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从十月怀胎,到呱呱落地,在这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中,孕育的不只是新的生命,更有为人父母的欢欣与艰辛,乃至一个家庭的憧憬与希望。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作为父母,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希望自己的孩子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能够健康、平安、快乐地成长,拥有幸福而美满的人生。然而,这个世界迎接孩子的,不仅仅是爱与善意,更有阳光背后的残酷与阴霾。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受到侵害的各种新闻屡见不鲜。父母虽然想一直守护在孩子身边,为孩子遮风挡雨,抵御一切侵害,但意外却总是让人防不胜防。在和幼儿相关的案卷中,诱拐和性侵是出现次数最多的词汇,其发生频率之高,对孩子及其家庭造成的伤痛影响之深,令人谈之色变,成为当今社会不可言说的痛。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失踪儿童的数量高达 20 万,失踪的孩子被寻回的概率微乎其微,大多骨肉分离,终身再没有机会与父母相见。在丧尽天良、灭绝人性的人贩子眼中,孩子不过是可以待价而沽的物品,或是可以肆意敛财的工具。他们通过坑蒙拐骗,把孩子卖给那些因种种原因,无法拥有自己子女,却渴望享受天伦之乐的家庭。这样固然残忍,更令人发指的是,有些孩子被拐走之后,被刻意折磨致残,被逼迫到街头乞讨为人贩子赚钱,更有甚者,被直接摘取器官贩卖致死,其结局惨不忍睹。

通过媒体和影视作品对于某些极端案例的渲染,“性侵幼儿”“猥亵儿童”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在绝大多数人眼中,这种用难以启齿的词汇所描述的肮脏行为,距离自己很遥远,认为自己的孩子在保护周全的前提下,不会给那些扭曲、变态的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儿童性侵犯”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2014 年全球预防暴力状况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每 5 名女性中就有 1 名、每 13 名男性中就有 1 名在 18 岁之前受到过性侵犯,儿童遭遇性侵犯的平均年龄是 9 岁。在中国,儿童性侵犯现象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少数极端事件”。在《中国的儿童性侵:对 27 项研究的元分析》一文中,统计了 2002年~2012 年间 27 项中国儿童性侵的研究,得出结论:总体上,中国男童遭遇性侵盛行率(此处的盛行率是指特定时间内遭遇过性侵的儿童比率)是 13.8%,女童遭遇性侵的盛行率是 15.3%。而据瑞银慈善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儿童与青少年的性侵害》( Sexual victimization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 ) 报告,在 15 岁至 17 岁的青少年中,男性遭遇性侵的盛行率甚至高于女性(男性 7.8%,女性 4.7%)。

诱拐、性侵对孩子造成血淋淋的伤害,与孩子的天真烂漫形成的鲜明对比,让人触目惊心。对“幼儿被拐卖”“儿童被性侵”等令人义愤填膺的事件,人们通常痛心疾首,社会舆论也会“挥动道德大棒”和“手捧人性之镜”,予以强烈批判指责。但“道德”永远是松动的,“人性”永远是幽暗的,痛心与指责并不能弥补孩子所受到的伤害。孩子如同一张洁白无瑕的纸,期待着在父母的呵护下,描绘出七彩美好的童年。因为孩子的认知有限,对诱拐、性侵等概念模糊,通常很难对自己所遭受的侵害做出定义,在遭受侵害时也很难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无论是性侵、猥亵等行为对身体的伤害,还是被诱拐后与亲生父母失散对精神上造成的创伤,在某种程度上,都将成为短时间内“难以修补的伤口”。这种“伤口”隐藏在看不见的地方,将对孩子的心理和认知发展形成巨大的障碍。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当天真无邪的孩子,在进入可触及的世界时,如果一开始便接触到满满的恶意,人生轨迹被扭曲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很多。这些孩子的人生轨迹可能就此扭转,而这些伤害也将如影随形,贯穿孩子的成长阶段,甚至伴随其一生。孩子比成人更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承受伤害的能力。这些伤害对受害者及其家人以及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不能承受的痛。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避开所有来自外界恶意的伤害,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希望始终是美好的,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在这个世界上,一些灰暗地带仍然存在许多“魔鬼”。这些“魔鬼”伪装成普通人潜伏在角落里,窥探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伺机伸出罪恶的黑手。所以,父母仅仅严厉地告诉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讲话”“背心裤衩盖住的地方不许让别人碰”“不要相信别人”,对于提高孩子抵御侵害的能力来说,显然不够。在诱拐儿童的案件中,有近半数是熟人所为!坏人之所以很难被辨别,是因为他们残忍冷血、阴险狡猾,有着无数张伪装的面孔。可能是热心的路人,可能是慈眉善目的老人,也可能是至近的亲人……我们无法直视人心,一一揪出戴着面具、隐藏在暗处的坏人,我们也不可能无时无刻、寸步不离地守在孩子身边。想为孩子的幸福与安全保驾护航,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用知识和教育武装好孩子,让他们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拥有感知危险的能力,掌握保护自己的技能,让他们的安全教育不再一片空白,从而远离恶意伤害,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幸福的筹码。 hglByTIY4B0l08yNNEmW0CC/yPpSCtcB5bXFqAtGynTZXgkD5kQBk+umZa7PB3i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