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艾丽丝,我觉得我也有过你在便利店里经历的感觉。对我来说,就好像低头看去,第一次发现我原来站在令人眩晕的高处一面极窄的岩脊边,而唯一支撑着我的是地球上几乎所有其他人的痛苦和损害。我最后总会想:我不想在这里。我不需要这些廉价的衣服、进口食品和塑料保鲜盒,我甚至不认为它们改善了我的生活。它们只是创造了垃圾,让我不开心罢了。(我无意将我的不满和真正被压迫者的痛苦相提并论,我只是说,在我看来,他们为我们维系的生活方式甚至都谈不上令人满意。)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是靠武力——通过强行剥夺他人财产——来维持的,但我希望他们也能承认,资本主义也是靠同样的武力维持的,只不过方向相反,是强行保护现有的资产配置。我知道你会明白这点。我最讨厌用错误的第一原理 反复进行同样的辩论。

我最近也在思考时间和政治保守主义的问题,不过角度和你不同。目前我认为,我们可以说生活在一个历史性危机时期,这个看法似乎已被大多数人接受。我的意思是,这场危机的外部症候,比如政治选举中出人意料的大幅变动,已是公认的反常现象。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就连一些更“深层”的结构性症状——比如难民的大规模溺亡,气候变化导致的气候灾难频发,都开始被视作一场政治危机的表现。我记得有研究表明,过去几年里,人们开始花越来越多的时间阅读新闻,了解时事。比如,我已经习惯了发送这样的短信:蒂勒森 被开了笑死我了。我意识到发这种短信不应该是正常的。不管怎么说,这一现象导致的后果是,每一天都变成崭新独特的新闻单元,扰乱并替代前一天的信息世界。我想知道这一切对文化艺术来说意味着什么(你或许会说这二者并无关联)。我的意思是,我们已经习惯和设定在“当下”的文化作品进行互动。但当下的连贯性已不再是我们生活的标志。当下已经失去了连贯性。每天,每天的每个小时,都在取代之前的时间,使之变得无关,而我们生活中的事件,唯有对照不断更新的新闻内容,才能得以阐明。于是当我们看着电影人物坐在餐桌边或开着车四处转悠,计划谋杀或为爱情悲伤时,我们自然想知道他们做这些事是在什么时间节点,和构筑我们当下现实感的灾难性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关联。再也没有中立的背景。只剩下时间线。我不知道这是否会带来新的艺术形式,还是只是意味着艺术的终结,至少是我们熟知的那种艺术。

你关于时间的论述让我想起最近在网上读到的东西。据说在青铜时代晚期,大约是公元前一五〇〇年,东地中海地区存在一个中央集权宫廷政体的文明体系,通过复杂且专业细化的城邦经济体对金钱和商品进行再分配。这是我在维基百科上读到的。当时的贸易路线已经高度发达,出现了书面语言。人们生产昂贵的奢侈品,进行远距离贸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土耳其岸边发现了一艘来自该时期的沉船,上面载有埃及的珠宝,希腊的陶器,苏丹的黑木,爱尔兰的铜矿,石榴,象牙。随后,在公元前一二二五年至前一一五〇年这七十五年间,这些文明崩塌了。东地中海的伟大城邦要么毁于一旦,要么被居民遗弃。知识濒临消亡,整个书写体系就此失落。顺带一提,没人确切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维基百科提到一个叫“一般系统崩塌”的理论,它认为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高度中央集权,产业细分,体系复杂,且政治架构头重脚轻”,因此非常脆弱,极易崩塌。另外一个理论名字很简单:“气候变化”。我觉得我们当前的文明由此看来也很不妙,不是吗?我以前从未认真想过一般系统崩塌这个可能性。当然,我在脑海里知道我们为自己编织的人类文明是一个谎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这点就不同了。

说句题外话,其实和上一段几乎是九十度的大转弯,你思考过你的生物钟吗?我不是说你应该去想它,只是好奇你想没想过。当然,我们还算年轻。但事实上,贯穿人类历史,绝大多数女人到我们这个岁数已经生了好几个孩子了。不是吗?好像没什么靠谱的方法对此进行核实。我突然意识到,我甚至不确定你想不想要孩子。你想吗?还是说你不知道。十几岁时,我觉得我宁肯去死也不要生孩子,然后等我二十几岁时,我隐约认为这件事迟早会发生在我身上,而现在我快三十了,我开始想:所以呢?没有谁排着队要帮我履行这项生理功能,显而易见。我还有个非常奇怪且完全无法解释的想法,我怀疑自己可能不育。没有任何医学依据。前不久我跟西蒙提起这个,我当时在跟他抱怨我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各种毫无根据的焦虑,他说他觉得我无需为此担心,因为他认为我长了一张“很能生”的脸。我笑了差不多一整天。写这封邮件的时候我还在笑。话说回来,我只是很好奇你是怎么想的。不过考虑到文明即将崩塌,你或许会认为完全没必要生孩子。

之所以会想到这些,大概是因为我那天在街上偶然看到艾丹,简直就要心脏病发作,当场死掉。看见他之后度过的每一个小时都越来越糟糕。是不是我此刻的痛苦太过强烈,甚至让我无法重新体验当时的痛苦?一般来说,记忆中的痛苦从来没有当下的痛苦强烈,哪怕它其实严重得多——我们不记得它有多惨了,因为记忆没有体验强烈。这或许是为什么中年人总认为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比年轻人的更重要,因为他们只能模糊记得年轻时的感受,与此同时让当下的经历来主宰自己的人生观。尽管如此,直觉告诉我,我此刻的感觉比两天前看到艾丹时要糟糕。我知道,我们分手只是一个事件,不是一个象征——它只是一件发生过的事,他对我干的一件事,它并不能无可避免地展示我失败的人生。然而当我看到他时,我仿佛又经历了一次。艾丽丝,我真的觉得自己是失败的,我的人生在某种意义上真的一无是处,只有寥寥无几的人会在乎这经历。有时候我真的看不到人生的意义,我认为有意义的东西原来没有意义,那些本应爱我的人其实并不爱我。哪怕现在写着这封愚蠢的邮件时,我的双眼都含着泪水,哪怕我有接近半年的时间来恢复。我开始怀疑我是不是永远无法恢复。或许在人格形成的某个人生阶段,某种痛苦就是会永远烙印在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上。就像我直到二十岁时才失贞,当时的经历太过痛苦、尴尬、糟糕,自那以后,我总觉得自己就是会碰上这种事的人,虽然此前我并不这么认为。如今我觉得自己就是那种会在几年后失去伴侣的爱的人,而我不知道如何才能不成为这种人。

你在那个荒郊野岭有没有写新东西?还是只在和性格乖张的本地小伙约会?我很想你!爱你。 E. C1XpZ9Qn+sRPb3u6TBCHw1Gv358mtsA8grtOj0KeEi85xauBsfPKode4caIIChM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