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双涛园里的小顽童

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他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他被称为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一生都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也为我国多项重要工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家建筑设计的最高奖就是以他命名的。

然而,提起梁思成,大家的第一反应却是他与林徽因、徐志摩、金岳霖之间的情感纠葛,这是有失公平的,纵然他没有徐志摩的浪漫,也没有金岳霖的特立独行,但他仍然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存在。

梁思成的童年是在日本度过的,从东京到横滨,再到神户郊外的须磨,都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和美好的记忆。而这段生活经历,还得从梁启超逃亡日本说起。

公元1898年,戊戌变法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开始实施,但仅仅维持了103天就以失败告终,最终光绪帝被囚禁,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而康有为和梁启超分别逃到法国和日本。

梁启超到日本后,一直郁郁寡欢,直到梁思成出生,他的脸上才多了几分笑容。

说起来,似乎冥冥中就有注定,梁思成生于1901年4月20日,彼时正是日本樱花绽放的时节。而梁思成的命运也像樱花一样,烂漫又短促。虽然他一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命运的折磨下负重前行,但从未低下高贵的头颅,一直恪守着自己的信仰和风骨。

人们都说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但他的弟妹们却称他为二哥,说起原因,还有一段颇为离奇的故事。

在梁思成出生前,他的母亲李蕙仙曾于1900年生下过一个孩子,但仅仅两个月就不幸夭折了,所以梁思成的出生,不仅满足了梁家对男性继承人的期待,也缓解了父母的丧子之痛。但很快,梁启超夫妇就对刚出生的小思成产生深深的担忧,因为他不仅瘦弱,而且两条腿向外撇开,两个脚尖相对,看起来像是一个畸形儿。

梁启超请来外科医生为儿子治疗,经过仔细检查,医生订制了治疗方案,就是将婴儿的脚扳正后用绷带缠紧,再放进特制的木盒里进行矫正。梁启超虽然心疼孩子,但为了能矫正孩子畸形的双脚,让他像正常人一样行走,还是忍痛照做了。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小思成的腿总算是矫正过来了,但脚板依然不像正常孩子的双脚那样平整。但对于这样的结果,梁启超已经非常满意了。

虽然解决了腿脚的问题,但是梁思成从小体弱多病,打针吃药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家人想尽办法,都不能让他健壮起来。直到有一天晚上,他的母亲李蕙仙梦见一个婴儿不住地向自己啼哭,待她从梦中惊醒后,就找到一个会圆梦的先生询问。

圆梦先生说:“这是死去的长子要求梁家承认他的地位。”

不知是出于迷信,还是对逝去孩子的疼爱,从此,梁家便将长子的位置空了下来,而弟弟妹妹也改口称梁思成为二哥。据说从那以后梁思成的身体竟然真的慢慢好了起来,在清华上学时,还成为颇有名气的健将。

梁思成的出生,为梁启超增添了几分快乐,但还有很多困难有待解决。

在日本期间,梁启超先是住在东京。当时,他担任《新民丛报》的主编,可以将全家安置在报社二楼。但是因为戊戌变法失败,很多族人都受到了牵连,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到日本。无论出于道义,还是出于传统的家族观念,梁启超都必须承担起照顾他们的重任。

随着人口增多,梁家的住房越发拥挤,几乎已无立足之地,幸好有一位倾心改良事业,又欣赏梁启超人格魅力的华侨,慷慨地将自己在神户郊外须磨的一栋别墅借给了梁家居住。

这栋别墅虽然偏僻,但是环境幽雅,风景如画。高兴之余,梁启超将自己的新住所命名为“双涛园”。

“双涛园”的生活虽然清贫,却充满了趣味,以至于到了晚年,梁思成还依旧对这里念念不忘,他说:“我自横滨时期开始记事。父亲当时在编写一份知识分子刊物《新民丛报》,印刷厂的二楼就是我们的家。我每天到华侨办的大同学校附属幼儿园去,教师全是日本女人,她们都很慈祥温柔,像妈妈和姊姊一样。”

日本地震多,因为母亲是缠过脚的,下楼不太方便,所以每次地震发生的时候,都是日本阿姨抱我下楼,差不多在我六岁那年,我们搬到了须磨,住的是一栋华侨拥有的别墅,有座大花园,连着一片直往海滨的松林。父亲称这地方为“双涛园”,因为听得见海涛声和松林间的风声回荡。

