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筋骨辨证理论

筋骨辨证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医经典作为中医学科的理论基础,也是筋骨辨证学基础理论的源头。随着时代发展,历代医家总结积累,筋骨辨证理论逐步发展,相关专著不断涌现,这对筋骨辨证基础理论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但将筋骨与气血辨证结合起来对筋骨辨证学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医骨伤科学作为中医学的一个独特分支,辨证论治有着其自身的特色,更能体现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目前中医骨伤科的辨证模式,一方面因受内科以整体辨证为主的辨证体系的局限,缺乏特异性,另一方面因采用西医的病名而将西医的疾病分型或病理分类与中医的证候分型简单对应,并不利于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因此,亟需重建中医骨伤科辨证体系,增强辨证的特异性,在重视局部辨证的同时尚需结合整体辨证,以全面反映疾病的本质。

筋,按照中医学文献包括筋络、筋膜、肌腱、关节囊以及软骨的统称。《素问·五脏生成》认为“诸筋者,皆属于节”“筋气之坚结者,皆络于骨节之间”,说明人体之筋都附着于骨,能使人的躯干关节俯仰、屈伸、旋转等活动。

人体的一切正常活动,虽是筋骨的作用,但筋骨关节的活动灵巧,则有赖于气血的濡养,正如《灵枢·本脏》云:“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又《素问·五脏生成》云:“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这充分说明了人体的四肢筋骨,无论大小,均不能离开气血煦濡,否则肢体就不能步、不能握和不能摄,更不能做正常的灵活运动,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灵枢·痈疽》云:“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说明气血有温养皮肤、肌肉、筋骨、关节的作用。

因此,对于筋骨疾患的辨证治疗就必须对气血筋骨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对脏腑功能的影响都有深刻的认识,才能辨证施治和辨位施法。这是有别于八纲辨证体系的骨伤科特色辨证方法。

一、辨气血

筋骨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肿胀、疼痛是气受伤和形受伤的病理反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伤痛”“形伤肿”两种不同情况,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是形伤气也。人体受到外力搏击,血脉经络挫伤,气运行不畅,经络筋脉气机阻格,不通则痛,所以张子和有“诸痛皆因于气”之论。气受伤,局部阻滞,营卫不行,气机闭塞,瘀血形成,“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瘀血为有形之物,瘀血形成局部组织必然肿胀,所以说,先痛而后肿者,为气伤形也。若形体脉络受伤,血即离经妄行,出血内渗于肌肤膜理之间,形成瘀血而致局部肿胀,《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指出“凡肿是血作”的理论。

形伤肿,形体血脉受伤出血,离经之血便是瘀。血瘀则气滞,所以,因为瘀血造成的肿胀,必然继发气机受阻而出现疼痛,故说“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而血脉受伤在骨伤辨证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临床上辨血脉则需首先明辨脉管系统解剖循行,其次辨明脉管损伤的类型,即动脉或静脉,不全断裂还是完全断裂。

在临床表现上,肿胀与疼痛是同时并见的,而病机则为气与形俱伤,不能分开看待。西医学认为,疼痛是机体受到强烈刺激和组织遭受破坏时,通过神经系统做出的机体反应,而肿胀是局部血管末梢破裂,血液渗入组织间隙而显示的局部改变皮下瘀血。而局部的肿胀,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又能加剧疼痛,可见中西医对此的认识基本一致。

功能障碍,主要是肿胀、疼痛所致。随着肿痛的减轻而功能逐渐恢复。若见功能丧失,应结合正常解剖结构,受伤的部位,伤及的不同组织,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具体剖析。

二、辨筋骨

辨筋骨是中医骨伤科辨证所特有的,是不同于八纲辨证体系的特色辨证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骨伤内外用药和手法以及练功。

(一)伤筋的病机

筋相当于西医学的肌腱、肌肉、韧带、关节囊、关节软骨、椎间盘等。肌肉、肌腱、韧带遭受损伤,若是完全断裂(筋断),其断端多回缩,因远近断端间距较远不能自行修复,须手术缝合方能重建其固有功能,不全断裂者(筋伤)仅部分纤维失去联系,造成局部出血,纤维机化,充填缺损后可自行修复,因此,筋伤与筋断,必须明辨,否则易导致治疗上的严重错误。关节囊内滑膜损伤,易产生积液,轻则自行吸收,若积液过多,关节囊肿胀,韧带紧张,活动受限,欲伸不立,欲屈不弯,必须经过休息及恰当治疗积液方能吸收,但休息过久肌肉萎缩,以致关节不稳,易再受损伤,关节滑膜又产生积液,形成恶性循环,这即外伤性滑膜炎易于复发的病机。

