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模型,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特点,决定了一个人的能力结构,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底层逻辑就是事物运作的基本规律

人和人最大的不同,是“底层逻辑”的不同。

底层逻辑,能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模型、行为特点、能力结构,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巴菲特说,要想彻底了解这个世界,有一个好办法:先把本领域的事情研究透,挖出其中的“底层逻辑”,只要你能做到这一步,就很容易搞定其他领域的事。

巴菲特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依然无法参透世界,那是因为你对自己的领域悟得还不够透。只要你能挖掘到本领域的“底层逻辑”,你就可以窥见整个世界的真相。

底层逻辑就是事物运作的基本规律,类似孔子说的那个“礼”,老子说的那个“道”,佛祖说的那个“智慧”。儒释道三家讲的全是底层逻辑,这就是它们的伟大之处。

世界上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这大千世界的知识林林总总,但是这些领域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事物越深挖,越接近底层,而且道理越简单,因为底层逻辑就是“规律”,规律是不分行业的,它是一通百通的。

请记住,无论你在多么传统的行业,只要你能把本行业的底层逻辑搞懂了,就能看穿其他很多行业。知识和技能分领域,但规律和本质是不分领域的。

一旦掌握了世界的“底层规律”,就可以由一滴水看到整片大海,由一棵树看到整个森林,由一粒沙子看到整个沙漠。一旦你拥有了这种能力,就可以一眼看穿各种事物的本质,可以在各个领域间自由穿梭。

学好基础学科打好底层基础

如今人们越来越迷恋那些听上去“高大上”的专业,比如高考的学生都希望填报金融、经济、管理、营销这类专业;而创业的企业家喜欢研究战略、股权、商业模式等专业。

而实际上,这些越是看起来最有用、最容易赚大钱的学科,往往也都是最“无用”的。因为这些学科都只不过是“底层逻辑”的外部表现,里面的内容和概念看起来“高大上”,把大家绕得云里雾里,其实都是基本规律的演绎。新鲜概念层出不穷,一年一个变化,掌握再多的概念都不如掌握本质和规律。

那些越是看起来“无用”的学科,比如历史、哲学、数学、自然科学等基础学科,越能让人提升,因为它们讲的是人性和社会的“底层逻辑”。只有把底层基础打好了,才能建立“高大上”的上层建筑,我们才能瞬间看到本质,抓住要点,以不变应万变。

因此,我们平时在学习的时候,千万不能只读那些实用的工具书,而是要深入研究数学、物理、生物、历史等基础学科,把里面的基本知识学扎实了,自然就能看透社会上那些虚头巴脑的概念,就能抓住本质和精髓。这就是任正非强调基础学科重要性的原因。

没有一门基础学科是多余的:数学锻炼你的逻辑,让你把事情想清楚;语文陶冶你的情操,让你把事情表达清楚;化学让你学会看微观;历史让你看懂规律;地理提升你的宏观思维……

唯有掌握了这些底层逻辑,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拨开纷乱复杂的概念,直击本质和要害。

底层逻辑和思维模型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掌握了“底层逻辑”的表现,就是“思维模型”变得开放和健康。

有句话说:如果没有深度思考,所有的努力都是无效的。同样的逻辑:如果没有健康的思维模型,所有的深度思考都是无效的。

最健康的思维模型,就是四个字——辩证思考。什么是辩证思考呢?来看下面这张图:

太极图

真正的高手,他的思维模型都像太极图一样。这其中的“一阴一阳”指的是:他们非常善于抓住事物的两大矛盾,同时又能找到这两大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举几个例子:

什么叫爱?

就是用对方需要的方式表达你的好,而不是用自认为好的方式强加于人。

什么叫沟通?

就是用对方的语言讲述你的道理,而不是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道理。

什么叫辩论?

就是用对方的逻辑证明你的观点,而不是用自己的逻辑证明自己的观点。

什么叫销售?

就是让客户觉得他占了你的便宜,而不是把自认为便宜的东西卖给客户。

什么叫好感?

就是让别人觉得他在你眼中有多么优秀,而不是自己证明自己有多优秀。

什么叫理解?

