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筋骨平衡理论

一、筋骨平衡的生理状态

筋联络四肢百骸,通行血脉;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筋与骨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骨是人体的支架,靠筋的连接才能成为一体,发挥其支撑形体、保护内脏的作用。骨为筋提供了附着点和着力点,筋则为骨提供了连接与动力。筋有了骨的支撑才能固定与收缩,而骨正是有了筋的附着才能显示其作用。《素问·五脏生成》认为“诸筋者皆属于节”,说明人体之筋都附着于骨上,大筋联络关节,小筋附于骨外,筋骨互相协作,共同维持机体的动态平衡。筋骨相互依存而保持有机平衡,筋失衡可引起骨结构的失衡;反之亦然。筋络骨,骨连筋,筋弛、筋萎、筋挛均可影响骨的功能,骨伤、骨痿也必导致筋无所依而造成筋弛、筋萎甚至筋废。筋病可影响至骨,骨病必伴有不同程度的筋病。筋骨之相互依存根源于肝肾之间的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互生互化。肝藏血,血化精,充养筋骨、脏腑、四肢百骸;肝血充盈,则精得以充,筋骨得以养而强健有力。肾藏精,精生髓,髓化血,充养筋骨、脏腑、四肢百骸;肾精足,则肝血旺,筋骨得以养。肝主筋,肝血充盈,则筋力强健而能束骨;肾主骨,肾精之盛衰直接影响骨的生长、发育及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肾精足则能壮骨,骨强方能连筋、张筋。从这个角度来讲,精血同源表现为精充骨,壮则筋强,精亏骨弱则致筋弛、筋萎、筋挛、筋伤。筋骨相互依存,共同组成一套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支架结构和杠杆系统,实现人体负重和运动两大力学功能。肝肾强则精血充,精血充则筋柔骨正,气血自流,人体乃健。年老体衰、房事不节、久病失养等因素可致肝肾渐亏,精血不足,筋骨失养而出现慢性劳损及各种退行性骨病;跌打闪挫导致骨损筋伤,内动于肝肾,精血亏虚,筋骨不荣,则筋伤不复、断骨不续、新骨不生。故肢体的运动有赖于肝肾所藏之精血,精血充足则筋骨得养,方能维持协调平衡,从而共同完成肢体活动。

二、筋骨失衡的病理机制

筋与骨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在病理上互相影响。骨病必及筋,筋损则束骨无力,亦影响骨之功能。筋与骨的动态平衡关系犹如桅杆和缆绳之间的关系,其中任何一方遭到破坏,均可引起筋骨平衡状态的丧失,从而导致伤科疾病的发生。

当暴力损伤机体,轻则伤筋,为肿、为痛;重则过筋中骨,致骨折、脱位发生;甚则连及脏腑,危及生命。同时,筋伤往往伴随骨伤的全过程,伤筋必然影响筋骨的平衡。筋为机体活动的动力、联络之纽带;骨为全身之支架,为筋起止之所。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失宜、久病失养、劳逸失度、年老体衰以及跌仆闪挫等因素导致筋伤或骨损,均可使筋骨平衡关系遭到破坏。筋伤导致关节失稳、无力、失养、活动异常,进而出现创伤性、劳损性、退变性、失用性骨关节病;骨伤则导致筋无所张、失依、失用,进而出现筋弛、筋萎、筋挛、筋伤。

肝肾失调会导致筋骨失衡,反之,筋骨失衡又会内动肝肾。首先,肝肾同源,母子相生;精血同源,肝血与肾精互相资生,相互转化。肾精充足,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肝血充盛,则肾有所藏,精有所滋。反之,肾精不足,则肝血生化无源;肝之阴血不足,无以滋养肾精,则肾精亏虚。故肝与肾任何一方受损,皆可致肝肾不足,造成肝所主之筋和肾所主之骨皆失养,出现筋骨同病。可见,肾精肝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休戚与共。同时,肝主筋,肝血不足,筋则失养,导致手足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筋肉萎缩,而筋病必致无力束骨,筋骨失衡,骨病遂生;肾主骨,肾精不足骨骼失养,可致骨软无力、囟门迟闭、骨骼发育不良、肢体畸形,成人出现足痿无力、骨质疏松、骨折。肝主筋,肾主腰脚、主骨,肝肾虚则易出现腰椎、膝关节、跟骨等部位的退行性病变,还易患腰部扭伤、闪挫伤,出现腰背酸痛、腰脊活动受限等症状。

