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折

(洁引聪上云) 今日二月十五日开启 众僧动法器者 !请夫人小姐拈香。比及夫人未来,先请张生拈香,怕夫人问呵,则说道贫僧亲者。 (末上云) 今日二月十五日,和尚请拈香,须索走一遭。

【双调】【新水令】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瑞烟笼罩。香烟云盖结 ,讽咒海波潮 。幡影飘飖 檀越尽来到

【驻马听】法鼓金铎 ,二月春雷响殿角;钟声佛号 ,半天风雨洒松梢。侯门不许老僧敲 ,纱窗 定有红娘报 。害相思 馋眼脑 ,见他 须看 十分饱。

(末见洁科)(洁云) 先生先拈香,恐夫人问呵,则说是老僧的亲。

(末拈香科)

【沉醉东风】 惟愿 存在的人间寿高,亡化的天上逍遥。为曾祖父先灵 ,礼佛法僧三宝 。焚名香暗中祷告: 则愿得红娘 休劣, 夫人 休焦,犬 休恶。 佛啰,早 成就了幽期密约。

(夫人引旦上云) 长老请拈香,小姐,咱走一遭。 (末做见科)(觑聪云) 为你志诚呵,神仙下降也。 (聪云) 这生却早两遭儿也。 (末唱)

【雁儿落】 我则道这玉 天仙离 碧霄, 元来是 可意 来清醮 小子 多愁多病身, 怎当他 倾国倾城貌

【得胜令】 恰便似 檀口点樱桃 ,粉鼻 倚琼瑶 。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妖娆 ,满面 扑堆 ;苗条,一团 衠是娇

(洁云) 贫僧一句话,夫人行敢道么?老僧有个敝亲,是个饱学的秀才 父母亡后,无可相报,对我说,央及带一分斋,追荐父母。贫僧一时应允了,恐夫人见责。 (夫人云) 长老的亲,便是我的亲,请来厮见咱。 (末拜夫人科)(众僧见旦发科

【乔牌儿】大师年纪老,法座上 也凝眺 ;举名 班首真呆 [13] 觑著 法聪头 金磬敲

【甜水令】老的小的,村的俏的 ,没颠没倒 ,胜似闹元宵 。稔色人儿 ,可意冤家,怕人知道,看时节泪眼偷瞧。

【折桂令】 著小生 迷留 ,心痒难挠。 哭声儿似 莺啭乔林, 泪珠儿似 露滴花梢。大师 难学, 把一个发慈悲的 脸儿 朦著。击磬的头陀懊恼 ,添香的行者心焦 。烛影风摇,香霭云飘,贪看莺莺,烛灭香消

(洁云) 风灭灯也。 (末云) 小生点灯烧香。 (旦与红云) 那生忙了一夜。

【锦上花】外像 风流,青春年少;内性 聪明,冠世才学。扭捏 儿百般做作,来往 人前卖弄俊俏。

(红云) 我猜那生——

黄昏这一回,白日那一觉,窗儿外那会镬铎 ,到晚来 书帏里比及睡著,千万声长吁捱不到晓。

(末云) 那小姐好生顾盼小子!

【碧玉箫】情引眉梢,心绪你知道;愁种心苗,情思我猜著。畅懊恼 ,响铛铛云板敲 ,行者 嚎,沙弥 恁须 不夺人之好

(洁与众僧发科)(动法器了)(洁摇铃跪宣疏了 ,烧纸科)(洁云) 天明了也,请夫人小姐回宅。 (末云) 再做一会也好,那里发付小生也呵!

【鸳鸯煞】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 。劳攘 一宵 ,月儿沉,钟儿响,鸡儿叫。 唱道是 玉人归去 ,好事收拾 早。道场毕诸人散了,酩子里各归家 [14] ,葫芦提闹到晓 (并下)

【络丝娘煞尾】 [15] 则为你 闭月羞花相貌 少不得 翦草除根大小。

题目 老夫人闭春院 崔莺莺烧夜香

正名 小红娘传好事 张君瑞闹道场

西厢记五剧第一本终


[1] 针黹(zhǐ指)女工——妇女从事的针线、纺织、刺绣等活计。黹,制衣、刺绣。《说文》:“黹,箴缕所 衣也。”段玉裁注:“箴,当作针; ,缝也;缕,线也。以针贯缕 衣曰黹。”黹,俗作指;工,亦作红(ɡōnɡ工)。

