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明问:“元初的著名画家,除赵孟頫以外,还有谁最值得了解?”
我说:“一位是高克恭,高克恭和赵孟頫关系很好,二人互相影响。清代鉴赏大家梁清标对元人书画的收藏以元六家为主,就是赵、高和元季四大家。和赵子昂亦师亦友的钱选都退居其次了。另一位是王振鹏 ,他是元仁宗最重用的画家,被元仁宗赐号‘孤云处士’。元仁宗对赵孟頫毫不吝啬赞美,但用得最得心应手的还是王振鹏。王振鹏在界画的技术层面登峰造极,被誉为‘元代界画第一人’。”
◎元 佚名 临王振鹏《金明池图》(局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叔明问:“我们知道的界画高手有五代的卫贤、郭忠恕,北宋的燕文贵、张择端,南宋的赵伯驹、赵伯骕兄弟和李嵩,元代的夏永。王振鹏和他们比起来如何?”
我说:“王振鹏接住了五代两宋以来界画的传统,又把它往另一个方向推了一下。看看这幅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元人临王振鹏《金明池图》,你觉得和南宋的《金明池争标图》以及李嵩、夏永的亭台楼阁有什么不同?”
叔明说:“南宋《金明池争标图》的意图似乎在于提供最完整的信息,后人甚至可以按照这张图再造一个金明池。根据这幅画,布局、建筑结构、配色甚至种什么树都有了。大都会的《金明池图》全用白描,背景虚化,主体突出,更接近现代的建筑表现图。”
我说:“元人汤垕曾经说,在绘画十三科里,山水打头,界画打底。一般人瞧不起界画。很多情况下界画是作为工程底稿和效果图而存在的。为重要的建筑设计画外形效果图是历代界画家的任务之一。北宋界画高手刘文通、吕拙为宋真宗绘制玉清昭应宫和郁罗萧台的设计图;王振鹏为元仁宗画《大都池馆图样》;清代叶洮、郎世宁也曾参加畅春园、圆明园的建筑和园林设计。学者余辉认为,《金明池争标图》长和宽不超过三十厘米,尺寸这么小,有可能是一个大型工程的鸟瞰效果图。
“界画画家只要有发挥空间,就总想展示更多的才能。五代和两宋的界画所描绘的建筑往往从属于一个更大的场景。或许是风景,如郭忠恕《雪霁江行图》;或许是历史画面,如赵伯驹《汉宫图》。夏永这样只画宋代名楼的画家,也要在画面上写上整篇的名楼赋记。而王振鹏则不同,在做界画的时候,他彻底地沉浸于对建筑的还原和再现中,建筑为画面的最大主体。让我们来看看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龙池竞渡图》,这个版本比大都会版的精妙程度又高了一个层级,上有王振鹏隶书款识,写了献画经过,可知作于1323年。此卷的重点在于金明池的建筑主体,尤其是宝津之楼、彩楼、骆驼虹桥、水心五殿,与桥边和池中心的龙舟一静一动,形成了平衡。”
◎王振鹏《龙池竞渡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叔明说:“这画精密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它忠实地再现了当时建筑的风貌吗?”
我说:“界画的特点就是一定要准确,要以毫计寸,折算无亏,一切都要同比例缩小。界画要表现出空间感,楼宇里要能容人,门窗要望之能开合。画上的宝津楼是重檐歇山式,凸出的看台轩里有铺锦的龙头座椅,应是皇帝的御椅。窗棂外的卷帘,周围的栏杆,建筑各部的材质、结构、比例和体积感都通过墨线来表现。直线还可以用界尺引笔,曲线排线就全在手上功夫和心中计较了。向背分明,角连拱接,合乎透视。柱头上是阑额,阑额上是斗拱。梁思成先生说过,斗拱之于中国建筑的变化,正如柱式之于欧洲建筑的变化。宋朝的斗拱比唐朝更精巧玲珑,开始在柱子之间增加补间斗拱,同时还使用‘出跳’,用斗拱的层数拉开各个建筑的等级。图中的主殿在当心间用两至三朵补间铺作。
“我们要知道,在南宋时候,金明池水上演习已成遗事。到元朝,开封的宝津楼已毁,金明池已枯,但是传说还在。当时还是太子的元仁宗可能就和王振鹏提了这件事。王振鹏也很会取巧,在太子生日时献上一幅《锦标图》,再现了当年盛况。画面右段的楼船,以及画面左段十一艘竞相冲向宝津楼下水域锦标的龙舟,冲锋夺标时站上龙头摇旗呐喊的旗手,都画得纤毫不爽。此图肯定在皇家圈子里引起了轰动,仁宗的姐姐鲁国大长公主对此念念不忘。鲁国大长公主是元代最尊贵的女性之一。裕宗(1243—1286)是她祖父,顺宗(1264—1292)是她父亲,武宗(1281—1311)与仁宗(1285—1320)是她兄弟,英宗(1303—1323)、文宗(1304—1332)是她侄子,文宗同时还是她女婿。她早年丧偶后寡居,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字画。1323年,她借着举办书画雅集的名义,请王振鹏照样再画一张。这才有了钤上了‘皇姊珍玩’和‘皇姊图书’二印的《锦标图》。”
◎南宋《金明池争标图》
叔明说:“那么为什么它现在叫《龙池竞渡图》呢?”
