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明宫遗址

我在一个秋天的黄昏,自己骑自行车去寻访大明宫的遗址。

从高宗朝开始,大明宫便是唐代皇帝朝会听政的所在。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也曾经在这里生活过,更把它的宫名改为蓬莱宫。中国考古学家曾经对这片遗址进行勘测和试掘,发现它的周长约7.6千米,有城门11座,可以想见当年范围之大,规模之宏伟。可惜,它早在唐末的乱世中,在乾宁三年(896)就被大火焚毁了。我去的那年(1989),只剩下几个大大小小的土堆,散布在一大片农田当中。(2010年改建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从我住的解放饭店骑车到大明宫遗址,几乎全是农田小路,路程约3千米。我最先见到的是三清殿,只剩一个小土丘了,四周是玉米田。再往前走,便是麟德殿遗址,那里有个遗址管理所。当年,麟德殿是宴会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现在只剩下一个台基,野草丛生。我在夕阳时分到达,只有我一个游人,更添了一种凄清的感觉。

唐大明宫的一个宫殿遗址,在夕阳的余晖中。

大明宫三清殿,1989年只剩下一个土堆,立在玉米田中。

唐大明宫遗址,在1989年夏还是一大片农田,如今成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唐诗中咏大明宫最有名的,可能要数贾至的《早朝大明宫》以及岑参、王维和杜甫的三首奉和诗。当年,这几个大诗人都曾经在这宫中做事。正像贾至所说的,他们在“禁城春色晓苍苍”中“侍君王”。然而,盛唐的这一切如今都已经烟消云散了。不单皇帝和诗人早已身故,化为尘土,连华美的宫殿也被大火焚毁,只留下诗人们那年春天互相唱和的这几首诗。

安史之乱后,杜甫得了一个叫左拾遗的小官,就在大明宫里做事。他留下好几首细写他宫廷生活的诗作,不过写得不算太好。比如,在腊日这一天,皇帝随往例召见近臣,赐食并赠“口脂面药”(唐代的一种防冻膏)。杜甫便在《腊日》这首诗里写道:“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而且还说“口脂面药随恩泽”,一副感激皇恩不尽的样子。在《紫宸殿退朝口号》里,他也有“天颜有喜近臣知”这样的诗句。

写大明宫生活的诗,我最欣赏的,还是李德裕那首《长安秋夜》:

内宫传诏问戎机,

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

月中清露点朝衣。

或许,李德裕位居宰相,官位比杜甫的高,他不必摆出那种随时感恩的姿态,而可以用比较平实的调子,写写他在金銮殿中,替武宗皇帝指挥几场战争、忙碌到深夜才能回家的光景。李德裕那时住在安邑坊,在大明宫皇城以南五六千米。他应当是骑马回家的。途中他见到“万户千门皆寂寂”(有人说这“万户千门”是形容宫殿的房舍门户),而月中的清露则沾湿了他的朝衣,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寂寞又纤敏的高官,很有诗人气质。

那年秋天夕暮下,我骑车离开大明宫遗址时,心中想到的,正是李德裕的这首《长安秋夜》。 IHPDXJuw6EfkSHf4bESVPSzc/Kr2nZrVVFi+yxM8qwvHCMQDVU9H0901Cn5LkUa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