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身体有了“存在感”,就要生病了

◎“出众”可能就是一种病态的存在方式

最初想到写这本书,想到《听身体的话》这个书名,不是因为又见到了什么罕见的病例,听到了什么新奇的理论,而是因为一件与身体健康无关的事—那是多年前,姜文的一次电影发布会。

在那次会上,姜文又戗记者了,这是姜文的常态,他一直很难好好和记者对话,好像不这样就不能突出他的与众不同。不能否认,姜文的确很有才气,但有才气又很和气如李安者,就比姜文更让人觉得舒服。

当年,电影《色·戒》上映后,李安被记者围着采访,每个记者采访后都要与他合影,李安满面谦和地一一应允。等大家都照完了要走,李安指着一直扛着机器的摄像师说:“他还没有拍……”在场的记者后来说,那摄像师没看过电影,也不太理解人们对李安的敬重,原本没想合影,而厚道的李安实心眼地替人家安排了。

娱乐记者们有个共识,采访李安是种享受,不累,但采访姜文就是个难题,甚至是个负担。

每次看到姜文锋芒毕露地 人,我都会想起“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句子。不能全怪环境,这些树或者椽子本身确实有薄弱的环节,它们的“出众”可能就是一种病态的存在方式,至少打破了生态的和谐。

◎身体在说话,是功能受阻时的报警

任何事物在平衡和谐时往往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失衡时才会有感觉,特别是身体。 身体有了“存在感”,往往就是出问题、生病的表现。它们会以异于其他部位的感觉,比如疼痛、酸胀等来表达自己,由此告知大脑:“这里有病!”

比如,我们觉察到胃长在哪儿时,一般是因为胃不太舒服了;感觉到腿的存在时,多是因为走路不给力……身体最能显示其存在的方式,就是给出异样感觉,这就是“身体在说话”。

心绞痛发作时有一种特殊的疼痛感,医学上对其有个专门的称呼叫“濒死感”,意思是这种疼痛发作时,病人会有严重的恐惧感,似乎知道自己大限将至。而在所有疼痛中,只有心绞痛、心梗的疼痛,才会伴随这种“濒死感”。因为心脏是身体的“发动机”,这里一旦生病绝对攸关性命,所以必须以最历害的疼痛向大脑“喊话”,不仅是告知自己的存在,而且是发出危难预警!相比来说,那种隐隐的,用手按着、温熨着就可以缓解的疼痛,在中医里被认为是虚性的,在西医学中多被认为是慢性的,这类疼痛并不会马上“要命”,身体才会以能忍受的程度来“说话”。

所以, 身体在说话,是功能受阻时身体的报警。为此,医学要做的不是让身体“禁言”,而是要鼓励身体说话,让身体在充分倾诉后自然“收声”,这才是治本之法。 身体说话是身体功能的体现,医学的目的是顺应功能,最多在功能失衡时帮扶一下,功能不足时鼓动一下,让它自然地重回平衡。只要平衡了,身体自然就安静了,不说话了。

这就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样—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每个器官、组织都是身体的一部分。所有器官、组织和平相处、默契配合时,它们就是没毛病的,身体就“无病一身轻”了。这个“轻”是轻松、无声、没有异常感觉的意思。一个舒服的、各种需求都得到满足的、各种机能都被成全了的身体,确实没必要“絮絮叨叨”。 Ub+Pn2+hSDvoa9dN5hawywWH18vPC08QMZi843cUI1ZHy9feHFc2cOHQS6d081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