具有软骨板的关节(膝、腕),因挤压、扭转、使软骨板发生边缘撕裂或破裂,呈瓣状、劈裂状、分层状损伤,在关节活动时发生弹响或交锁不能完全伸直,或屈曲旋转功能受限,软骨组织血运差,自行修复愈合困难,关节长期处于病变状态,日久即发生退行性骨关节病。

具有骨纤维性管肌腱的腱鞘,由于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引起肌腱的腱鞘水肿,鞘内积液。久之,渗液吸收,纤维机化、鞘壁肥厚,产生狭窄,影响肌腱在鞘内滑动,当肌腱经过狭窄部则产生弹响或腱与鞘壁发生粘连,以致影响关节活动,成为临床常见的狭窄性腱鞘炎。

此外,靠近骨性隆起部位,具有较长的肌腱或经过骨性纤维管的肌腱,遭受外伤,将使得维持肌腱稳定的支持带撕裂,则发生肌腱滑脱,称为筋走或筋出槽。

关节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端及关节囊韧带组合而成。关节的连接与稳定全靠周围软组织,外伤引起的骨缝开错,滑膜嵌顿,关节半脱位,周围软组织必然受伤。反复的软组织损伤,又会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常见的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骶髂关节半脱位、脊柱的滑膜嵌顿等病变,易于复发的病因即在于此。

椎间盘系椎体间的软骨垫,由三部分组合而成:软骨板、纤维环、髓核,由于长期慢性劳损,可使椎间盘变性,遭受外力,局部发生破裂连同髓核一并膨出。其突出物压迫神经根产生肢体放射性疼痛,易误诊为坐骨神经痛,实不知此病其标在腿,其本在腰也。

(二)伤筋的类型

1.筋短 因形伤肿痛,瘀结不化,或肢体关节固定时间较长,而发生肌腱粘连,关节囊、韧带挛缩,肢体伸展受限,显示筋短、筋急、筋孪、筋卷、筋强。

2.筋转 因气血阻滞,筋不能直行或离开原位,称筋翻、筋走、筋背、筋歪等。

3.筋长 因韧带、关节囊、肌腱损伤,或伤后日久肌肉出现失用性萎缩改变,关节松弛不稳,显示筋长、筋弛、筋纵、筋柔、筋萎。

4.筋粗 因气滞血瘀日久,组织增生变性,肌腱、腱鞘较正常为粗,称为筋粗、筋胀、筋聚。

5.筋结 若局部有肿块,高于体表,则称筋结。其损伤的软组织则有局部挫伤,关节扭伤,肌肉牵拉、筋膜撕裂韧带断裂完全或不完全,关节囊破裂,软骨盘损伤,腱鞘狭窄,肌腱滑脱,小血管破裂,肌肉组织的劳损等。

(三)伤骨的类型

1.慢性伤骨 素体肝肾亏虚,筋骨不利,复遭持续劳损,致局部骨质微损伤、塌陷、增生等,经络痹阻,络脉不通,经气不舒,则疼痛、行走不利。

2.骨痹 “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因风寒湿邪侵袭,或长期慢性劳损,导致气滞血瘀,经脉阻滞,不通则痛。

3.骨痿 《景岳全书·骨痿》曰:“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肝肾不足,骨脆筋痿,筋软骨痛,骨枯髓减,骨痿无力。

4.骨蚀 《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之人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着,寒胜其热……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为骨蚀。”人体气血经络不通,筋骨失于濡养,筋脉挛急,屈伸不利,酸楚疼痛。

总之,筋骨辨证是局部与整体辨证的有机统一,包括辨气血和辨筋骨。辨局部气血则包括辨脉管的循行及损伤类型,辨筋骨则亦包括辨筋、骨、皮、肉等内容,与中医五体辨证相吻合。而气血筋骨辨证就是在局部五体辨证的基础上结合整体气血、脏腑、经络等的辨证统一体,是中医骨伤科的特色辨证方法。 KxmVmrDRVoL54BGs/k8YOOCLC1fhFbJZZRvmaPeWrQ5dC9ZCKKR3FA475YZ8UTN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