我说:“因为这幅画太出名了,有许多临本传世,流传过程中名字也不断改变,出现了被题为《龙舟图》《金明池图》《金明夺锦图》《宝津竞渡图》的版本,但是其母本无疑都是王振鹏的第一张《锦标图》,其中又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具有乾隆题名的《龙池竞渡图》最真,那么就金口玉言,从此成为《龙池竞渡图》了。”
叔明说:“这我就明白了,宝津楼、金明池、龙舟赛,这些本来就是作为奇观(spectacle)被呈现的,就像迪士尼乐园一样,越突兀越好,和现实反差越大越好。可是为什么元朝皇室对北宋宫室这么热衷呢?他们也希望拥有同样豪华的宫室吗?”
我说:“元代并不崇尚奢华。忽必烈选择金中都燕京为都城是因为这里南控江淮,北连朔漠,在蒙古的版图中处于正中,方便四方来朝。但是中都已经一片瓦砾,他便索性在旧都之侧建造新都。忽必烈每次来燕京都住在保存相对完整的离宫大宁宫,就在今天的北海附近。
“1267年开始的大都规划和营造由汉人刘秉忠主持。1285年左右,旧城居民开始迁入新城,元大都的建造就基本告一段落了。元代宫殿的建筑形式和基本结构以汉族传统木结构为主,同时吸纳了西域中亚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以色彩斑斓的琉璃为装饰。元代皇室听从汉人谋士的意见,以汉人礼法来治理汉天下,但是在生活方式和内部权力分配上还是蒙古式的。皇宫殿内装饰保持蒙古风味,普遍使用壁衣和地毯,木结构显露的部分都用织造物遮盖起来,让它依然像个“斡耳朵”——蒙古语中的宫帐或宫殿。而且在作为王朝政治核心场景的重大庆典上,皇帝和皇后的座位依然按照蒙古传统并排设置,每遇重大庆典,帝后同登御榻,接受朝拜。主殿大明殿的台基边按照忽必烈的意思,种植从沙漠移植来的‘誓俭草’,让子孙不要忘本。但是另一方面,借金人离宫里广寒殿和琼华岛布局出来的元代万寿山和太液池,是否也和11世纪开封的金明池形成了某种镜像呢?”
◎《龙池竞渡图》(局部)
◎《龙池竞渡图》(局部)
◎《龙池竞渡图》(局部)
叔明说:“这种镜像是偶然还是必然形成的?”
我说:“说是偶然其实也有其必然性。开封的金明池源起于周世宗效仿汉武帝在长安城外开掘昆明池操练水军,在宋太祖手上发扬光大。金离宫的琼华岛是在辽国瑶屿行宫的基础上再疏浚扩建出来的,所谓瑶屿行宫,则是辽国皇室本着对蓬莱仙境的理解修建而成的皇家宫苑。少数民族对帝王神仙最辉煌的想象都来自汉族的文化。太液池的形制显然不是用来打水战的,皇太子大概想看看赛龙舟是个什么情形。”
叔明说:“为什么宝津楼和虹桥之间的建筑,南宋《金明池争标图》和元本上画得不一样呢?”
