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事物发展的“第一性原理”

渐进发展到质变成熟是事物发展的“第一性原理”。

科技创新领域充满了成功的故事,激励着人们,但也让人们形成幸存者偏差认知,而对创新的困难和投入估计不足,希望快速突破、跨越式发展。然而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渐进积累,逐步发展,经历质变到成熟再到衰退的过程。

成熟度是在不确定性中描述一类事物成熟过程的有效方法。 在科技领域,由于技术的复杂性、探索的不确定性,使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过程不是线性的,发展的进程更不易判断和掌控,因此成熟度模型非常适合应用于不确定性较高的科技领域。下面将详细介绍成熟度、成熟度模型以及成熟度模型分类等内容。

2.2.1 成熟度

成熟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完全长成”,如植物或动物的完全长成,形容人时也可以用于表达身体、思想或性格的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也可以引申为事物或行为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成熟度(maturity)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描述方法。成熟度表达了事物从最初状态到更高级状态的发展,暗示了进化(evolution)或成长(ageing)的概念,表明了对象会在成熟的过程中经历多个中间状态。

本质上,成熟度是形态变化的抽象,事物的典型特征或属性通常在其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表现出来,因此成熟度一般由各种可识别的阶段代表,一个事物将顺序通过这些阶段。

现有的成熟度方法都是用描述生物成长规律的方式来描述社会学结构(包括商业)发展规律,即描述一个事物在经过一定数量的初级阶段后达到一个期望成熟阶段的规律。

2.2.2 成熟度模型

成熟度模型可理解为传达经验、智慧、追求完美或文化迁移的一种组织方法或路径。

1. 成熟度模型的定义

成熟度模型是描述属性、特征、指标、模式或实践的进化过程,它们的转变代表某一领域(或学科)中的进展和成就。(这些属性、特征、指标、模式、过程或实践在下文被总体称为属性。)

换句话说,成熟度模型描述了属性从某种原始状态到更高级或“成熟”状态的演进或升级。如果对象(如组织)展示了某些指定属性,则可以说其已经达到了某个级别和该级别代表的特性(如能力)。

成熟度模型的实用性在于它使我们能够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使我们有机会主动管理向下一阶段的转变过程,减轻潜在的不良影响,主动推动达成进入下一阶段的条件或者推迟进入下一阶段。因此,成熟度模型包含三个有趣的概念:

成熟度模型的主题可以是对象或事物、事物的特征、做事方式、实践、过程等。成熟度模型实际上是将一个领域的有效实践以发展阶段的形式组织起来,而这些实践也存在一个逐步发展的内在联系,有助于从业者理解和运用。

为了使成熟度模型有效并产生实际作用,各个级别之间的“可测量的转变”应基于在实践中已验证的经验数据。构成模型的组件通常需要在领域(或学科)内达成一致,并且模型需要通过应用的实践不断进行验证和迭代校准。

2. 成熟度模型的核心组成

尽管成熟度模型的类型有所不同,但大多数模型都符合包含某些核心组成部分的基础结构。该结构很重要,因为它为目标、评估和最佳实践之间提供了联系,并且通过将模型基础结构与业务目标、标准等联系起来,可以建立当前状态和改进路线图之间的关系。成熟度模型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级别或阶段、领域、属性、评估与计分方法、提升路线图。

3. 典型的成熟度模型

这里列举三个典型的成熟度模型,说明如下。

1) 成长阶段模型 :在信息化领域,1973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理查德·诺兰提出了包含成熟度思想的诺兰模型,用于描述在组织中信息技术增长的理论,也称为成长阶段模型(Growth Stage Model)。虽然诺兰模型因其严谨性受到很多质疑和批评,但众多的研究者和从业者发布的大量相关文献表明了该模型的流行和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2) 质量成熟度方格 :在质量管理领域,1979年著名的质量大师菲利浦·克劳士比将成熟度思想应用在质量管理中,并提出了著名的质量成熟度方格理论。

3) CMM :在软件工程领域,在1990年左右,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的汉弗莱(Watts Humphrey)在克劳士比的基础上将成熟度思想应用在软件工程管理中,后来SEI开发出了面向软件工程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CMM),并将其推广和应用到了整个软件开发行业。CMM的后续迭代版本CMMI,目前仍然是最主要的能力成熟度模型。各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在CMM基础上创建了大量的成熟度模型,这些模型证明了CMM对各行各业的巨大影响。

2.2.3 成熟度模型分类

成熟度模型可分为发展成熟度模型、能力成熟度模型和混合成熟度模型。发展成熟度模型相对简单,能力成熟度模型较为严谨。组织通常同时面临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挑战,很难通过单一模型很好地解决问题,此时混合模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能为组织的管理和运营提供综合指导。

1. 发展成熟度模型

发展成熟度模型 (Progression Maturity Model)的目的是提供进展或发展的路线图,在成熟度水平上的进步表示了事物的核心实践或属性的某些进展。