[2] 杜鹃——即子规鸟,相传为古代蜀王杜宇的魂魄所化。《蜀王本纪》载:“望帝(按,名杜宇)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望帝去时,子 (ɡuī规)鸣,故蜀人悲子 鸣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成都纪》、《寰宇记》则以为杜鹃乃望帝所化。杜鹃鸣声哀切,叫后口常流血,《尔雅翼·释鸟》:“子嶲(xī西)出蜀中……以春分先鸣,至夏尤甚,日夜号深林中,口为流血。”子嶲即杜鹃。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杜鹃行》引《华阳风俗录》:“鸟有杜鹃者,其大如鹊而羽乌,声哀而吻有血。”杜鹃红,即杜鹃鸟口上的血。这里以杜鹃鸣声之悲,形容老夫人心情之悲,以杜鹃叫后的口血来比喻眼泪。

[3] 舍利塔——塔为梵文音译,也译为浮图、浮屠等,指用土木砖石等高积成的建筑物。塔内一般会用称为“龛(kān刊)”的房室或阁子安置佛法道场(如佛骨舍利、佛经等),象征佛教正法、觉者高风之所在,成为人们瞻仰信奉的神圣象征,犹如传统文化中为逝去先人之建坟树碑。舍利为梵语音译,意为尸体、身骨,相传为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焚尸的凝结物也叫舍利。贮藏舍利的塔即舍利塔,《魏书·释老志》:“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亦不燋,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宝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宫宇,谓为塔。塔亦胡言,犹宗庙也。”这里泛指佛塔。又,舍利子,亦作舍利弗、舍利弗多,其意为“子”,舍利为其母名。据《大智度论》卷十一、《佛本行集经·舍利目连因缘品》等。舍利子原本修习外道,为佛之驳难者,后皈依释迦牟尼,常随从佛陀,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职明才智,被誉为佛弟子中“智慧第一”。舍利与舍利子不可相混。曲中指前者。据明嘉靖甲子(1564)年的《再建普救寺浮图诗》碑载:“蒲东旧有普救寺浮图,创自隋唐,工制壮丽。”《董西厢》云:“七层宝塔”。原塔毁于地震,嘉靖间重建后为十三层方形砖塔,今存,俗称“莺莺塔”。 侵——《说文》:“ ,渐近也。” 今省作“侵”。 云汉——天河。《诗经·大雅·棫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毛亨传云:“云汉,天河也。”

[4] 洞房——本指深邃之室,《楚辞·招魂》:“姱容修态, 洞房些。”王逸注:“洞,深也。”此即指佛殿,后折“红上佛殿”生云“引入洞房”可证。

[5] 参——佛教仪式,众僧参见住持、坐禅说法、念诵,谓之“参”。《象器笺》:“参,趋承也,晋谒。”这里是瞻仰、拜见的意思。 菩萨——梵语“菩提萨埵”的省称,地位次于佛。菩提,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萨埵,众生。《翻译名义集》卷一引智 释:“用诸佛道,成就众生故,名菩提萨埵。”引法藏释:“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众生。”就是参悟佛教真理,普救众生,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如观世音、文殊、普贤、大势至等,皆为菩萨。

[6] 颠不剌——用法不同则含义各异,故于其解众说纷纭。具体到《西厢记》中,颠,有可爱、风流义;不剌,语助词,有声无义。《诗词曲语辞汇释》:“《五剧笺疑》云:‘不剌,北方语助词,不音 ,剌音辣,去声,如怕人云怕人不剌的,唬人云唬人不剌的。’盖为衬垫语辞之用,无意义可言也。《董西厢》一:‘怕曲儿捻到风流处,教普天下颠不剌的浪儿每许。’颠有风流或轻薄之义,此为风流义。颠不剌的浪儿,意言风流浪子也,与上句风流相应。《西厢》一之一:‘颠不剌的看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罕曾见。’生得风流,长得可喜,为当时习用语。此与可喜对举,亦当为风流意。”

[7] 每——是从元代俗字“懑”衍变来的。宋·周 《清波杂志》卷一:“钦圣云:‘便休与他懑宰执理会,但自安排着。’”宋·叶寘《爱日斋丛钞》卷五:“懑,本音闷,俗音门,犹言辈也。”《通俗编》卷三十三“们”条:“北宋时先借‘懑’字用之,南宋则借为‘们’,而元时则又借为‘每’。”按,今冀中一带读“们”为“每(měi美)”。