三、筋骨病的治疗宗旨

治骨须护筋。正骨复位重视理筋,在治疗损伤诸症时,应强调功能活动,重视筋骨并重,正骨必须顾及理筋,筋柔才能骨正,骨正才能筋柔,筋骨协调平衡,功能自然恢复。筋骨并重对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及恢复患肢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骨心法要旨》云:“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说明用手法治疗骨折,不仅要使断骨复位,而且骨折后所伤之筋也要复旧。损伤复位要做到筋骨并重,选择正确的拔伸部位、用力方向与力量和有效的整复手法,以避免骨折周围软组织发生二次损伤。并适时的按摩理筋,以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理筋健骨。使跌扑闪挫所致“筋出槽、骨错缝”得到整复、归位。气血得通,经络得畅,则筋骨得养,伤损自复。

治筋须治骨。《难经》云:“四伤于筋,五伤于骨。”说明筋骨相近,伤筋必及骨,伤骨必损筋。《素问·痿论》谓:“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筋附着、连属于骨骼,结聚于关节,对骨骼进行约束和连缀,使躯体得以保持相对平衡。筋附着于骨,伴脉而行,生理情况下筋骨互用、动态平衡,一旦外伤暴力、劳损退变、邪气浸淫,则会使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筋之运行位置、解剖结构就会发生变化,致筋弛、筋纵、筋卷、筋挛、筋翻、筋转、筋离、筋合、筋歪、筋走甚至筋脱,从而造成筋骨失衡,筋之约束骨骼和稳定关节的功能减弱甚至丧失,产生骨错缝、骨折、脱位、骨痿等病变。运用理筋手法治疗筋病时需对骨关节组织所发生的微细位置变化及时察觉和整复,如对青少年、老年患者,前者骨长而未充,充而未强;后者肝肾气血渐亏,骨痿不坚。治筋时若不注意护骨,易造成骨伤,骨失张筋之职,致使筋失所依,影响筋患恢复,甚至加重筋伤。故治筋须护骨。

四、药物治筋注意补肾壮骨

治疗筋病须内调外治结合、标本兼治。一方面手法理筋能修复受损筋膜、化瘀通络、解除筋肉痉挛;另一方面,筋病的产生,外与风寒湿邪、外伤暴力相关,内源于肝肾亏损、筋骨失养。肝主筋,治疗筋病固然要补肝养筋,但同时要注意筋骨相关、肝肾同源之依存关系,在补肝同时注意填肾壮骨,肾精足则肝血充,筋肉得养;肾精足则骨骼健,骨方能张筋。治筋注意补肾壮骨,方能筋骨同治,恢复筋骨之平衡。

气血为纲,肝肾同治。筋骨互用的整体观,还体现在以气血为纲、肝肾同治的辨证施治思想上。《素问·刺要论》认为“筋伤则内动肝”“骨伤则内动肾”,肝肾同源,肝与肾任何一方受损,皆可致肝肾不足,造成筋骨同病。肝主筋,肾主骨。一身之筋有赖于肝血的滋养,筋之用系于肝血的盛衰,只有肝血充盈,才能“淫气于筋”,使筋有所养,筋壮方能束骨;肝血旺可以充肾精,生髓壮骨以张筋;反之,肾精足可充骨、养骨,同时可以化肝血以养筋护骨;精血互生,筋骨并健,肢体关节才能正常活动。故治筋在调肝、养肝的同时应补肾壮骨;治骨在补肾的同时亦需调肝舒筋;如此则筋骨并重,肝肾同治,使筋得肝血所养而修复,骨得肾精所助而生长。因此,骨伤病早期以治肝调肝为主,兼顾调肾,用药首当调肝活血,使肝得条达,气行血畅,筋骨得养,瘀去骨接筋续;后期则以补肾壮骨为先,调肝舒筋壮筋并重。筋骨相关、肝肾同治是筋骨平衡辨证施治遵循的重要原则。创伤后瘀阻经脉,血瘀气滞为标;损伤日久气亏血虚,或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衰,致肝肾不足、筋骨失濡为本。故伤科辨证施治必以气血为纲、筋骨并重、肝肾同治、协调平衡。在三期辨证中应灵活运用筋骨并重、肝肾同治原则,根据损伤不同时期的病理特点调养筋骨与肝肾。损伤初期为祛瘀生新期,治宜调肝活血,意在以“通”为补,使肝得条达,筋骨疏通,方用活血疏肝汤、加味柴胡疏肝散、加味活血疏肝汤、加味复元活血汤等;损伤中期为活血接骨期,治宜调和气血,濡养筋骨,方用调中活血汤、活血灵汤、接骨丹、土元接骨丸等;损伤后期为补肾壮骨期,治宜滋补肝肾,坚骨壮筋,方用加味益气汤、补肾益气壮骨丸、养血止痛丸等。

