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动则出汗

身体说:缺氧了

◎出汗的求救信号是从心脏发出的

运动、天气热的时候会出汗,这是人体代谢率升高的结果,也是散热的方式。但是,还有些人出汗并不是因为热,他们也没怎么动,就已经大汗淋漓了,这样的出汗就是身体在求救,它想告诉你:“缺氧了!”

这个求救的信号是从心脏发出的,这一点,中医早就意识到了,所以 中医把汗称为“心之液”。与运动、温度无关的出汗,可能是“亡阳之汗”,只不过阳气消减的程度有轻重之分,最严重的“亡阳之汗”是生命垂危的预警,与心脏这个“发动机”有关。

体内氧气的供应是心和肺合作完成的,其中,心脏非常关键,心脏有问题时,就算肺功能正常,就算能正常呼吸,仍旧会缺氧。最典型的是冠心病、心绞痛甚至心梗时的,胸闷胸痛,就算是在寒冷的户时的人也会满头大汗。这显然不是因为热,而是心脏有问题导致的缺氧。冠心病发作时的缺氧是急性状态,而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就算没有心脏病,心脏这个“发动机”长期功能不足,在运动时身体需氧量增加,缺氧会更严重,自然就会出汗,而且出汗的量明显多于其他人。

如果这个人还是个胖子,他病弱的心脏就更无力带动庞大的身躯,相当于一个1.4升排量的发动机,拉着一辆奥迪车的车身,是“小马拉大车”,这样的车开起来肯定磕磕绊绊,甚至随时会抛锚,这个过程中就要出汗。所以,不要认为胖人爱出汗仅仅是因为他们脂肪厚,出汗很可能是心脏功能和身体体重不匹配导致的缺氧表现,减肥对他们非常重要,减肥就是在给心脏减负。

◎心脏泵血无力而缺氧会导致出汗多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身体一直不好,后来开始运动锻炼,喜欢跑马拉松,但每次跑步都出很多汗,衣服脱下来真的能拧出水来,吃止汗药物,比如五味子、浮小麦等,都不管用,后来吃了“玉屏风颗粒”也没能止住。

“玉屏风”是中医治疗自汗的专用药,对于那种特别容易出汗,特别容易感冒,舌头胖淡有齿痕,甚至身体也是白白胖胖的人,效果非常好。这种人出汗是因为肺气不足,卫外不固,“玉屏风”里面的黄芪入肺经,通过补肺气坚固身体的屏风,汗大多就能止住了,但为什么对他不管用?

因为他的问题不在肺,而在心,他的心脏功能不强,泵血无力导致缺氧出汗。虽然他通过运动体质有所增强,但马拉松毕竟是高强度运动,对他相对弱的心脏仍旧是个挑战,他其实是在缺氧的状态下完成一个个赛程的,严重的出汗就是心力不足而缺氧的表现。

◎对于心源性的出汗,必须动用人参来调理

还有一个病人,32岁,很胖,为了减肥去运动,但每次出汗都出得吓人,旁边人都躲着她。舌头伸出来是发暗、发紫的,这是有瘀血的典型表现,详细追问病史,她才想起来自己小时候有心脏病,为此做过手术,后来长大了心脏再没出过问题,就几乎把这事忘掉了。

心脏的旧疾一下子就解释了为什么她会如此严重地出汗,也解释了发暗的舌头:她的心脏做过手术,肯定不会像正常的心脏,心脏仍旧是她的薄弱环节。再加上偏胖的体形,心脏很辛苦,无力供氧,运动时才会汗如雨下,而且舌头发暗。

对这种心源性的出汗,就必须动用人参了,因为黄芪只入肺经、脾经,而人参是同入肺经、心经的。人参始终排在中药补药的第一位,和它最能直达心脏这个“发动机”有直接的关系。这一点,是其他药物不能替代的。

人参有很多种,都能补心气,其中红参是人参通过炮制而得的,性质最热,补气温阳力量也最强;其次是生晒参,没有红参那么热,也是最常用的,前面两个动则出汗的人,用的就是生晒参。

参类里还有党参、太子参,它们不仅价格便宜一些,热性也低一点,不过补心气的力量较弱。心脏功能不好但又很容易上火的人,只能退取其次,用相对平和的太子参。各种参每天的用量一般都在10克左右。

接下来是西洋参,这是人参里唯一的凉性的参,也是唯一的既能补心气,又不至于上火的参,只是相对昂贵。西洋参在夏天也可以服用。对于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夏天是很难熬的,因为夏天代谢率高,心率也会提高,心脏在夏天更累。所以中医才有“春夏养阳”的说法,夏天更需要养心阳和心气。

夏天出汗过多的人,可以用西洋参自制一个不上火的“生脉饮”西洋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西洋参补心气、清心火,麦冬补心阴,降低心率,就此减轻心脏负担;五味子是收敛的,帮助减少出汗。这三味药合在一起,开源与节流并存,给心脏减负,减轻身体缺氧的状况。

◎孩子爱出汗,是新陈代谢旺盛的结果

很多学龄前的孩子特别爱出汗,一睡觉就满头大汗,家长觉一定是孩子的体质太虚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孩子如果不出汗,反倒可能有问题了,因为出汗是新陈代谢旺盛的结果。孩子长势喜人,他们的代谢率比成年人高,如果孩子代谢率很低,那就没有生机了,这肯定是病态。

人睡眠时,抑制性的神经开始占主导,像产热、出汗这种由兴奋神经决定的生理机能,随着入睡及情绪的逐渐安静会退居其次。但是,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很难娴熟地在抑制性与兴奋性神经之间切换。而且,孩子是可以躺下就睡着的,他们稚嫩的神经无法跟上这种变化,迅速切换,所以往往是一睡下就开始出汗。简单讲,这种出汗,是身体的兴奋度还没降低,代谢率居高不下的特点的显现,也是快速生长的小生命的特点,而不是病,孩子的神经调节越不成熟、身体长得越快、饮食热量越高,出汗的程度可能就越重。

虽然不是病,但出汗过多时确实容易着凉,必要时可以借助药物减少汗出,不过绝对不能像“知柏地黄丸”那样大力度地清虚热,因为孩子不是虚热,过于寒凉的药物会扼杀孩子的生机。孩子适合用既能减少出汗,又不影响生机的药物,在此要说一味大家不太熟悉的止汗药:桑叶。

关于桑叶,大家熟悉的功效是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多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病症。事实上,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就有描述:“经霜桑叶研末,米饮服,止盗汗。”清代本草著作《本草撮要》中也有记载:“以之代茶,取经霜者,常服止盗汗。”名医傅青主尤善用桑叶止汗,他拟定的“止汗神丹”等方剂,桑叶都是主药,并把桑叶誉为“收汗之妙品”。

可以用浮小麦10~20克、五味子5~10克桑叶5~10克,再根据孩子的体重和年龄调整药量,把这些药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或者用养生壶煎煮半小时后饮用。 它们没有寒热的偏颇,在平和之中,就把代谢旺盛导致的汗出止住了。 H6PfQ1Xy7nWfJtPwwhKlpieG3A3tOs38Hn808mjX/YNq7nhL/g42IZkuZumC5/R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