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雁塔

公元752年,杜甫和高适、岑参、储光羲和薛据等人同游慈恩寺塔。这应当是天宝诗坛上的一大盛事。当年登塔的诸公,后来都写了诗纪念这件事。杜甫也写了一首《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历代的诗评家最喜欢给这几首登塔诗做比较,看哪一首写得最好。

隔了1000多年后,我也步这几位唐代大诗人之后,去登了大雁塔。但我的兴趣和杜甫大不相同。杜甫是在那里“感时忧国”的。诗中有两句,“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说他登上了这高塔,就见到秦山(即秦岭)忽然破成了碎块,泾水和渭河也难分清浊。我倒想看看西安城中是否可以见到周围的那些高山。

但我登了大雁塔,却发现西安城中不能见到四周那些高山,更见不到杜甫所说的“秦山”。秦山远在长安南部30多千米之遥。我登塔的那天早上,天气好极了,天空晴朗,但却连朦胧的远山影子也看不到。而杜甫竟说“秦山忽破碎”,那多半是源自他诗人的想象。至于泾水和渭水交汇之处,更离长安还有几十千米的路,恐怕也不可能在慈恩寺塔上见到。

看来,我们都不能把杜甫这些诗句看得太死,否则要闹出笑话来。我后来读冯至那本《杜甫传》,发现他就把这两句杜诗,当成是真的实景描写。他说,杜甫“在秋天的黄昏望见秦山破碎,泾渭难分,从无语的山川里看出来时代的危机”。冯至不愧是现代名诗人。他这本《杜甫传》初版于1952年,在目前所有杜甫传记中,他的文笔是最清丽可读的。我觉得,在许多方面,此书到现在还是最好的杜甫传之一,并没有过时。但我想,冯至写这本书时,恐怕没有到过西安,没有登过大雁塔,否则他不会这样写。

当年杜甫和岑参等大诗人登临过的大雁塔。

我原本是研究唐代军事和防御制度的,自然比较留意唐诗中所写的山川险要。西安本身其实是个地形非常平坦的城市,非常适合骑自行车。我到曲江旧址时骑自行车,就已经充分体会到它的地势之平了。我骑了8千米,全是平平之地,毫不费力。现在,从雁塔上瞭望,整个西安城都看清楚了,并没有见到起伏的山坡。

西安南部有著名的终南山,东部有唐玄宗和杨贵妃避冬的骊山,但这些名山都远在30多千米之外,在市区是望不到的。我曾经站在火车站前的广场上,抬头一望,并没有见到什么高山。在大雁塔上,也没有看见。后来我特地跑到西安东郊的临潼,才见到骊山;到南郊的翠华山去,才得以望见终南山。 pxdsaRT7mEaY0L0IkUnX//ynH1E4TPuKNUnA4eF56fL8y97pC8Dfs+qK+upi+T+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