动静结合,促进功能恢复。功能疗法是筋骨平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疗法能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加速骨折愈合,并防止筋骨萎缩失用。因而,筋骨并重、科学的功能疗法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关键。功能疗法应从整复固定后开始,并贯穿于骨伤治疗与康复的全过程。在制定功能疗法计划时,应注意筋骨并重、动静结合。骨位于内,张筋附肉为干,治宜静;筋肉附于外,束骨运关节为形,治宜动。骨静肉动才有利于骨折愈合。治骨宜静,治筋宜动。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动静结合,维持筋骨动静平衡,方能真正实现筋骨互用、同步恢复。

五、筋骨平衡的弓弦理论

一副完整的弓箭由弓、弦和箭三部分组成,弓与弦的连结处称之为弓弦结合部。弦属于物理学的柔体物质,主要承受拉力的影响;弓属于物理学的刚体物质,主要承受压力的影响。射箭时的力学构架是在弦的拉力作用下,使弓随弦的拉力方向产生形变,最后将箭射出。

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是运用弓箭的组成结构和受力模式、力学传导方式去认识人体解剖结构的。将人体骨骼定义为弓,连接骨骼的软组织定义为弦,在副骨、籽骨、滑囊、脂肪、皮下、皮肤、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辅助下,完成人体力学传导,将人体联系为一个有机生命整体的解剖系统。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是研究骨连接力学结构及力传导的解剖系统。

(一)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分类

按照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组成部分可分为单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和多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单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是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基础。根据人体各部位的力学解剖结构不同,单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由5个多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组成。5个多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分别是头面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脊柱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头-脊-肢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四肢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内脏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1.单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单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是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基础。由静态弓弦力学解剖单元、动态弓弦力学解剖单元和辅助装置3个部分组成。静态弓弦力学单元的弓是骨骼,弦是连接骨骼的关节囊、韧带、筋膜。动态弓弦力学解剖单元与静态单元共用一个弓(骨骼),只是弦不同,动态单元的弦是骨骼肌。

辅助装置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保证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解剖结构,如脂肪、皮下组织、皮肤等。二是辅助特定部位的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解剖结构,如籽骨、副骨、滑液囊等。

单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是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基础。它的功能有两个,一是保证各骨连接的正常位置,二是完成各骨连接的运动功能。

2.多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1)头面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头面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是以面颅骨为弓,以连接面颅骨的软组织为弦,共同完成头面部的各种生理运动功能。下面以颞下颌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为例,描述面部的弓弦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颞下颌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以下颌骨髁突、颞骨关节面以及居于二者之间的关节盘为弓,以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和关节韧带(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为静态弓弦,以咬肌为动态弓弦,其主要功能是悬吊下颌,限制下颌运动在正常范围之内,完成张口及闭口运动。下颌骨及颞骨之间的正常位置,是由其周围的软组织所决定的,所以当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时,首先要针对软组织,也就是弓弦中的弦进行治疗。

(2)四肢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四肢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是由静态弓弦力学单元、动态弓弦力学单元和辅助装置组成。静态弓弦力学单元由弓(肱骨、尺桡骨、腕骨、掌指骨、股骨、髌骨、胫腓骨、跖趾骨)和弦(相应的关节囊、韧带、筋膜)组成。动态弓弦力学单元是由四肢静态弓弦力学单元加上附在其“弓”上的肌肉组成。以肘关节和膝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为例,描述四肢弓弦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肘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以肱骨、尺桡骨为弓,以关节囊、尺侧副韧带、桡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肘部深筋膜为静态弓弦,肱桡肌、肱肌、前臂屈肌、肱二头肌旋后肌等肌肉为动态弓弦,其主要功能是完成肘关节的运动功能。肘关节的正常位置及运动功能也是由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所决定的。