(1)定义

表示属性、特征、模式或实践的成就、进展或升级的模型通常被称为发展模型(Progression Model)。

在发展模型中,通常使用发展中的“状态”或“步骤”来标记成熟度水平,级别名称表示了转变的“状态”,即该状态下属性的成熟级别。

(2)示例

例如,表示人类移动性状态的成熟度模型的发展级别可以分为:爬行→步行→跑步→骑马→驾车→飞行。

再如,信息化领域的诺兰阶段模型将信息化的发展分为多个阶段,并在后续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迭代,最初的阶段划分为:初始(Initiation)→普及(contagion)→控制(Control)→整合(Integration)→数据管理(Data administration)→成熟(Maturity)。

2. 能力成熟度模型

能力成熟度模型 的目的是通过提高组织的能力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成熟度水平之间的转换是组织能力的演变。

(1)定义

能力成熟度模型要衡量的是围绕属性、特征、模式或实践的组织能力的表现水平,这些维度通常表示为“过程”,因此能力成熟度模型也常被称为“过程模型”。换句话说,“状态”之间的转换是模型所描述主题相关的组织能力演变,如软件开发能力。

能力成熟度模型用于指导组织加强其过程能力,一般是用于表达一个组织按照预定目标和条件成功地、可靠地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能力。能力成熟度类模型的共同点是根据制度化特征的基准来测量能力,这些制度化特征出现在每个模型级别上,并以此来命名级别。能力成熟度模型不仅具有测量简单(或复杂)任务的能力,还具有更广泛的组织能力,以反映能力植入或者“制度化”在组织文化与实践中的程度。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基本原理来自基于过程方法和统计学的质量控制方法。统计质量控制方法认为质量不仅与最终产品相关,而且与制造产品的过程相关。随着生产制造领域中的质量运动逐渐成熟,过程质量管理已经不再局限于制造业。最先全面引入过程质量管理的是定制软件开发领域,并形成完整严谨的能力成熟度模型。

这些制度化特征可独立于模型的核心主题,同时由于过程成熟度级别的一般性质,基本能力成熟度理论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

(2)示例

一种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级别划分示例如图2-3所示。

015-01

图2-3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级别及特点示例

(3)能力成熟度模型与发展成熟度模型的核心区别

发展成熟度模型与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核心区别表现在:发展成熟度模型的级别划分依据是核心实践的变化,而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级别划分依据是制度化特征的变化,其核心实践可能是相同的,如图2-4所示。

015-01

图2-4 发展成熟度模型与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核心区别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发展成熟度模型经常也会按能力成熟度模型类似的模式来组织和表述,然而发展成熟度模型通常并不能衡量能力或过程成熟度。实际上,组织可以在发展成熟度模型中展示出更成熟的实践表现,但它可能是以临时方式在执行这些实践,并且无法保障获得持续的效果或在压力下仍能保留这些实践。因此,在发展成熟度模型中做到的更成熟的实践不能直接代表能力的成熟度。

3. 混合成熟度模型

混合成熟度模型 (Hybrid Maturity Model)的目的是同时提供发展路线图和能力提升路径。混合成熟度模型反映了类似于能力成熟度模型(即描述能力成熟度)的各个级别之间的转换,但在架构上使用发展成熟度模型的特征、指标、属性或模式。

(1)定义

重叠发展成熟度模型的特征与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能力属性,可以创建混合成熟度模型。在混合成熟度模型中,发展成熟度模型的体系结构用于表征属性、特征、模式或实践,同时各级别的转换状态又反映了能力成熟度。换句话说,能力的制度化特征被叠加到发展成熟度模型的主题上。

混合成熟度模型对于既需要关注发展创新又需要同时提升组织能力的特定主题领域的变革规划与管理非常有用 ,能够既从进化角度评估发展阶段,又从将标准与最佳实践融入组织能力的角度来评估能力提升,二者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可以生成综合改进成熟度的发展路线图,使发展能够保持和稳步提高。混合成熟度模型既提供了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严格性,又包含了发展成熟度模型的易用性和可理解性。

(2)示例

图2-5是混合成熟度模型的一个示例,分析如下。

015-01

图2-5 混合成熟度模型示例

4. 实施成熟度模型的关键与模型对比

在组织中推广和实施一个成熟度模型,如下前提是成功的关键:

结合科技发展、行业水平与组织当前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模型并在适合的时候实施。三类成熟度模型对比如表2-1所示。

表2-1 三类成熟度模型对比

016-01
016-01
注意

成熟度模型自其起源以来一直存在许多争议。例如,成熟度模型一般被描述为“一步一步的模式”,过度简化了现实并且缺乏经验基础。此外,成熟度模型往往会忽略多种潜在同等可行路径的存在。

发展成熟度模型通常会被批评的原因是:级别或“状态”的定义比较随意,因此也会无法验证状态之间的转换。

能力成熟度模型通常会被批评的原因是:对过程绩效和成熟度的测量是有用的,但可能会不充分。经验表明,过程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但是过程的绩效和成熟度只是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其他方面的绩效和成熟度。

由于成熟度概念对自然发展规律的揭示非常形象,在各行业的从业者中非常容易被大家接受,因此十分流行。如果运用得当也非常有效,但也存在大量无效,甚至负面的实践。马丁·福勒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论述:在许多领域,成熟度模型获得了一些较差的声誉,尽管它们很容易被滥用,但如果运用得当将会非常有帮助 I/E3nxZXFjga7Uef5TlV2VWGt3lCAvt/QHS/tHY21fiRuslH60HdxAIVgMtp1L5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