就是用对方的立场看待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强调自我感受。

真正的高手,在任何时候都善于洞察对方,比如对方的需要、对方的语言、对方的逻辑、对方的感受、对方的优点、对方的立场等。把“自己的价值”和“对方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把“自己的道理”和“对方的语言”结合在一起,把“自己的观点”和“对方的逻辑”结合在一起……这就是阴与阳的结合,就符合“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定义,符合辩证法了。

如果我们生硬地把两个阳或者两个阴结合在一起,就不符合辩证思考了。比如你跟人沟通的时候,只站在你的立场说自己的道理,这叫自说自话;在社交的时候,拼命证明自己多么优秀,只能引起别人的戒备……这就没有了阴和阳的对立和统一。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这就不符合辩证思考了。

世界上的事物都处于阴与阳的不断转化中,中国人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学会了辩证思考。比如“否极泰来,苦尽甘来”,比如“居安思危,居危思安”,比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比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弃道求术”

为什么现在人越来越迷茫,而且总是被各种套路收割?

因为人们都在“弃道求术”。

什么是术?

方法,技巧,技术,叫术。

什么是道?

本质,原理,规律,叫道。

“术”是教你怎么干。

“道”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干。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里的万变是术,宗就是道。

获取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底层逻辑强大的表现,就是不再被知识束缚,而是可以超越知识。

李小龙在练习截拳道时这样感悟:所学到的东西,也就意味着所失去的东西。你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都应该被遗忘。学习很重要,但不要成为其奴隶,不要试图依靠外在的东西和技巧。只有消除了对知识和技能的依赖,你才可能成为知识和技能的主人,才能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虚空,流动。

帮助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打开他的思维枷锁,突破他的认知枷锁,给他启示,让他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给对方答案,相当于剥夺了对方思考的权利,一个人如果习惯于找别人要答案,而不是自己思考答案,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个不会思考的人。

凡是直接告诉你方法、技能、答案的老师、书籍、课堂,都是平庸的。平庸的课堂,是老师不断地给学生答案,让学生不用再思考。优秀的课堂,是老师不断地问学生问题,让学生给老师答案,从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很多人懒得动脑去思考,总是企图从别人或外界那里找到方法,就像去求一把万能钥匙,让自己不用思考(成长),躺着不动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就是典型的找捷径、偷懒。

方法是认知提升到一定阶段之后自己悟出来的,是靠执行和实践逐渐摸索出来的,无论多么高明的老师或者成功人士,他们最多只能给你一个启示,真正的方法必须靠你自己去悟。

我们要努力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但到最后我们一定要把这些都忘掉。

《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所有被写出来的方法,都像梦幻泡影一样,并不是永远都会成立,是可以随时破灭的。我们应该洞察它的本质,而不是执迷于方法本身,即不要执着于各种表象。我们要掌握本质和规律,也就是那个“道”。

《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没有人能把成功的方法真正地表达出来,即便他很想表达,但是只要他表达出来了,那些方法就不成立了。

而这些方法和技巧,恰恰是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在追求的。唯有抓住底层规律,一切表象在你面前就像梦幻泡影。你对万事万物,就会洞若观火。

一个人要想变得非凡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承认自己的平凡。

第二步,寻找内心的安静。

第三步,发现自己的不凡。

但是绝大多数人都过不了第一关,他们几乎个个自命不凡。如果一个人不能承认自己的平凡,就无法发现自己的非凡。

同样的道理,父母要接纳孩子的平凡,才能发现孩子的非凡。这简直就是上帝造人最公平的逻辑。

智慧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发现别人的无知。

世界上的芸芸众生,多是泛泛之辈,他们嬉笑怒骂,贪嗔痴念,执迷不悟,自以为是。

要想发现大众的无知,需要对人性有深层次的觉察。

第二层,发现自己的无知。

发现别人的无知,只是初等层次的智慧。发现自己的无知,则需要相当程度的认知。

承认自己的无知,不仅需要更大的智慧,还需要巨大的勇气。

一个人知道得越多,未知的世界就越大。这种人永远都把自己当成井底之蛙,每天都在仰望星空,期待能够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第三层境界,跟无知和谐相处。