堂哥堂姐们和我一块儿从家里步行到通往神户的火车站,搭车到神户同文学校上课。火车查票员待我们很和善,即使是一天没去上学,他们也会担心,第二天一定要问我们发生了什么事。

梁启超非常重视子女及华侨子弟的爱国主义教育,所以在神户办了一间华侨子弟学校,取名同文学校。学校离家很远,中途要乘坐一段小火车。但是,如果哪天梁家孩子们迟到的话,十之八九都是因为梁思成。因为梁思成在上学途中有一个极为滑稽的习惯,那就是在上学途中一定要大便一次,然后才能同大伙儿一同仓促地向车站奔去。

梁启超虽然对子女们在学业上要求严格,但是在生活里却是一个风趣温和的父亲。每天晚饭后,梁家的孩子们就会围坐在一个小圆桌旁,听父亲给他们讲故事。梁启超最喜欢讲古代民族英雄的故事,比如霍去病、岳飞、文天祥等等,这些故事深深地印在了梁思成幼小的心里,使他最终成长为一个挚热的爱国主义者,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胜于一切。

梁家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式贵族家庭,先后有14个孩子出生,最终长大成人的有9个。在梁启超的悉心教导下,这些孩子们都成长为杰出的人才,创造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这种近代以来难以复制的家教传奇。

梁启超不仅关注孩子们的教育,也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曾经聘请了一位海军的退役军官教孩子们游泳,教练非常严厉,如果他们不好好练习就会受到批评,但如果表现得好教练就会请他们吃冰淇淋。长大后的梁思成回忆说:“教练在海滨浴场开有卖柠檬汽水的小店,留着小胡子,30岁上下,游泳很棒,教练的方法也特别对头。”

有一年夏天,梁思成正在海边和兄弟姐妹们嬉闹,康有为来到“双涛园”看望梁启超,这对师徒感情依旧深厚,但相互之间的思想观念及政治主张都发生了很大分歧,所以一见面难免展开激烈的辩论,而辩论双方往往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就演变成了高声争吵。

这种争吵导致了孩子们对康有为的厌恶,在梁思成的策划下,他们展开了对康老夫子的“报复”行动,据梁思成后来回忆说:“有一段时间,康有为也和我们住在一起,但孩子们都不敢接近他。因为他总是大声和父亲辩论,我们不懂他们在争论什么,但认定他对父亲不好,因此等他下海游泳时,我就潜泳到他身下揪他的胡子。”

大概康有为的固执给梁思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晚年时,梁思成还清晰地记得关于康有为的一些轶事,比如剪辫子。

那时候的康有为仍留着他那满清帝国的大辫子,父亲和许多华侨都劝他把辫子剪了,但他死活不同意,直到后来受不了被日本人当猴看,才同意剪掉。

为了剪掉辫子,康有为还搞了一个非常隆重而复杂的仪式。他先朝北京方向摆了香案,还朗诵了一封写给溥仪皇帝的信,奏明皇上,自己在日本奇装异服的苦衷,请皇上恩准剪辫。

接着,康有为又念了一封写给祖宗和父母的信,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毁坏,必须要对长辈有所交代,而且他每念完一段,就庄重无比地行一次三跪九叩的大礼。直到行礼完毕才坐下来。

这时候,满头雾水的日本理发师才拿起工具准备剪发,谁知外面忽然十几串鞭炮齐鸣,理发师大吃一惊,手上的剪子都差点吓掉了。

梁思成小时候虽然顽皮,但对父亲却是满心地崇拜和景仰,并将他的教导都记在了心里。而梁启超不仅要求孩子有坚强的奋斗精神,还要他们乐观风趣富有人情味。他说:“我生平对于自己所作的事,总是作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在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他又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

在梁启超的言传身教下,梁思成得到了他的真传,爱国、向上、豁达、坚韧以及对困难永不退缩。虽然就社会影响而言,梁思成无法超越他的父亲梁启超,但他从未停留在父亲巨大声望的庇护下,一生都在为自己挚爱的建筑事业而奋斗不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双涛园的小顽童终会长大,进入少年时代的梁思成即将回到祖国。 QwZV+j9juzKLY2SFbwP8pN6BlH1tIdUHy6VZs6JiH7a8GCkloSgWw34wsjC8P1o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