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篇解】

异法,不同的治疗方法。方宜,地域方位不同,其治法各有所宜。由于本篇主要讨论了不同地域方位的人,其生活习惯、体质状况均不同,因而所致疾病也各异,故治疗时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同,故名“异法方宜”。

全篇论述了由于地域方位不同,致使人的体质及发病也不同,因而在治疗时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必须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既要知“治之大体”,即把握一般的法则,又要知“得病之情”,了解病证与病人的特殊情况,才能治得所宜。

篇中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观念,对后世三因制宜诊治疾病有很大影响,至今仍不失其指导意义。现代医学地理学与此有相似之处。篇中砭石、药物、灸焫、九针、导引、按 img 等治疗方法,现仍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当中。

【原文】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 [1] ,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 [2] ,盐者胜血 [3] ,故其民皆黑色 [4] 踈理 [5] 。其病皆为痈疡 [6] ,其治宜砭石 [7] ,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 [8] ,其民陵居 [9] 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 [10] ,其民华食而脂肥 [11] ,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 [12] ,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 [13] ,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 [14] ,其民乐野处 [15] 而乳食,藏寒生满病 [16] ,其治宜灸焫 [17] ,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 [18] 。故其民皆致理 [19] 而赤色,其病挛痹 [20] ,其治宜微针 [21] 。故九针 [22] 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 [23] ,其民食杂而不劳 [24] ,故其病多痿厥寒热 [25] ,其治宜导引按 img [26] ,故导引按 img 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 [27] ,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 [28] ,知治之大体也。

【注释】

[1]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自然界生发之气始于东方。张介宾注:“天地之气,自东而升,为阳生之始,故发生之气始于东方,而在时则为春。”

[2]热中:热积于体内。因鱼性热,多食则使热滞于中而外发痈疡。王冰注:“鱼发疮,则热中之信。盐发渴,则胜血之征。”

[3]盐者胜血:过食盐则伤血。盐味咸,咸入血,少则养,过则害。

[4]黑色:指面色发黑。黑色主肾,过食盐则伤肾,故面色黑。

[5]踈理:皮肉腠理疏松而不致密。踈,通“疏”。

[6]痈疡:泛指各种痈肿疮疡之类的疾患。王冰注:“血弱而热,故喜为痈疡。”

[7]砭石:古代用石头制成的医疗工具,形状呈锥形或楔形,用于刺激体表穴位以治疗病痛,或作切痈排脓以及放血之用。新校正引全元起语:“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镵石。其实一也。”

[8]天地之所收引也:自然界收敛之气始于西方。收引,即收敛,此指秋季肃杀之气。

[9]陵居:指居住的地势较高。

[10]褐(hè)荐(jiàn):指穿粗衣、铺草席的简朴生活。褐,指以粗毛或粗麻为材质制成的衣服。荐,指以细草编织而成的草席。

[11]华食而脂肥:指经常食用鲜美酥酪肥甘之品而致形体肥胖。华食,鲜美酥酪肥肉之类的食品。脂肥,指形体肥胖。

[12]毒药:泛指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张介宾注:“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为毒药。”

[13]天地所闭藏之域也:自然界冬藏之气始于北方。闭藏,指北方冬季气候寒冷、万物闭藏之象。

[14]冰冽:《太素》作“冻冽”,可参。

[15]乐野处:习惯于游牧生活。乐,习惯。

[16]藏寒生满病:此指脏寒失于温运而气机阻滞,故生胀满之病。张介宾注:“地气寒,乳性亦寒,故令人脏寒。脏寒多滞,故生胀满等病。”

[17]灸焫(ruò):灸,用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点燃后在体表穴位上熏灼,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焫,烧灼。王冰注:“火艾烧灼,谓之灸焫。”

[18]胕(fǔ):通“腐”,指发酵后的一类食物。张介宾注:“物之腐者,如豉、酢、曲、酱之属是也。”

[19]致理:指肌肤腠理致密。

[20]挛痹:泛指筋脉拘急、酸痛麻木及关节活动不利的一类病证。

[21]微针:即针体纤细的毫针。王冰注:“细小之针,调脉衰盛也。”

[22]九针:泛指各种针具。九针,即《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之镵针、员针、 img 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共九种针具。

[23]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中央地域地势平坦,气候寒温适宜,物产较为丰富。

[24]食杂而不劳:指食物种类繁多,又不过分劳累。王冰注:“四方辐辏而万物交归,故人食纷杂而不劳也。”

[25]痿厥寒热:王冰注:“湿气在下,故多病痿弱、逆气及寒热也。”杨上善注:“人之食杂则寒温非理,故多得寒热之病;不劳则血气不通,故多得痿厥之病。”

[26]导引按 img :指健身功法、按摩等用于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方法。王冰注:“按,谓抑按皮肉。 img ,谓捷举手足。”张介宾注:“按,捏按也。 img ,即阳阴 img 之义。”

[27]杂合以治:指综合五方各种治疗方法及手段予以治疗。

[28]得病之情:指能够掌握疾病本质。

【译文】

黄帝问道:医生治疗疾病,同一种病而采用不同的治法,又全都治好了,这是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这是因地理方位及气候环境不同的缘故。

东方是天地之气始生之处,出产鱼、盐,依海傍水,当地的人们喜欢吃鱼和咸味的食物,人们全都居处安定,把鱼和盐当作美食,但因多食鱼,使邪热积于中,多食咸味则伤血,所以当地的人们大都肤色较黑,腠理疏松,易患痈肿疮疡之类的疾病,治疗宜用砭石,所以,砭石疗法是从东方传来的。

西方地处高原,盛产金石,地多沙石,气候像秋天肃杀收引一样,干燥多风,当地的人们多依山陵而居,水土性质刚强,人们不穿棉衣而披粗布铺草席,吃脂膏酥酪类的食物,故多肥胖,肌腠致密,外邪不易伤其形体,其病多从内生,治疗宜用药物,所以,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的。

北方气候像自然界冬季的闭藏一样,地势高,人们依山而居,气候多风寒凛冽,人们过着游牧生活,以牛羊乳为主食,人们多因内脏受寒而生胀满一类的疾病,治疗宜用灸焫,所以,灸焫疗法是从北方传来的。

南方气候像自然界夏季的长养一样,气候炎热,阳气最盛,当地人喜欢吃酸味和发酵过的食物,因此他们腠理致密,皮肤发红,易患筋脉拘急、肢体麻木不仁一类的疾病,治疗宜用毫针微刺,所以,九针疗法是从南方传来的。

中央地区地势平坦湿润,适于万物的生长,物产丰富,人们吃的食品种类很多,生活较安逸,劳动强度小,易患肢体痿弱、厥逆、寒热等疾病,治疗宜用导引按 img 法,所以,导引按 img 疗法是从中央地区传来的。

因此,医术高超的医生,掌握多种治疗方法,根据其不同的症状表现,不同的地域方位气候特点,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虽然方法不同,病却全能治愈,其关键是不但要掌握发病的特殊情况,还要掌握治病的大体规律。 f4Sj+nm8EBhu4yXRPEp2DxgvshB6lrbAbkbWOZwoNtBb3IED0RHg8wJ1/TVNpAZ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