发现别人和自己的无知,确实是很大的智慧,但是这种智慧也是一个人最大的枷锁。能否冲破这道枷锁,是一个人能否幸福生活的关键。

很多人到了这一步就恃才傲物,总想远离世俗。其实世界上最大的智慧,不是发现无知,而是兼容无知。

所谓兼容,就是随时降维。遇到任何人,都能跟他畅通沟通,和谐相处。

这就是“大我无我”。因为无我,才没有了“我执”,才远离了人间痛苦。

两个途径看清世界真相

一个人要想看清世界的真相,只有两个途径:

第一,足够聪明。

第二,足够善良。

当一个人足够聪明,他在面对大千世界时就能保持理智和冷静,就能透过各种信息看穿世界上的各种局,从而不被操控。

当一个人足够善良,他在面对别人痛苦时就能感同身受,对弱者有着天然的同情,从而也能体验到真实的世界。

两者的区别在于:聪明是一种天赋,是先天的,往往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善良是一种选择,是后天的,是我们随时可以做出的抉择,哪怕是一念之间。

关键问题在于:善良其实比聪明更难,毕竟天赋与生俱来,对有些人来说是信手拈来的,而善良的选择需要抵抗各种诱惑。

如果一不小心,你还可能被天赋所诱惑,从而影响到你做出的选择。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天才有“聪明”这种天赋,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看到真相的可靠路径就是通过“善良”。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如今钱越来越不好赚了,大家都在寻找出路,最令人痛心的是:我们宁可把精力都花在寻找新的捷径上,也不愿意花在提升自己上;我们宁可把聪明都花在玩新花样上,也不愿意花在改进产品、服务的质量上。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短视频等,都是在变着花样卖货,却很少有人愿意沉下心来做产品,更少有人愿意沉淀下来去学习。其实越是这样,大家越赚不到钱,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上帝为什么惩罚渔夫一直捕不到鱼?因为只有让他们彻底捕不到鱼的时候,他们才会退而结网。

为什么大家现在越来越浮躁,又赚不到钱?因为之前的发展模式太野蛮了,都是那些没有文化只有胆识的人在发财。

猫吃到了鱼,从此对腥味念念不忘;贼偷到了钱,自然就会滋长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如何获得最高的幸福感

一个人的实力结构如何设计,才能获得最高的幸福感?

认知最高,能力其次,财富再次之,欲望最小,这是幸福感最高的结构组合。

而绝大部分人的实力结构都搞反了:欲望最高,财富次之,能力再次之,认知最低。所以才痛苦无比,每天焦躁不堪。

安慰一个人最好的办法

有些时候,安慰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告诉他:其实我比你还惨。

千万不要一个劲地讲大道理,这只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真的很惨。

当一个人来求安慰的时候,其实是在变相问你:我真的很惨吗?

这时你只要让对方明白两件事:

第一,活着就很不容易,你看身边哪个人不苦?

第二,我的光鲜只是外表,我其实比你苦多了。

这时他反而会释然了。

如果你用同情的语气安慰他说:明天会好起来的,你也会跟大家一样好的。他只会更加伤心,因为这只能证明自己的失败。

这就是人性,我可以很失败,但是我不能承认自己的失败,我要看到的是:大家其实都很失败,这样才会心安理得。

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比自己还惨的人,我还有什么可以伤心的?我应该暗自庆幸才对。

总之,不是每一个失败者都值得怜悯和同情,不是每一个失败者都愿意面对真相,他们宁可自欺欺人,生活在自我安慰里。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互联网公司为什么要先烧钱做补贴?就是先让消费者占小便宜,等消费者离不开平台的时候,也就是垄断市场的时候,再让你加倍偿还。

为什么很多产品亏本都卖?为什么免费的才是最贵的?为什么要利润后延?都是这个原因。

我们所占的每一分便宜,总有一天会加倍偿还。

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合作伙伴之间,都遵循这个逻辑。

做个好人

谁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淘宝知道你想买什么,微信知道你在聊什么,抖音知道你在看什么,美团知道你想吃什么,百度知道你在搜什么,滴滴知道你想去哪里……

未来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每一天每一个行为全都被精准记录,你去了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交了哪些人,一年收入有多少,缴纳了多少税,有没有不合法收入等,我们所有财富的来龙去脉都一清二楚。