我说:“王振鹏本上已经体现出了一些元朝建筑的特点,例如彩楼是十字脊重檐歇山式,正中有火焰宝珠装饰,屋脊有鸱吻、瓦垄、脊兽。元代建筑中的补间斗拱与柱头斗拱的制作技术比宋代更完善,做得更突出。元代的柱比宋代细长。台基地面全面铺花,侧面镶边还全部堆砌花纹。这种无节制的华丽装饰对于宋朝皇帝来说就太过分了,但是对于元代皇帝正合适。不过最本质的区别其实不在建筑上。”
叔明说:“在哪?”
我说:“金明池和皇家宫苑琼林苑都是皇帝与民同乐的场所。每年二三月份(农历)两个园林都对老百姓开放,到‘水嬉’那天,皇帝驾临后才闭园。开放期间不但百戏杂陈,还允许百姓摆摊做生意,俨然两个大型游乐场。金明池演武那天,全城百姓倾城而来,观看各种水上表演和龙舟赛。而在较安静的地段,百姓还可以购买牌照后钓鱼,钓上来的鱼游客可以买来吃鱼脍。而王振鹏画面上的观众,不是官吏就是侍卫,是名副其实的御览,和百姓无关了。”
叔明说:“是不是王振鹏只擅长界画,不擅人物或群像?”
◎王振鹏《维摩不二图本》及局部
我说:“他擅长得很呢。他在仁宗居东宫时就为其临摹过金马云卿画的《维摩不二图本》,这幅画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画上的核心人物是中间这三位:榻上坐着的是在家养病的维摩,他的身边站着天女,天女把花撒向来探视的释迦牟尼弟子舍利弗身上,舍利弗下意识就用拂袖掸花,维摩当即指出舍利弗心中有物,并乘机说法。如此微妙的瞬间他都能刻画,有什么不能画?无非是如若真画出前任皇家与民同乐的场面,那不是给现任添堵嘛。”
叔明感叹道:“中国谚语说伴君如伴虎,我看画家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博弈。要画前朝,又不能引起现任领导的负面反应,分寸感太重要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家,都是押对了宝的高手。”
我补充说:“这话要加一个前缀:宫廷体系里的画家。王振鹏本来也是民间画家,因为献画而得到皇太子寿山赏识——仁宗的名字在梵文里是寿山的意思——寿山自幼受名儒李孟教导,熟读儒家经典,也和祖父忽必烈一样仰慕贞观之治,后来还成功恢复了科举,确立了此后六百年以四书五经为基准的取士制度。对于这样一位异族储君,王振鹏献了幅什么图呢?他献上了描绘唐代宫苑的《大明宫图》——正中靶心,从此踏上登龙之路。
“这幅《大明宫图》有明代摹本,至少可以判断出原本也是极尽工巧精美的白描。我觉得从王振鹏画佛道画的造诣能推测出他很熟悉粉本,也就是白画,这是壁画画工勾画稿子的小样。王维和吴道子都很擅长白画,敦煌藏经洞里也发现许多白画,证明唐宋以降佛道画都是这样创作的。但是王振鹏不但看出了白画的独特美感,更独辟蹊径,把白画——白描用在界画里。仁宗即位后,王振鹏得官,在秘书监也就是皇家图书馆当典簿。典簿是七品官,大概是比较清闲的。王振鹏作画和工作以外的时间都在图书馆的偏殿里恶补古代典籍。从他的画来看,显然他有照相机式的记忆力。王振鹏学识提高得很快,仁宗英年早逝,而王振鹏的官路依然一帆风顺,屡次升迁。1323年《锦标图》在顶层圈子里被公开展示,也许就是他的新庇护人鲁国长公主要把他的声名推向新高峰吧。总之,王振鹏后来‘佩金符,拜千户,总海运于江阴、常熟之间’,这可是实缺,自己的实力和皇家的信任缺一不可,对于汉人来说尤其不容易,最后还官居五品,父母都得到追封。”
◎传王振鹏《大明宫图》(局部)
叔明说:“学而优则仕,看来画而优则仕也是可能的。”
我说:“元朝重视工匠技能,重用技术官僚。所以郭守敬这样的科技天才能脱颖而出,主持大规模的水利天文工程。这也是元代在技术水平上能领先世界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