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人和田园的关系非常亲密,人爱田园爱得如胶似漆。也因了这爱,为田园的归属曾发生过无数的争吵、械斗和战争,产生过很多含着泪水和鲜血的故事。曾经,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男人最理想的人生追求。
但渐渐地,中国人对田园的爱意在变淡。
这种变化的起点说不太清,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人民公社化以后,这种变化越发明显起来。最初,人们只是不再关心田园里的收成,收多收少与己无关;后来,是像男人不再心疼自己女人一样的不再疼她,任其贫瘠荒芜;再后来,开始对她厌恶甚至有了恨意;最后,像那些对妻子不忠的男人一样对她开始了背弃和逃离。
我们那一代,逃离田园的方法是去当兵。
接下来,有些人是想法子让工厂招工。
后来,是考大学。
再后来,是进城打工、做生意。随着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人们逃离田园的速度也更快了。总之,想尽一切办法逃离田园,再也不和她相伴过日子。
不爱之后,就分手。实在无法分手的,便常常叹气:唉,咱命苦,只能困在这田地里。在整个中国,已没有几个人真心实意地想种地。
细究人们不爱田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其一,在田园里劳作最苦。要受风刮日晒雨淋,要弯腰屈腿缩肩,要一身土一身灰,还怕天旱、水淹、冰雹砸,要对老天爷小心翼翼。
在故乡
其二,在田园里劳作回报太低。改革开放前,干一天挣的工分也就值几分钱;改革开放实行分田到户后,一亩地一年也就挣几百元千把块,连进城当个保洁工也比种田强。
其三,在田园里劳作太乏味。听不到音乐,看不到电影和歌舞,喝不到咖啡和干红葡萄酒,没有城里的那份热闹。
其四,在田园里劳作最被人看不起。种田人是中国最低等的人,谁都可以看不起他们,谁都可以嘲讽取笑他们。
但不管有多少原因,人都不应该不爱田园。因为,是田园养育了我们,供给我们每天吃的东西,没有田园,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活不下去。
也因为,田园里埋葬着我们先辈的骨殖,留存着太多的有关人和地的大道理。
还因为,田园能纾解我们心里的紧张和阴郁。面对春天绿油油的庄稼地,我们会丢下烦恼,心旷神怡;看着黄澄澄的秋季田野,我们会荣辱皆忘,欢呼雀跃。现在北京城里的一些白领金领小姐和小伙,去郊区花钱租一小块地种植庄稼,或租几棵果树养育,目的就是纾解他们在高楼大厦里积郁起来的不快心绪。
归根结底,田园是我们中国人灵魂的栖息地之一。我们应该重建和田园的亲密关系,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她。
可在城市化的今天,要让人爱田园更不容易。首先需要政治家提高人在田园劳作的回报率,要让一个勤快农民每年的收入和城市里一个熟练工人每年的收入不相上下。其次需要科学家把田园劳作的舒适度大幅度提高,要实现更高程度的农业机械化,要把对老天爷的依赖程度继续降低。再次需要法学家把田园打扮得更加高贵,谁想糟蹋田园,必须像糟蹋女人那样付出极高的代价。接下来就需要我们作家的出场,作家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呼唤人们对田园再生爱意,可以用自己的笔让田园再添妩媚。我们中原作家大多来自农家,对田园有充分的了解,写这个不会太费力。
我们要敢于在作品里展示田园的魅力并赞美她,对那些破坏田园的人要敢于谴责,不要认为这是在呼吁向农耕经济倒退。
要敢于去揭露大工业的丑陋之处,让人们对污染严重的一些工业项目的上马保持一份警惕,不要认为这是在反对工业化。
不要对城市里的龌龊也去献媚,要敢于对城市的无序扩展表示反对,不要认为这是在逆潮流而动反对城市化。
我坚信,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再爱田园是世界各国各民族都面临和关心的问题,目前世界上城市化程度高的国家,已开始意识到对田园保护的意义。这类作品写好了,应该能走出国界,赢得世界上更多读者的注意。
上帝也会嘉奖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