我们能做的,就是做个好人。

光明磊落,是每个人最好的通行证。

洗脑和教育的区别

如果你去一个场合,那里充斥着令人激动的音乐和灯光,学员们个个手舞足蹈,嘴里喊着同样的口号,做着同样的动作,这些人都在进行身体上的狂欢,大脑早就停止了思考。大脑被操控,就是被洗脑。

如果你去一个场合,里面特别安静,除了对话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声音,人们个个都很安静,表情各异,这些人外表虽然冷静,但是大脑都在高速运转,每个人都在找自己的答案。自己在思考,就是在学习。

洗脑的本质,就是用肢体上的狂欢去代替大脑的懒惰。

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一切都停止下来给大脑思考的空间。

洗脑,是通过各自干扰,不让大家思考。

教育,是通过彼此帮助,启发大家思考。

洗脑,让人盲从,成为别人的工具。

教育,让人思考,成为自己的主人。

赚钱和值钱的区别

会赚钱,不如让自己更值钱。

赚钱是外求的结果,值钱是内求的结果。

赚钱是你求钱,值钱是钱求你。

举个例子:

大部分人每天都在砍柴,却从来不磨刀。

砍柴就是外求,磨刀就是内求。

富人和穷人有什么区别呢?

富人至少花80%的精力去磨刀,然后只需要花20%的精力去砍柴。

他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而穷人基本上把100%的精力都用在了砍柴上,他们每天都只盯着眼前的小便宜,却从不想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得道”

钱的背后是:产品和服务。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钱自然就来了。

产品和服务的背后是:心性。人有了匠心和耐心,自然就能做出极致的产品。

心性的背后是:修为。人修到了一定程度,自然就会踏实上进,品行端正。

修为的背后是:道。人参透了万物变化的本质和规律,自然就会“得道”。

确定性

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往往来源于确定性,但是世界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

然而,对自己的确定性,可以抵抗外界的不确定性。

什么叫对自己的确定性呢?

比如:你确定自己能干好哪些事吗?你确定自己干不好哪些事吗?这是对自己能力边界的确定。

你能确定自己知道哪些事吗?你能确定自己不知道哪些事吗?这是对自己认知的确定。

你能确定自己的特长是什么吗?你能确定自己的短板是什么吗?这是对自己天赋的确定。

你能确定哪些才是你最想要的吗?这是对自己目标的确定。

你能确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吗?这是对自己定位的确定。

你能确定自己现在处于什么阶段吗?这是对自己当下状态的确定。

你能确定自己适合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吗?这是对自己性情的确定。

我们对自己越确定,就越不用担心世界的不确定性。

自欺欺人

很多人都在问:做一个好人,或者凭良心做事,到底能赚到钱吗?

凡是发出这种疑问的人,基本上一直不太成功。

其实,人之所以不成功往往是智慧的问题,然而太多人喜欢把“智慧”的问题,归结到了“良心”上。

这就是基本归因错误:明明是因为自己“没有智慧”,却总是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善良”了,这是很多人常犯的低级错误。因为“太善良”听上去比“没有智慧”好听多了。

这就是人性的基本属性:哪怕是失败了,也要给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自己看上去不至于那么失败:至少我还是一个善良的人。

这就是自欺欺人:宁可去证明别人的成功是靠不择手段,也不愿意审视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

推己及人

作为一名家长,当你不再是带领孩子成长,而是能从孩子身上悟出自己需要成长的时候,真正的教育才刚刚开始;孩子让你最头疼的地方,恰恰是你最需要疗愈的地方。

作为一名老师,当你不再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激发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告诉你答案的时候,真正的课堂才刚刚开始。切记:从来没有愚蠢的问题,只有愚蠢的回答。

作为一个老板,当你不再为了自己赚钱,而是努力让员工过上好日子的时候,真正的管理才刚刚开始。

作为一个商人,当你不再为了追求利润,而是为了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时候,你的生意才刚刚开始。 8lcGIwG57/kJGS528HfBqFa4GQGLGAx9SBKLEFxtKb4N9YVJetmtLQ7GZdk2sis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