邦的博物馆。思成兄、徽因与我每每经过都会对这一浑厚雄壮的浮雕凝视默赏。思成兄本人又常徘徊于佛像与汉唐冥器之间。考古已开始从喜爱逐渐成为他致志的方向。他对我国雕塑的鉴赏力是以后对石窟的壁画、造像、寺院的佛像等经过长期的考察、研究、鉴别而不断加强成为专家的。”

在对西方建筑史学习的过程中,梁思成深感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浅薄与匮乏。他晚年时曾回忆说:“在宾大学习时,我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惟独中国,我们这个东方古国,却没有自己的建筑史。当时西方学者尚未注意中国建筑的发展和技术。但我感到日本学术界已开始注意中国,如著名学者大村西崖、常盘大定、关野贞等都对中国建筑艺术有一定的研究。我相信如果我们不整理自己的建筑史,那么,早晚这块领地会被日本学术界占领。作为一个中国建筑师,我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同时,我在学习西方建筑史的过程中,也逐步认识到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我国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怎么能没有建筑史?”在梁思成萌生了要研究中国建筑史的想法后,梁启超寄来了一本书,可以说,这部书改变了梁思成一生的命运,也最终造就了一位伟大的中国古建筑大师。

这本书叫《营造法式》,堪称古代建筑学的一部百科全书,是由北宋哲宗和徽宗年间的将作监李诫所修撰,总共有三十四卷。

梁思成拿到书后,先是一阵惊喜,随后却是无尽的失望和苦恼。他说:“这部精美的巨著竟如天书一般,无法看懂。我想既然在北宋就有这样系统完整的建筑技术方面的巨著,可见我国建筑发展到宋代已经很成熟了,因此也就更加强了研究中国建筑史、研究这本巨著的决心。”

由于忙于学业,梁思成和林徽因并不常见面,每次约会,他都要在女生宿舍楼下耐心地等上二三十分钟,林徽因才梳妆完毕,像一位骄傲的公主一样走下楼来。因此,当年同在美国留学的三弟梁思永还专门为此做了一副对联:“林小姐千妆万扮始出来,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配。”横批是“诚心诚意”。

很多人都觉得梁思成性格稳重,不懂得浪漫,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1928年6月10日,是林徽因的生日。梁思成送给她一面古怪的镜子。这面镜子是一面仿古铜镜,背面绘制着精美的飞天浮雕。镜边环绕着卷草纹饰,而在花纹旁边还雕刻了这样的一行字“徽因自鉴之用思成自镌并铸喻其晶莹不珏也。”字迹匀称而清晰,一看便知是梁思成的笔迹。

这面镜子可非比寻常,是梁思成亲自铸造、雕刻、打磨而成,并进行了精妙逼真的仿古处理,甚至曾使该校一位东方美术史教授误以为是中国北魏时期的古董。

由此可见,梁思成不是不懂浪漫,而是他的浪漫只献给特别的林徽因。

公元1927年2月,梁思成提前完成学业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不过,梁思成并不甘于只做一名优秀的建筑匠师,他的愿望是要从事中国建筑历史研究,写出中国建筑史。于是,他以“研究东方建筑”的理由,向哈佛大学提出攻读博士学位的申请,并被顺利录取。

经过一年苦读,梁思成离开哈佛大学。与此同时,林徽因也结束了她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进修舞台美术设计的学业,两人结束了长达八年的“恋爱马拉松”,在1928年3月21日步入婚姻殿堂。

当梁启超得知他们的决定后,立即写信表示了自己的祝贺,并对他们的蜜月之行做了极为详细的安排,信上说“你们最主要的目的是游南欧,从南欧折回俄京搭火车也不太经济,想省钱也许要多花钱。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极有特色,市政亦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由是入德国,除几个古都市外,莱茵河畔著名堡垒最好能参观一二。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之美,再入意大利,多耽搁些日子,把文艺复兴时代的美,彻底研究了解。最后便回到法国,在马赛上船,中间最好能腾出时间和金钱到土耳其一行,看看回教的建筑和美术,附带着替我看看土耳其革命后的政治,关于这一点,最好能调查一两部极简明的英文书回来讲给我听听。……”

由此可见,这不仅仅是一趟极有特色的蜜月之旅,更是梁启超为儿子儿媳两人学问长进的殷殷关切和寄予的厚望之心。

可惜的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蜜月之旅刚进行到一半时就被迫中止,因为梁启超病危了。 MMnbihelMv35Ovf+K17BH4NYQf9kwHMN8mkvYJhk4dhppiH0f64JvegOMuKm7B1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