[8] 齐齐整整——即齐整,指妇人容貌端庄匀称。《通俗编·状貌·齐整》:“按,凡物整顿者,古均谓之齐整,而时俗多于妇人言之,唐以来有然也。……《集韵》云, ,妇人齐整貌。”

[9] 剔——程度副词,极,很。 团 (luán栾)——圆。《一切经音义》:“团,圆也。”《正字通》:“ ,团 ,圆也。”

[10] 氤氲(yīn yūn因晕)——又作 缊。烟气蒸腾、纠结缭绕之意。《易·系辞下》:“天地 缊,万物化醇。”孔颖达疏:“ 缊,相附著之义。言天地无心,自然得一,唯二气 缊,其相和会,万物感之,变化而精醇也。”释文曰:“ 缊,本又作氤氲。”

[11] 早是——已经是,本来已经。《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蒙王收录,早是分外垂恩,更蒙举立,为臣死罪,终当不敢!” 扑堆——遍布,堆聚。扑,或作“ ”,《方言》:“ ,聚也。”

[12] 锦片也似前程——形容婚姻美满似锦如花。郑德辉《 梅香骗翰林风月》楔子:“全凭玉带为媒证,锦片姻缘指日成。”前程,元剧中多指婚姻,乔吉《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第四折:“寄与他多情女艳娇,你着他别寻一个前程倒好。”宋已有此语,见《夷坚丁志》郎岩妻条。

[13] 举名——做佛事时的呼令。 班首——头领,此指主持法事的和尚。 呆 (láo劳)——元时口语,王伯良曰:“呆 ,方言也,犹言痴呆懵懂之意。古本作劳,音义并同。”闵遇五曰:“ ,劳去声,北方骂人多带 字,如云囚 、馋 之类,不知何义。”按, ,通“痨”,病,北方骂人加痨字,表程度之深。

[14] 酩(mǐnɡ)子里——也作瞑子里、冥子里,宋元俗语,有暗地里、昏暗糊涂、忽然、无端诸义,张耒《明道杂志》:“冥子里,俗谓昏也。”陈眉公:“酩子里,犹云昏黑。”赵长卿〔簇水〕词:“闵子里、施纤手。”万树《词律》注云:“闵子里,即酩子里,乃暗地里之谓也。”宁希元《元曲的假借和音读》:“‘冥’、‘瞑’、‘酩’都是假借,本字当作‘ ’,就是地室。《说文》:‘ ,北方为地空,因以地穴为 户。从穴,皿声,读若猛。’……元曲中的‘冥子里’本是名词,‘昏暗’、‘忽然’、‘无端’,都是由‘ 子’给人的生活感受后起的引申义。”

[15] 络丝娘煞尾——《西厢记》五本,前四本戏结束时,因情节未完,在套曲之外都用〔络丝娘煞尾〕二句,承上启下,剧情已完便不复用。凌濛初曰:“此有〔络丝娘尾〕者,因四折之体已完,故复为引下之词结之,见尚有第二本也。此非复扮色人口中语,乃自为众伶人打散语,犹说词家有分交以下之类,是其打院本家数。王(按,指王伯良)谓是 弹引带之词而削去,太无识矣。”打散,即散戏时送客的“饶戏”。毛西河《西河词话·连厢词》云:“少时观《西厢记》,见每一剧末,必有〔络丝娘煞尾〕一曲,于扮演人下场后复唱,且复念正名四句。此是谁唱谁念?至末剧,扮演人唱〔清江引〕曲,齐下场后,复有〔随煞〕一曲、正名四句、总目四句,俱不能解唱者、念者之人。及得《连厢词》例,则司唱者在坐间,不在场上,故虽变杂剧,犹存坐间代唱之意。此种移踪换迹,以渐转变,虽词曲小数,然亦考古家所当识者。”王伯良《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例三十六则》则云:“至诸本益以〔络丝娘〕一尾,语既鄙俚,复入他韵;又窃后折意提醒为之,似 弹说词家所谓‘且听下回分解’等语;又止第二、三、四折有之,首折复阙,明系后人增入。但古本并存,又《太和正音谱》亦收入谱中,或篡入已久,相沿莫为之正耳。今从秣陵本删去。”孰说为是,有待详考。 dxfKURrTl23LjFsqHq4D30X2/Kbxi9TlCXOicdS0wGV5nwgEkQX4igKf9LadSD3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