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精变气,即运用某种方法转移病人的精神,使逆乱的气机转为正常。因本篇首先论述移精变气,故以此为篇名。
全篇主要论述了上古时代和《内经》时代的人,由于年代、生活环境、精神活动等诸多因素的不同,患病的轻重不同,故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文中强调了早期治疗及精神治疗的重要性,突出了色诊、脉诊及问诊在诊断中的作用,强调诊治必须与四时阴阳相结合的整体观念,文中强调了“神”的有无对于疾病预后的影响。篇中内容是中医理论的基本观点,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篇中的祝由,是以祝祷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属今之心理治疗范畴。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唯其移精变气 [1] ,可祝由 [2] 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 [3] ,外无伸宦之形 [4] ,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 [5] 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1]移精变气:转移病人的精神,调整逆乱的气机。
[2]祝由:对病人祝说病由,以驱逐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
[3]内无眷慕之累:内心无仰慕名利的精神负担。眷,向往,追求,《广雅》云:“向也。”
[4]外无伸宦之形:在外不因追逐名利劳碌其形体。伸宦,追求名利富贵。王冰注:“夫志捐思想,则内无眷慕之类,心亡愿欲,故外无伸宦之形,静保天真,自无邪胜,是以移精变气,无假毒药,祝说病由,不劳针石而已。”张介宾注:“伸,屈伸之情。宦,利名之累。”
[5]缘:缘故,因由。
黄帝问道:我听说古时治病,只用移精变气的祝由疗法,就可以使疾病痊愈。而现今治病,既用药物从内治疗,又用针刺、砭石从外治疗,可还是有的能治愈,有的尚不能治愈,这是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古人经常与禽兽打交道,以打猎为生,经常活动身体以驱散严寒,居洞穴以避暑热,在内无眷恋思慕之情的干扰,在外无追求名利、烦劳形体的活动,处于清心寡欲无杂念的生活环境之中,体内真气充盛,邪气不能侵犯身体,或不能侵犯得很深重,所以,既不用内服药物,也不外用针刺、砭石,只用祝说病由的方法,转移患者的精神,调整紊乱的气机,就可以使其痊愈。
现今的人就不同了,过度忧思伤及内脏,过度体劳伤其形体,又不能按着四时阴阳寒暑的变化规律调整身体,致使邪气多次侵犯,久而久之,则内伤五脏骨髓,外伤孔窍肌肤,所以,若是小病则越来越重,若是大病必定会死亡,故只用祝由疗法是不能使其痊愈的。
帝曰:善。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 [1] ,理色脉 [2] 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 [3] ,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 [4] 。生道以长,命曰圣王。
[1]僦贷季:传说为上古时代人,医家之祖,岐伯世祖之师。王冰注:“先师,谓岐伯祖世之师僦贷季也。”
[2]理色脉:研究有关色脉的理论。
[3]常:自然界四时五行阴阳的变化规律。
[4]远死而近生:远于死而近于生。
黄帝说:好。我想在诊治患者时,一定有判断预后、解决疑难的要领,这种如日月的光明那样显著的诊治方法,能讲给我听吗?岐伯说:观察色脉是上古帝王所重视的,是我的师父传授给我的。上古时的名医僦贷季,不但对色脉的理论精通,而且通晓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并且能把人体的色脉与金木水火土四时及八风六合相结合,使之相匹配,观察其中的奥妙,探索其中的要领。要想知道诊治疾病的要领,那就是观察色脉的变化规律。面色应日,有其明暗;脉象应月,有其盈亏。经常不断地观察探求色脉,就可以掌握诊治的要领。面部色泽的变化与四时之脉象关系密切,也是上古帝王所重视的,必须与四时阴阳相结合,就能远于死而近于生,就能长寿,健康长寿的人,被称为“圣王”。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 [1] 十日,以去八风五痹 [2] 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 [3] ,本末 [4] 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凶凶 [5] ,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帝曰:愿闻要道。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岐伯曰:治之极 [6] 于一 [7] 。帝曰:何谓一?岐伯曰:一者因得之 [8] 。帝曰:奈何?岐伯曰:闭户塞牖 [9] ,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 [10] 者昌,失神者亡。帝曰:善。
[1]汤液:古代用五谷制作的、用以治病的清酒。
[2]五痹:即筋痹、骨痹、脉痹、肌痹、皮痹五种痹病。
[3]草苏草荄之枝:草苏,草叶也;草荄,草根也;枝,茎也。即泛指草药。
[4]本末:本,草荄;末,枝叶。
[5]粗工凶凶:指医术低劣的医生,草率行事。粗工,医疗水平低劣的医生。凶凶,草率。王冰注:“粗,谓粗略也。凶凶,谓不料事宜之可否也。”
[6]极:根本。
[7]一:人与天地阴阳相统一。
[8]因得之:王冰注:“因问而得之也。”
[9]塞牖(yǒu):牖,窗子。即关窗。
[10]神: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包括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广义的神)和人体的精神活动(狭义的神)。
中古时代治病,疾病刚刚发生就给予治疗,先服五谷制成的清酒十天,以祛八风、五痹之邪气,若不愈,再配合草药煎剂以协助,对症用药,邪气则被制服。后世的医生治病却不是这样,治病不根据四时阴阳的变化,不知色脉应日月的道理,不懂正治反治的原则,至病已严重时,才想起以毫针治其外,以汤液治其内。若是医术低劣的医生,则草率行事,盲目用攻伐之品,致使旧病未愈又增新病。
黄帝说: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岐伯说:治病最根本的是观察色脉,只有这样,临证时才不致困惑,这是最重要的治疗法则。若违反这一原则,使正治反治颠倒,药不对症,则使生命受到伤害,用以治国则国亡。若去掉不良的医疗作风,认真观察审理色脉,就会成为高明的医生。
黄帝问:我听懂其中的道理了,你说诊病不能离色脉,这个我已经知道了。岐伯说:治病的根本在于人与天地阴阳要相互协调统一。黄帝问:怎样统一呢?岐伯说:通过询问患者,就可知其怎样调理阴阳。黄帝问:怎样问呢?岐伯说:关上门窗,保持安静,医生要全神贯注,耐心详细地询问病情,顺从患者的意愿,诉说病苦。神志清,面色荣,目光明亮,行动灵活的,预后良好;神志呆板甚至昏迷,面色晦暗,目光暗淡,动作缓慢甚至失灵的,预后不好。黄帝说: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