膝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以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为弓,以髌韧带、前后交叉韧带、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为静态弓弦,股四头肌、缝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腓肠肌等肌肉为动态弓弦,其主要功能是完成膝关节屈伸运动。同上,膝关节的正常位置及运动功能也是由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所决定的,当出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病变时,也应当针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治疗,调节膝关节力学平衡。

(3)脊柱弓弦力学解剖系统:脊柱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是以椎骨为弓,以连接椎骨的软组织为弦,完成脊柱的各种生理运动功能,包括颈段弓弦力学解剖系统、胸段弓弦力学解剖系统、腰段弓弦力学解剖系统、骶段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每个弓弦力学子系统由静态弓弦力学单元和动态弓弦力学单元及辅助装置组成。以颈段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为例,描述脊柱弓弦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颈段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以枕骨、颈椎骨为弓,项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囊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为静态弓弦,以头夹肌、颈夹肌、竖脊肌、头半棘肌和颈半棘肌、颈部多裂肌、颈部回旋肌、棘间肌、横突间肌、椎枕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下斜肌、头上斜肌等为动态弓弦,其主要功能是维持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以及前屈后伸、左右回旋等运动。故当出现颈椎生理屈度变直或者生理曲度变大时,则应考虑颈椎周围软组织力平衡失调。

(4)头-脊-肢弓弦力学解剖系统:躯干是人体的主干,头面部和四肢是人体的外延部分,人体要完成运动功能,脊柱与头面部、四肢必然有力学传导,否则人体的运动就会不协调、不统一。脊柱与头面部、四肢的力学传导就是通过头-脊-肢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来完成的,它是以颅骨、脊柱、肋骨、肢带骨(肩胛骨、髋骨)肱骨、股骨、胫骨为弓,以连接这些骨骼的软组织为弦形成的一个人体所特有的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它的存在从力学解剖结构上将脊柱和头面部、四肢连接起来,保证了脊柱与头面部、四肢运动的统一和协调。以头-颈-肩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为例,描述头-脊-肢弓弦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头-颈-肩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是以颅骨、颈椎骨、肋骨、肩胛骨等为弓,以项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关节囊等为静态弓弦,以椎枕肌群、肩胛提肌、竖脊肌、斜方肌等软组织为动态弦,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颈肩三者之间正常的解剖位置,以及颈部屈曲、旋转和提、降肩关节等运动。正是由于头-颈-肩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中动静态弓弦的相互联系,形成了头颈肩三者之间生理上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的局面。如颈肩综合征,当颈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力平衡失调后,可以通过头-颈-肩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中肩胛提肌的力学传导,引起肩部弓弦力学平衡失调。

(5)内脏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内脏器官在体内不是悬空的,否则全部内脏就会因为重力的关系全部集中于腹腔中。所以,各内脏一定是通过纤维结缔组织(如韧带、筋膜、肌肉等)直接或者间接将内脏连接在脊柱、胸廓或者骨盆等骨骼上,通过软组织将内脏分别悬吊在颅腔、胸腔、腹腔和盆腔上。这就构成了以骨骼为弓,以连接内脏和骨骼的软组织为弦的内脏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以胃和子宫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为例,描述内脏弓弦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胃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以胸椎、腰椎、胸骨等为弓,以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等为静态弓弦,维持胃在体内的正常位置,为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提供保障。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等松弛导致固定作用减弱,则可使胃脱离正常位置而发生下垂,出现腹部重坠、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通过调整胃周围软组织,恢复其正常牵拉作用,达到平衡则可使胃恢复正常位置,起到治疗因胃下垂而导致的腹部重坠、腹痛、恶心、呕吐的作用。

子宫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以骶骨、髂骨、坐骨、尾骨等为弓,以膀胱骶子宫韧带、子宫主韧带、膀胱子宫韧带、子宫圆韧带、耻骨膀胱韧带等为静态弓弦,其功能主要是维持子宫在膀胱的正常位置,为子宫正常生理功能的完成提供保障。骨盆倾斜导致固定子宫的韧带受到异常牵拉,从而导致子宫错位,使子宫不能保持在前倾前屈位,这是月经紊乱、白带增多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因。通过调节骨盆周围软组织力平衡,恢复骨盆的正常位置,从而恢复子宫的正常位置达到治疗月经紊乱、慢性盆腔炎的目的。 kKciPnJD9ymaEBiwU/Dowmh1UHjV8jQm7VqskykpXR2t9oWCROxm5q/3YcY0DZo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