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水坝建设的一次大飞跃始于美国西南部,这个干旱的区域的地形以沙漠和峡谷为主,只有一条大河从中穿过——科罗拉多河。科罗拉多河起源于科罗拉多州的山区,支流分布在怀俄明州、新墨西哥州、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向西南流去,将内华达州、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与亚利桑那州分割开来,然后进入墨西哥,最后汇入加利福尼亚湾(图1.2)。科罗拉多河穿过一系列深邃的峡谷,其中之一便是壮观的亚利桑那州大峡谷。在沿河修建水坝之前,该河在河口的流量是每秒22 000立方英尺
,这种流量也说明了该地区的干旱状况。密西西比河的流量是每秒近600 000立方英尺。
直到20世纪,水资源的缺乏限制了美国西南部的现代化。1900年,一家私营公司开始治理科罗拉多河,以灌溉加亚南部的沙漠。这家公司在墨西哥边境挖了一条短运河,称为“索尔顿沟渠”,将河水引入一条干涸的天然河道流入美国,然后再从较浅的沟渠将水引到数百平方千米的沙漠。这家公司将美国境内一侧的灌溉土地改名为“帝王谷”(图1.2),并修建一条铁路吸引农民来开发。然而,在1904—1906年的洪灾中,科罗拉多河摧毁了当时设计简单、建造粗糙的灌溉工程,淹没了新的农田。到1907年洪水被控制住时,该地区最低处已成为一个永久性的湖泊,现在被称为“索尔顿海”。
图1.2 科罗拉多河下游
资料来源:美国垦务局。
注:包括1941年的帝王谷和科罗拉多盆地。胡佛大坝当时被命名为“博尔德大坝”。
南加州不断发展的城市也需要水。洛杉矶的选民在1905年投票通过了使用在水务工程上的资金,这个措施使该市的水务工程师威廉·穆赫兰(William Mulholland)能够在南部内华达山脉东北部的欧文斯河谷购买私人农田。为了将欧文斯河(Owens River)的水引到233英里外的山地和沙漠,穆赫兰在1913年修建了一条输水管道,使洛杉矶的供水量增加了10倍。该市1900年的人口为102 479人,1910年增至319 198人,1920年增至576 673人;到1930年,人口又增加了1倍以上,达到1 496 792人。1920年之后,为了寻找更多的水源,洛杉矶开始寻求修建一条通往科罗拉多河的水渠的方法。
加州对水资源的需求让科罗拉多流域的其他州感到震惊,其他州的城镇和农民不希望他们的邻居把所有的河水引走。1922年11月24日,在新墨西哥州的圣达菲,美国商务部部长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使得科罗拉多河流域七个州,达成妥协,签定了《科罗拉多河协定》(The Colorado Compact)。各州同意分配河流的使用权,上游的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州、犹他州和新墨西哥州将获得与下游的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和加州同样多的供水量。协议后来将这些份额按州进行了细分。亚利桑那州不接受分配给它1/3的下游流量,宣布退出协议,而加州则得到60%的份额。后来在1963年,亚利桑那州最终接受了38%的份额,当时国会同意建设一个新的渠道系统,即亚利桑那州中部项目(The Central Arizona Project),从科罗拉多河向该州供水。作为1922年协定的一部分,联邦政府拥有科罗拉多河下游的土地,也承诺在科罗拉多河下游建造一座大坝。该大坝将控制洪水,供水用以灌溉和其他用途,南加州(作为主要受益者)将承担该大坝的建造费用。
1928年,洛杉矶和周边地区成立了一个新的公共机构——大都会水务局(The Metropolitan Water District),获得授权征税修建一条通往科罗拉多河的运河。大都会水务局说服国会通过了《博尔德峡谷工程法案》(Boulder Canyon Act),授权联邦政府修建大坝,并在墨西哥边境的美国一侧修建一条运河,为帝王谷供水。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John Calvin Coolidge Jr.)在1928年12月签署了该法案,使其成为法律。
事实上,大坝确实选了一个好位置,叫黑峡谷。1930年,内政部长将这一未来的工程命名为胡佛大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